原标题:中国保存最好完的古堡原来在这里,被誉为2000年屯垦戍边史活化石

  提到古堡,可能很多朋友会想到诸如捷克布拉格、德国新天鹅堡、芬兰的图尔库城堡、瑞士的西庸城堡、 法国的朗热堡、德国的瓦尔特堡等国外的古老城堡,而国内则有布达拉宫这样的古老城宫,其实这些古堡与本文要介绍的这个古老城堡比起来都算晚的,因为这个古堡被誉为2000年屯垦戍边史活化石。

  这个古堡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隆务河以西的郭麻日村,是属于青海特有民族——土族的聚集地,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同仁地区年代最早乃至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堡之一。村口一块古香古色的黑色石碑伫立,上面用写有郭麻日古堡的简介,边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据相关史料记载,郭麻日古城堡初建于公元7世纪,为夯土板筑,是一座镇守边关的军营城,距今有700余年的历史。古堡呈长方形,东西长260米,宽96米,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有东、西、南三个城门,东门为正门,用红铜铸造。

  步入古堡,斑驳的城墙,泥土的院落,恍如隔世般的感觉涌上心头。古堡内巷道星落棋布,最宽2.5米,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纵横交错,如同迷宫一般。如同是团队进入,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否则真有的可能在里面迷路,其它人要找你也不容易。

  郭麻日古堡所在的热贡地区(隆务河流域)的土地肥沃,又是通往藏区的门户,自古都是兵家纷争之地。据说魏晋时期,建都乐都的鲜卑族秃发部南凉政权的势力一度深入到这里,同仁县隶属南凉浇河郡管辖。南北朝时期,漠北柔然、西域吠哒及吐谷浑与南朝往来的“河南道”也经过这里,至今仍然是青海经甘南入川的一条捷径。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攻灭吐谷浑,与唐军形成对峙局面,双方和战无常,很多拉锯战都发生在这里。因此,热贡地区成为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大兵营。虽然时有战争的纷扰,但人们的生活还得继续,只是在居住地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郭麻日古堡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被建成了一座利于防御的迷宫。

  正是因为它有着这样的形成原因,所以堡内巷道结构形态总体上呈现蛛网状,曲折、幽深,支巷末尾均以尽端、断头路结尾,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走进去会发现每条道路都是死胡同。同时,堡内的每一个院落就是一个军事防御单元,士兵站在屋顶上可以用墙头当掩体。所以,敌人无论进入哪条巷道,无论往哪里躲藏,都会在士兵弓箭的射杀范围内,而村内的城墙、巷道设计之奇妙,结构之复杂,布局之精巧,令人惊叹。

  但是如果多在古堡中逛逛,还是能发现,里面的巷道仍有主次之分,东西和南北向各有一条主巷,道路尺度相对较宽,约2.5米左右,两条主脉在堡内近乎中心的位置形成交汇,并在该处分布有全村公共的经堂和玛尼房,成为古堡的公共核心和堡内宗教活动中心。

  古堡的建筑都不高,与我们想象中的古堡有较大的落差,这些建筑大多只有两层,底层一般都作为牛羊等牲口圈、厕所等,二楼才是主人家起居住所。站在二楼,向外可以观察巷道内的情况,向内家家户户却是互相连通,翻过矮矮的土墙就可以进入邻居家里。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体现了古城堡内居民之间的感情深厚,彼此不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外敌入侵的时候最大程度的起到防御功能,倘若敌人真的攻入,只需从墙头撤离到隔壁院落就可以保证安全。从军事防御上来说,郭麻日古堡的建筑设计精巧,功能强大,同时保证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据资料介绍,郭麻日古堡是热贡地区年代最早保留最完整的古堡,也有说是中国年代最古老的古堡,虽然建筑主材多是泥土,却历经近千年不倒,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迹,加上他的建成原因,难怪会被誉为2000年屯垦戍边史活化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