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龙岩的原国营华龙机械厂,从建厂到1988年,累计生产各种军用枪64万支。上世纪80年代,该厂生产的56式民用冲锋枪,还出口美国。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

龙岩是革命老区,长征出发地之一,七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赞誉。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华龙机械厂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国营龙岩风动工具厂风动厂”,也称“国营386厂”,又名福建富兴自行车厂,1988年11月1日更名为“国营华龙机械厂”。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按设计生产纲领,该厂从1960年开始试制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1963年工厂开始转产56式7.62毫米冲锋枪。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1965年,工厂根据五机部的指示,下放福建省重工业厅领导。4月22日工厂试制成功锋枪,11月16日试制成功半自动步枪,一年内试制成“两枪”打响。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1968年,五机部确定工厂转产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1975年,工厂生产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1978年2月,五机部指示工厂复产56式7.62毫米冲锋枪。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1983年,386厂军品生产发展到鼎盛时期,创年产9万支枪的历史最高纪录。1983年7月,根据兵器工业部要求。386厂转产56-2式7.62毫米冲锋枪。1987年生产外贸56式系列民用枪。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民用枪械,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AK-47/S,即56式半自动冲锋枪。这种枪械价格低廉,性能可靠,备受美国人欢迎。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保利技术公司认为,可以邀请美国记者参观一家中国枪械厂了解这些枪械的制造过程。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1987年,美国枪械作家Garry James应邀参观位于龙岩的386厂生产车间。车间中挂着毛泽东画像,工人们在一丝不苟的工作。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Garry James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中国制造的商业版AK-47,非常接近早期的56式冲锋枪,机匣采用整块钢锭切削而成,需要105个工序才能完成。他是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参观了整个生产过程。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参观结束后,Garry James随机拿了一支刚刚完成的AK-47/S进行测试。这支AK47/S可靠地发射了所有弹药,即便是快速连续射击,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回国后,他立刻买了一支并保存到今天。它发射过无数的弹药,依旧性能出色。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Garry James在回忆录中,还刊登了几张车间生产的彩色照片,包括男女工人在在制造AK-47/S的30发弹匣、枪管、枪托等。

这些照片是首次公开刊登,让人们从中窥视神秘兵工厂的特殊场景,弥足珍贵。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后来,华龙机械厂改制为华龙集团公司。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西陂街道办的华龙社区常住人口6000余人,大部分居民是原华龙厂改制工人,建筑老旧。

闽西这家兵工厂,生产64万支军枪,冲锋枪出口,美国记者参观车间

2016年4月份,新罗区政府投资对华龙社区棚户区进行改造。(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