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味生香岁月悠长

我一直认为,在人与动物之间,有一种神秘的缘份,让他们相互了解和关爱。

我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侍弄禽畜是她的最爱。她对这些小生命寄予了深厚的爱。而小生命的茁壮成长和对人类的依恋,也往往让母亲感动不已。

每年春天,母亲都会从集市上抱回一头小猪。小家伙初到我家时还是个幼崽,粉嫩可爱,憨态可掬。随着母亲的精心喂养,到秋季长大成“猪”。

这些猪族中不乏很有灵性的。有一只猪,竟然识得母亲的脚步。

当母亲端食到猪槽,熟悉的脚步末到,这精灵般的动物已从窝中走出,昂首等待第一瓢食了。

如果脚步声有异,它至多会站起来,偏过头窥视来人,一看不是母亲,遂愤然转身,重新卧回根据地,对喂食人的召唤和槽中美食视而不见,大有宁肯饿死也不进食的气魄。

还有一只,夏季纳凉,常紧随母亲左右。母亲到门口坐下时,它便静卧一旁。

待夜深回家,它也翻身而起,抖抖身上的浮尘,摇头摆尾,一路小跑随主人而去,动作敏捷轻快,街坊邻居无不夸它伶俐。

小家伙们对母亲如此信任,是母亲精心爱护的结果,母亲疼爱它们,不亚于疼爱一个幼弱的婴孩。

母亲常说:“它也是一个生命,何况年终会被人杀掉。”

到了年节时,是母亲心情最复杂最难过的时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畜之间情感日增,这时母亲总会做一锅面食送它上路。

八岁那年,人们到我家捉那只三百多斤的胖猪。没料到那猪横冲直撞,羁骜不训,围观的人们无可奈何。

最后,躲在厨房中的母亲走了出来,说还是我来吧。看到母亲,这敏感的精灵立刻平静了下来。在母亲的抚慰下,它居然一如平日地静卧下来,任母亲抚弄。

在人们讶异的目光中,母亲接过绳子,捆了它的四肢。母亲轻轻地抚摸它,神态凄然,好象安顿一个婴儿。

母亲怜惜地说:“好乖乖,猪羊本是人家刀下一道菜,躲也躲不过,去吧,啊-”

可怜的生命被运出家门时,母亲在家中呆坐了很久,觉得自己利用它的信任亲手送它赴死,难过了好久。

那一刻,我深切地体会到古人“君子远疱厨”的无奈:对于无法避免的情感冲击,古往今来多少人都选择了逃避。

后来,我偶在书上读到西德、英等一些国家为保护猪们有生之年的快乐,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心中很感欣慰。

和猪仔们相比,家里的鸡仔们要幸运得多。

每年春天,当母鸡咕咕叫时,母亲就知道它们该抱窝了,把十多个鸡蛋放在母鸡肚子下,在小鸡出壳前,晚上临睡时的安静时光里,能听到鸡宝宝在壳内啾啾的啄壳声音,那是它们敲开世界大门的声音啊。

我和母亲看暖小鸡的过程是相当有趣的,它们湿漉漉、东倒西歪的样子忍俊不禁。

等到鸡妈妈带着它们四处觅食时,小生命已经出落得有模有样了。

它们撒落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象一个个温润美丽的绒线球,编织着米黄色的梦,啾啾啼鸣,优柔可爱。

那时我没有弟妹,街坊的玩伴中,同龄的比我大,比我小的辈份又高,没有一个人叫我姐。我便封家中的小猪做弟弟,小鸡则要叫我姑姑,我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幻想保护它们。

夏日收麦时,小家伙们已羽翼初露,扑愣着翅膀跟随鸡妈妈在院落中四处徘徊觅食或流连于草丛。

这时候母亲很忙,我放学回家,常在路上检些麦穗喂它们。一见我跨入门槛,鸡妈妈就率领一群小鸡飞跑到我面前,仰着小脑袋,喳喳乱叫,情形仿佛欢迎一个凯旋的将军。

我把麦穗揉碎,撒在地上,作为对它们的奖赏。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带食物,回去后无法对我的属下交代,想出去找些东西后再回来,不料小家伙们跟着我,围在我四周,甩也甩不掉。

我只好在一块青石板上坐下。入夏的庭院并不炎热,枣花落了一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鸡仔们见我坐下,也围卧石板四周,它们的黑眼睛晶亮溜圆,清澈见底。我心中油然而生怜爱,又欲起身出门。鸡仔们不答应,它们追着我直到我重新坐下。

我忽然明白,这可爱的生灵们是爱我,它们欢迎我回来,并不是为了那几颗麦粒,只是盼望和它们的小主人呆在一起,呆在一起就可以了!

后来,母亲年纪大了,我和哥哥不再让她饲养家畜。

今年,母亲说太闲,想养鸡。于是十多只小鸡崽又在我家二楼安了家。

看着它们羽翼初丰。母亲欣喜不已。每天用小米拌菜,上下楼几趟喂它们,不经意间母亲的心脏得到了锻练,心脉异常平稳。我不由心生感激:母亲在对生命的关爱中得到了报偿。

在母亲这群宝贝中,有一只小鸡崽特别顽皮,一天早晨,当它照例从楼梯上跳下来时,母亲用双手接住了它,捧在手中细细端详。

这小家伙也不客气,在母亲手上抹抹小嘴,摇头晃脑,叽叽鸣叫,黑眼睛光可鉴人,好象在说:“有谁比我更重要吗?”

清晨的阳光洒过来,庭院中月季花开得正艳,四月的微风拂过,我看见母亲眼中,满是慈爱!

 文 | 李霞     图片 | 摘自网络

                                                                                            ( 本期编辑  |  黄手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