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10月24日晚,作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完成全球首演。随着《红星歌》的熟悉旋律,舞者一一谢幕,观众掌声久久不息。

《闪闪的红星》剧照

“很惊艳,最震撼的是,原先看电影的想象完全被颠覆了。” 54岁的奚雅芳和丈夫本是带着童年时对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印象来怀旧,却被新版芭蕾的美折服。《映山红》的歌声中,女舞者穿着芭蕾裙跳映山红,灯光化作漫天火光,染红舞裙和火光中扮演母亲的上芭首席范晓枫,“真的很美很感动人。”

《闪闪的红星》剧照 陈伦勋 摄

奚雅芳还记得自己是小学时候第一次看《闪闪的红星》电影,对圆圆脸的小潘冬子印象深刻,如今过去40多年又一次和潘冬子在芭蕾中相遇,有熟悉的感觉也有全新的震撼,“电影主要是一个教育意义很强的红色电影,而这版芭蕾艺术感很强。”

编导赵明这是第二次排舞《闪闪的红星》,从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著名舞蹈演员黄豆豆主演的现代舞到今天上芭首席吴虎生的芭蕾,他用20年再次回到这部经典红色题材,回到自己的“初心”。

“当年的舞蹈《闪闪的红星》给了我很多成就,但我一直不满意,很希望有这样一部舞剧,让我有更多创造。”芭蕾中,《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这样的革命题材珠玉在前,都是演出了几十年的经典剧目,赵明觉得《闪闪的红星》有改编成芭蕾的潜力,同时《闪闪的红星》是以长大参军的潘冬子为主角,和此前更侧重表现女性的《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都有所不同。

《闪闪的红星》剧照 陈伦勋 摄

赵明为吴虎生量身定制了这一舞剧。吴虎生出演的潘冬子不再是电影中虎头虎脑的孩子,而是已经长大成人、投身红军队伍的战士。行军路上的种种与儿时的记忆相交织,少年时期潘冬子和他已经牺牲的父亲母亲轮番闪回出现,带他回顾了自己的过往。

两个潘冬子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以蒙太奇手法诠释革命题材有风险,但赵明觉得应该做这样的尝试。舞台上成年潘冬子回顾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初心,舞台下的观众跟着潘冬子的视角和内心,也能回顾我们走过的路,重温那个革命年代的“初心”。

《闪闪的红星》剧照

芭蕾起源于西方,古典芭蕾小蓬裙和优雅的舞步深入人心,此前的红色题材芭蕾更注重表现革命的力量感而与古典芭蕾风格截然不同,在《闪闪的红星》中,赵明试图将两者融合。潘冬子和红军战士舞步充满力量,而扮演红五星的五位舞者却身着红色芭蕾裙,用古典芭蕾优雅舞姿表现红五星的光辉。笔挺的军装和柔美的芭蕾裙一柔一刚,在舞台上并不突兀。映山红、竹林也被人格化,由舞者穿着传统芭蕾舞裙以浪漫的古典芭蕾方式表达,伴着《映山红》《小小竹排》的熟悉歌曲,即使对舞蹈语汇不熟悉的观众,也能轻易进入这版

《闪闪的红星》,跟着潘冬子一路走来,为他父亲的离开难过,为母亲被烧死痛心,最后随着他冲入火光救起千千万万的母亲,感受到他的成长。

《闪闪的红星》剧照

“我所饰演的‘潘冬子’是大家记忆中的那个‘小冬子’的未来式,是一名走在行军路上的红军战士。他的内心既有对父母、伙伴、家乡的爱与依恋,又有因为童年的悲伤经历而励志为了民族的美好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一往无前。他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更是一种代表着热血与坚毅的精神符号。”吴虎生在为期4个月的排练中重塑了潘冬子的角色,他说自己在表演中总会被故事和人物深深触动,“也许每个男孩小时候都有英雄梦吧,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故事,涌动在血液里的基因会瞬间调动起来。它所呈现的不仅是中国军人的风采,更有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和面对恶势力的勇敢无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