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时节,陕北地区气温已在冰点上下浮动,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在这个忙忙碌碌的队伍里有一大批特殊的人员,他们就是各级党组织下派到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陕西省宜川县集义镇郭东村“第一书记”冯冠杰就是这支队伍里格外引人注目的干部,最近这一个多月,他正带领乡亲们紧张而忙碌地抢修生产道路,为明年的农业生产打基础。与此同时,他还邀请市县农果技术人员正在对村上以花椒和蜜蜂产业为主的农户进行管理技术培训。他说,“路是基础、产业是根本,打赢这场扶贫翻身仗二者一个都不能少。”

冯冠杰是延安市教育局干部,2018年5月,在全市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刻受命来到了这里,带领村民理思路谋发展,兴产业抓扶贫,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带来一颗干事的真心

“听说咱们村的‘第一书记’换成是市教育局的一个科长了,一个科长能在村里呆得住吗?肯定是来镀金的……”听说冯冠杰要到村里来,郭东村的村干部和群众都充满了怀疑。

面对这种质疑,出身农家的冯冠杰深知,要改变群众的偏见、得到大家的认可,必须沉下身子,干出一份成绩。到村任职后,他白天搞走访做调研,与群众拉家常算细账,晚上独自在宿办合一的活动室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政策,仅仅半个月时间,就迅速吃透了村情民意、掌握了工作必备的业务知识。只要一闲下来,他就主动去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谁家有个纠纷、谁家有个困难,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村干部和群众看在了眼里,对他的看法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大家都说冠杰这娃是真的准备给村里人办事哩。

正是带着这颗为民的真心,这位憨厚的陕北后生,仅用半年时间就办了村上几年都干不了、干不成的事,让群众看到了“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培育一支坚强的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的带。冯冠杰到村任职时,正值村“两委”换届,他把协助建好村“两委”班子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与县乡指导换届的同志共同把脉村情、物色“两委”人选,很快选出了群众心中的好干部。班子组建后,他又与“两委”会成员共同研究如何建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作用、推动村上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中心工作、重点工作。

针对党员能力不足问题,创新推行“三针对”学习法,即针对行动不便党员上门送学,针对年龄偏大党员发书帮学,针对流动党员远程教学,通过学习传递信息、宣传政策,让党员的思想走在前列。针对班子成员责任不实问题,推行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公开清单“四项清单”制度,设立了党员先锋岗,推行党员承诺制,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村干部管理不善问题,建立村干部外出登记制、去向公示制、请假审批制、记写日志制“四项制度”,让村里的规矩真正立起来。针对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问题,多方协调为党员活动阵地添置了桌椅、电脑、打印机、便民服务柜等办公用品,带头执行驻村干部坐班制和为民服务代办制,累计为民代办养老、合疗、贷款、救助等事项80余项。

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村党支部的公信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村两委会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成为郭东村一支坚强的工作力量。

走出一条致富的新路

栽种花椒是郭东村近年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冯冠杰到村后,积极带领村民壮大花椒产业,提升发展后劲,先后邀请市农广校、县果业局来郭东村开展花椒管理技术培训,与农民一道探索总结防冻、施肥、修剪等新技术,让群众的花椒管理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

郭东村部分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何让花椒有销路,卖个好价钱,让群众增收是摆在郭东村面前的突出难题。通过调研座谈,在县工商局的支持下,他引导村上建立了富民花椒专业合作社,通过配备花椒烘干机和选椒机,免费共享宜川花椒商标,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品牌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2018年郭东村花椒销售价格较上年增加25%以上,走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

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他依然不满足,为了补齐产业短板,探索致富增收路子,他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帮扶工作队考察了薛家坪奶山羊养殖基地和黄龙山蘑菇基地以及养蜂产业,发展起了蜜蜂、生猪等养殖产业,并已申报了奶山羊养殖项目,让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怀揣一个脱贫的信仰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时刻,最让他牵心的还是村里那18户贫困群众,如何让他们摆脱贫困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在多次走访的基础上,他针对这18户贫困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按照区别对待、因户施策的办法,落实不同的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新发展养猪40头、养牛20头、养蜂50箱,危房改造8户22人,幸福院安置6户9人,纳入生态护林员3人、村级保洁员5人,教育扶贫4人,医疗救助7人,确保了17户39人年底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郭东村地处宜川县最南端,与韩城市独泉乡接壤,距县城103华里,山大沟深,弯多路急,道路难行,老婆孩子很不放心,每次临行前总是千叮嘱万嘱咐,但为了扶贫事业,他经常独自一人往返于此。2018年9月17日,正下着秋雨,路面上到处都是积水,因弯道较急,车子转弯时猛然抱死,一下子就滑出了路面,接二连三的翻滚、旋转后撞到了路边树上,安全气囊全部弹出,车损严重近乎报废,那一瞬间他感到,这下子完了!他本能的伸了一下胳膊、动了动腿,除了头昏脑涨、胳膊钝痛外,自己还算清醒,挣扎着爬出车子,拨打了救援电话,又联系村上把带回来的资料捎回去……老婆孩子经过这一回,死活不让他在去当什么 “第一书记”,他却说:“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你们不懂,咱受这点惊吓、带点伤是小事,可不能误了村上的脱贫攻坚,那才是大事。”就这样,仅仅休息了一周后,他就带着伤痛继续回到了郭东村——他的脱贫攻坚战场上。

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园

支部强了,群众有盼头了,但是村庄环境卫生还不行,还不是群众心目中的“美丽乡村”。为此,冯冠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村干部一起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开始了“跑腿磨牙”争项目的日子。为了改善村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冯冠杰到镇上跑县上,自理食宿车票,争取部门支持,先后维修过境路10公里,新建生产路23条、52公里,集雨水窖91口,公共厕所5个,卫生厕所14户,垃圾台5个,过境路花园6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83个,维修过水桥1座,全面提升了村庄“硬件实力”。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乡风文明评选活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好家庭”“脱贫之星”“最美乡贤”“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个人,充分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如今,曾经脏乱差的郭东村,呈现出环境整洁、乡风文明、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驻村以来,冯冠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换来了村上的新面貌。一说起冠杰,郭东村群众都会树起大拇指说,冠杰这娃好太太哩!可给咱办了不少好事。村干部更是赞不绝口:“这娃不仅有想法,而且能吃苦,跟上这人干,有奔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