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经常有小说、电视剧里会有皇后跟太后斗智斗勇,最终皇后可以战胜太后的故事。故事往往很精彩,菜在真实里历史中,这样的故事,完全没有存在的国家。

因为太后跟皇后之间,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太后可以轻易的压制皇后。中国有浩瀚的历史,我们下面会集中明朝、清朝一整段时期进行分析。

皇后的人选,自然是从嫔妃中选拔上来的,名分是皇帝的正妻,统率皇宫,与皇帝一同参加重要典礼。太后则是从先帝皇后,或者新皇生母两种人中选出的。跟皇后相比,太后影响力可以超越后宫,延伸至朝局变化,国家大事中。这时中国历史长期存在的情况。

太后干预朝局,垂帘听政,都有自己的合法性。因为如果从一个家庭角度讲,相对皇帝而言,太后是母亲,皇后是妻子。在过去王朝提倡孝道的时期,对父母的孝顺是天子必须做的一件事。因为他是天下道德的表率。

如果从一个王朝的角度讲,在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政务时,太后更能代表“君”,而皇后只是“臣”。中国过去有几千年儒家“君君臣臣”的思想洗礼。君臣之间的关系,甚至演变成一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而皇后作为“臣”的身份,虽然统率后宫。如果干预朝中,即便有外戚支持。如果没有皇帝认可,只要扣上一个后宫乱政的罪名,皇后包括她的家族,就永无翻身之地。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晚清时,慈禧垂帘听政后。执掌兵权的僧格林沁,每次上奏折的时候,都要在开头写上”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

当时的山东监察御史董元醇曾上奏折:‘使天下咸知皇上圣躬虽幼,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得干预,庶人心益加敬畏,而文武俱不敢稍肆其欺蒙之术”。

(让天下都知道皇帝虽然年幼,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其他人不得干涉,这样平民就会敬畏,文武官员就不敢蒙骗)

所以说,太后是可以合法干预政事,可以合法代表皇帝权力,并得到认可。其余人就不能这么做。否则就是干预朝政。可以降罪处罚。

皇后跟太后的巨大区别,就显现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明、清两朝,极少有外戚干政的情况下,没有娘家人的支持,太后依然可以垂帘听政。

清朝前期的孝庄太后,扶持幼主,让清朝平稳度过前期动荡不安的局面。后来,慈禧独揽朝政。她只需私下召集内阁大学士,就能罢黜,斥骂当时执掌军队的最高掌权人恭亲王。至于光绪皇帝,形同傀儡。随意斥骂。即便还政光绪,也可以随时收走。

如果皇帝有什么失误,太后还可以昭告宗庙,得到群臣支持后,废除皇帝。明朝万历皇帝少年时曾贪杯饮酒,纵于享乐,想要拔剑杀了内侍。这件事传到万历生母,李太后耳中后。万历被召来痛斥。

李太后放言万历,要废黜他,另立更贤明的皇帝。万历只能苦苦哀求,不敢再犯下次。最后万历下了罪己御札,又罚跪以后,事情才告一段落。这种事情,皇后要是敢对皇帝做,九族都保不住。可太后却是名正言顺。

即便有朝一日,皇帝亲政,太后的地位,也比皇后高。当然,皇后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好好活着。把太后、皇帝都熬死。媳妇熬成婆,就有机会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