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在清朝被称为索伦部,它是世界上最早被称为战斗民族的族群,几乎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比较大的抵御外侵的战争,出了非常多的英雄。然而,到清末时,鄂温克族的男人都上了战场,只留下老人、妇人和小孩,传宗接代成了问题。于是,索伦部妇女们历尽艰险前往战争前线“取孩子”。鄂温克族人涂们将这段真实历史搬上了大银幕,为观众呈现了这么民族曾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呼伦贝尔城》:战争背后的女性也可以成为英雄

涂们是演员出身,《呼伦贝尔城》是其导演处女作。相信很多观众认识这个演员,还是2017年他凭借电影《老兽》中的“老混蛋”一角拿下金马影帝。第二年,他又作为颁奖嘉宾来到金马奖,当时正值有位台湾导演发表了不当言论,而作为颁奖嘉宾的涂们走上台说道:“很高兴来到中国台湾金马奖……”霸气回应了之前的不当言论,也让观众见识到了这位鄂温克族人的血性。

《呼伦贝尔城》:战争背后的女性也可以成为英雄

其实,涂们之前作为演员演出过很多古装历史影视剧,《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有“草原王爷专业户”的称号。但是,涂们并不想被定型为类型演员,这一次作为导演,也是因为终于找到了发自心底热爱的题材。

《呼伦贝尔城》:战争背后的女性也可以成为英雄

第一次做导演,选择《呼伦贝尔城》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题材,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厚重感,对于涂们来说,挑战有点大。不过,导演涂们对于题材的处理很巧妙,他没有用一种宏大的视角去表现鄂温克族的历史与战争,而是把叙事视角收紧,将历史与战争当作整个故事的背景板,观众在片中基本没有看到敌我双方的厮杀,看到的是战争中每一个活生生的女人,他们在面对战争,亲人离世之后的真实反映与心理变化,导演把着眼点放在战争背景下的女人身上,更多的是通过女性群像视角去呈现鄂温克族女人的坚韧、牺牲与奉献。

《呼伦贝尔城》:战争背后的女性也可以成为英雄

其实,光是表现鄂温克族的女性为了繁衍后代,到前线“取孩子”这个角度就足够新颖了。影片流露出十分强烈的女性意识,这在男权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产电影中是非常少见的。片中塑造的女性群像,他们独立自由,十分有魅力。在去往军营的道路上,导演并没有为故事制造太多矛盾冲突,但是观众却能够体会到他们对于爱情的坚守,对于家庭的责任,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传承的贡献,从女性视角来透视战争的背后,表达战争的残酷及反战思想,诠释鄂温克族人民的家国情怀。电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反战主题,萨仁高娃饰演的诰命夫人那丹在电影中讲了多少次“战争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呼伦贝尔城》:战争背后的女性也可以成为英雄

作为民族题材电影,《呼伦贝尔城》为国产电影提供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形象。在战争背景下,不只是前线的男性才被称作英雄,其背后那些独立自主的女性也可称为英雄。片中出现了好几次萨满围着篝火跳舞的镜头,本来这段跟故事本身没有关系,但它却把影片和鄂温克族群的历史、牺牲等联系在一起,就显得非常感人。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呼伦贝尔城》提名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等大奖,最终导演涂们获得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大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