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发型师,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一个词:。你怎么样看待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今日进度7%——《春丽来了》正片第7期新鲜出炉。

后台输入「春丽」,可查看往期内容。

“用一年的时间体验100种可能。”

下期拍什么你来定,欢迎读者宝宝进行不同职业投稿,

加春丽微信(chunlion971),

下期征用即送,7senses定制月饼礼盒。

提起发型师,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一个词:

Tony老师。

这也许是一种调侃,但当我们说出这个词的时候,

往往是带有讽刺的意思。

有一个人,他很不喜欢被叫Tony。

他叫刘念。

90后顶级造型师,五年开了五家店,

和很多明星、大秀、杂志都有过合作。

《春丽来了》正片第7期:

我用一天时间,带你走进他真正的生活。

Tony。

潜台词,会剪坏你头发的发型师。

似乎他们永远不懂「剪短点」和「我不办卡」几个字的意思。

总会在你踏进理发店的那一刻起,

露出职业微笑,孜孜不倦地向你推荐办卡,

和以刀光剑影的速度,

将一头发秀发,打造成不忍直视的所谓时髦发型。

但其实,并不是每个设计师,

都只是把剪头发当作一项任务一样去完成。

有的人,把这份工作当成艺术一样认真对待。

我采访的发型师刘念,

他的一把剪刀,竟然人民币1.2万!

你怎么样看待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从细节。

好比我们做编辑的,靠字赚钱,电脑就是宝贝。

我受伤可以不喊疼,但如果电脑出问题,那能要我半条命。

对刘念来说,他定制带有自己名字,甚至买镶着精致钻石的剪刀,

再把它们一齐收纳进木制的盒子。

这是工作的仪式感,更是严谨的彰显。

手艺不亚于日韩发型师,工作态度认真严苛。

似乎你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刘念能五年开五家店。

还有创造营2019的小可爱们都有过合作。

有人把理发当机械操作,有人把理发当艺术。

在采访刘念的过程中,他说了一句,

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并且打动我的话。

他说,“这是一份很有成就感的工作。

一个小时,就你改变一个人。”

的确,前段时间「深夜徐老师」采访毛戈平,

毛老师用现场极为有限的工具,

通过寥寥几种手法,便成功地弥补徐老师脸型的不足。

明明没有很突出的变化,但就是能感觉到,

徐老师的五官更加出彩了。

网友,尤其是女同胞们集体高潮,

纷纷大喊:

“我要把头寄给毛老师,毛老师救我!”

但其实,合适的发型,也能让一个人焕然一新。

比如我们的女同事,

美滋滋享受了一番被价值1.2万元的剪刀搭理的感觉。

几个小时的改变过后,

成功变成另一番模样。

在这里,我必须要提一下传统Tony老师,

和真正优秀的发型师之间的区别。

大家在提起Tony这个名称的时候,

我们的言外之意,

是在吐槽总有发型师,能让你分分钟放弃做人的想法,

想抱着搞坏的发型,躲进蜗牛壳不再面世。

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把头发剪坏?

技术先不说,态度。

有的人理发的时候,不要你觉得,只要他觉得。

把他认为流行的发型,扣在你头上。

可发型,需要结合一个人的年龄、五官、气质,

甚至职业。

刘念在给同事做造型之前,先对姐妹的五官分析了好一番。

把合适的改造方案说给姐妹听,

争得她的同意后,他才着手动刀。

每次给客人做造型之前,

他都会先研究一下对方的脸型、头骨、五官。

在没有把握客人真正的需求之前,

他不会下手剪第一刀。

剪头发的认真感,和对职业的信赖感,

促使我跑去采访他,并写了今天的文章。

原因无他,

如今有太多人对理发师这个职业存在偏见。

我知道有很多人,私下里会偷偷认为,

这不过是谋生的一种手段。

“发型师有什么了不起?”

以往印象中,他们很多人学历不过高中,有的人甚至才初中。

因此在谈起他们的时候,更多人带着不屑的口吻。

但其实,他们比你想象地要拼得多。

拿刘念来说,一年单进修的费用就高达十几W。

这笔钱,他一向花得十分爽快。

无论是跑到日韩进修,还是跑去欧洲国家学习前沿造型,

只要能对他所坚持的事业有帮助,

他都乐意贡献人民币。

而刘念,是90后理发师当中业绩突出的代表。

更多人在平凡的岗位坚持着,

一天站立10个小时工作,是常有的事。

有脊椎病,肠胃病。

忙起来就昏天黑地,尤其是假期。

早10点工作到晚10点,一个客人接一个客人地来,

忙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那种崩溃感真的能打倒一个人的体力。

回到家,腰酸背痛自然是常有的事。

而且出头,特别难。

不仅费力,而且费时。

从做学徒,洗头发开始,到染烫,

再到独立操工,

扎实的基本功塑造要3年。

成为一名专业优秀的领军设计师,

甚至需要7、8年的时间。

你如果问我什么是敬业。

我会告诉你,看他对时间的态度。

这其中,很多人放弃了,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但有的人还在坚持。

甚至在水平已经较高的情况下,

仍在努力的道路上不断逼自己成长。

刘念至今,每天晚上都要拿假发做工具练手。

他说,理发其实是一种肌肉记忆。

你不练习,就会手生。

不去学习,就会被审美抛弃。

所以哪怕走在时尚的浪潮中,他依旧保持独立的审美。

经常看电影和秀,从中寻找灵感。

为什么对自己要求这么高?

因为他们把理发,不仅仅是当成工作去做。

我说信仰有点夸张,但那一定是热爱。

我想起了之前在老家遇见的一个设计师。

这人就一怪胎。

剪个刘海,五分钟的活,他能剪上2个钟头。

真是恨不得一根头发丝,一根头发丝地打磨。

安安静静地用剪刀,一点点地修理,

直到整体的造型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因此哪怕我只是花30块钱剪个头,

却享受了3000元的服务。

太认真了!

英国《都市地铁报》报道过这样一则案例。

16岁的抑郁症女孩,长年蜗居在家,

除了上厕所,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床上,根本无心打理自己。

走进理发店的时候,

她是这样的:

发丝乱糟糟地缠绕在一起,污垢堵住头皮,

连她自己都放弃了拯救头发的希望。

当她抱着剃成光头的想法绝望时,

有一个人出现了。

造型师Kayley Olsson。

她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一点点打理女孩的头发。

最后,走出理发店的时候,

女孩焕然一新。

类似这样的设计师,很多。

他们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收入和付出也许不成正比,

甚至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量,能支撑自己做更大的事业,

但依旧在平凡的道路上,蜗居在城市一角,

为自己的职业梦想而努力。

他们,和你想得不一样。

今天这篇推文,是从我身边的例子切入,

真诚希望大家:

不要盲目黑发型师了。

请不要带有职业偏见去看这份工作。

对我们来说,是一份体验,

但对他们来说,是引以为傲的热爱。

别用你的审美,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用“在看”,告诉我你的态度。

点一点

遇到懂你的造型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