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瞩目!港珠澳大桥开通了,“南通制造”功不可没!

重磅!

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

又一座世界级桥梁——

港珠澳大桥

昨天宣布正式开通

今天通车运营

大桥通车后

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

而对于咱们南通人来说

还有一些值得“傲娇”的事儿!

因为——

这座

世界上里程最长、寿命最长、

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

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

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的跨海大桥

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

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而其中不乏“南通制造”

从岛隧施工平台建设,到最终接头设计建造,乃至数据测试试验,振华重工南通生产制造基地的企业利用丰富的研发储备,致力技术攻关,为大桥建设,特别是岛隧工程贡献了重要的南通力量。

港珠澳大桥

英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全长:55公里

设计寿命:120年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示意图

核心装备创下“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的深海隧道长达5664米,为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水深最深的外海沉管隧道,也是整个工程施工难度极大的一段。

振华重工南通基地的三家企业先后攻克了桩腿制作、整船下水、一次性插桩以及船体抬升试验等重大难题,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第一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碎石整平船的建造。此后又先后完成管节沉放船和“津安3”指挥船等的制造,均为国内首创、世界最大。

振华重工南通基地量身定制的特种海洋工程作业船,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撑,成为岛隧施工的三“宝”。在国外公司认为建成岛隧工程至少需要10年的情况下,中国建设者只用7年就顺利完工。

“大长腿”抛石整平船:为沉管打基础

(“大长腿”抛石整平船)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拥有长达7400多米的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居世界前列,采用碎石垫层作为沉管基础,不仅铺设整平总方量巨大,而且施工水深、铺设宽度、整平精度都前所未有。

这艘南通造抛石整平船,是世界最大、国内第一艘用于外海施工的自升平台式深水抛石整平船;4根90米长的桩腿可实现船舶自身升降,整平深度可达水下50米,一次碎石铺设厚度可达1.7米,铺设整平精度可以控制在40毫米以内。

管节沉放船:运输+安装沉管

(管节沉放船)

管节沉放船是继抛石整平船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为港珠澳大桥建造的另一艘特种专用船舶,可浮运和定位安装8万吨级深水隧道混凝土涵管管节,系国内首创、世界最大、功能最先进的该类施工专用船舶。

最终接头连通大桥最后12米

大桥岛隧最终接头顶板长12米、底板长9.6米,重约5500吨,是港珠澳大桥全长56公里的桥、岛、隧组合工程中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最终接头首次应用“整体预制安装式”工艺,开创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新工法。于2016年10月14日在振华重工南通基地开始建造。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来通实地检查时说,“最终接头是港珠澳大桥的核心,关系大桥的成败。”

2017年5月2日,最终接头被成功安装至海底隧道E29和E30沉管之间的预设位置,标志着全长22.9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南通还有诸多贡献

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从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那天起,就意味着实现工程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会迎接技术挑战。

大桥岛隧项目部相关人员介绍,在岛隧施工的7年里,林鸣和他的团队曾经多次来南通,可以说,南通承担了岛隧建设一个“技术中心”的角色。

技术研讨

在海上施工特种工程船的建设中,多项技术难题也得以破解。“南通分公司平地造船、短周期合龙;南通传动设计制造的抬升机构从减速箱到桩腿齿条、到锁紧机构很多是首次研发和制造,克服了变形、精度控制等等一系列困难。”曾参与建设的振华重工南通分公司工程师康平介绍。

吊装最终接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5月2日的最终接头的“惊天一吊”中,很多关键岗位都留下了南通人的身影。指挥“振华30”起吊的总指挥姚振华、吊机长季圣华、保障团队里的“振华30”制造项目经理季圣国,以及“振华30”第一任船长郭载平等,都为大桥的贯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焊工出征

作为大桥贯通的收官之作,大桥最终接头焊接团队在南通基地进行了近60天的水下焊接演练,确保大桥隧道顺利焊接合龙。

新闻链接

来源:央视新闻等   责编:禾七

标星置顶南通濠生活

一秒找到我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突发事件爆料欢迎发送至微信:haobinwang,采用之后将奖励30—50元话费,广告联系:1896299911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