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这样的家庭,如果遵循10%的原则用20万元去购置保障,显然就是被忽悠了。就是一个家庭的资产,10%放在灵活的现金供日常开支,20%去为家庭购置保障,30%放在增长性投资上,去投资各种股票,希望资产的高成长,40%放在相对稳健型投资比如保本理财下面,来帮家庭实现固定的目标,比如实现家庭的养老金、教育金。

今天你被忽悠了吗?

今天,至少让你在保险上不被忽悠

不管别人怎么忽悠,保叔今天不但不忽悠你,还要告诉你怎么不被某些保险僵化性结论忽悠,其中一些,你可能已经听说过了,更有甚者你已经那么照做了,那就太可怕了。

今天,至少让你在保险上不被忽悠

1、双十原则

这是一个影响了整整一代保险代理人的行销话术,这个原则现在基本上和“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这种投资话术一样,变成了一种看似科学的隐性忽悠。

什么是双十原则?

就是所谓保费是自己收入的10%,保额是自己收入的十倍。

为什么说这是隐性忽悠?

首先,保费预算绝不可能如此机械化。

保叔举两个例子:

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一个家庭年收入只有5万元,但负债很低,只有20万元的房贷。

对于这样的家庭,如果非要拿出收入的10%来购置一家三口核心家庭的保障,这家人以后就要饿肚子了。

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大概5%~6%也就是2000-3000元,也能够满足一家三口的完整保障需求了,这种机械的10%理论纯粹就是为了忽悠成长中家庭,制造恐怖氛围。

一个家庭,假定年收入200万元。

家庭的责任,其实并不会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同比增大。

有保险代理人说,保额应该是十倍的收入。对于这个家庭,寿险保额根本没必要达到2000万元。

保额的需求是跟家庭隐性负债挂钩的,包括你的房贷,儿女的债务等等。

这些责任根本不是跟自己的收入成正比的。事实上,需要买多少保额,真正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保障充足,足以覆盖人生现实的负债和未来的责任即可。

比如说,孩子最多就是去哈佛读完博士,你还能去月球读书吗?!而且像这样的家庭,不会无限的拥有负债。

所以这样的家庭,如果遵循10%的原则用20万元去购置保障,显然就是被忽悠了。

其实四口之家,一年如果拿出七八万元来买保障,每个人的医疗保额可以过千万了,寿险和重疾也可以配得极为充足。

今天,至少让你在保险上不被忽悠

2、1234原则(或4321原则)

双十原则还算小忽悠,现在又流行一个更具有表面科学性而且更大有来头的中型忽悠,就是所谓的标准普尔核心家庭配置建议——1234原则(也可能倒过来叫4321原则)。

什么叫1234配置?

就是一个家庭的资产,10%放在灵活的现金供日常开支,20%去为家庭购置保障,30%放在增长性投资上,去投资各种股票,希望资产的高成长,40%放在相对稳健型投资比如保本理财下面,来帮家庭实现固定的目标,比如实现家庭的养老金、教育金。

乍一听,既完善又科学,但细想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年收入为5万的低收入家庭,假设如这个家庭资产大概50万,一定要把10%放在现金,这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

到底放多少,其实要根据家庭的支出,以维持3个月到半年日常生活开支的现金即可。

至于20%放在保费的支出,显然已经超高了,我们更加不多讲。

根据经验,每一个家庭应该按照优先次序,先按自己的家庭目标来做配置,然后根据风险属性,再看多少放在保本投资,多少放在相对激进的投资上,通过控制整体风险来达成目标。

如果连这项工作都没有完成,理论上你放在高风险投资上的资金应该是0,不要说三成了。

所以,一个家庭的最终“资产配置”应该是怎样的,根本就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关于中产阶级的概念,横跨各个领域,年收入5万到年收入500万都说自己是中产阶级,那么这个1234原则适合哪一类中产呢?!

当然,这可能是标普根据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白领的平均水平做的一个经验数据。假定是这样,那么机械化地把它引入进来,并不适合每个家庭。

我们不反对用这种简单的概念引发大家对理财的思考,但以为按这个标准,理财就万事大吉,你可能落入别人的销售套路。

今天,至少让你在保险上不被忽悠

3、“一张保单解决所有问题”

这是大部分保险公司最近在热销一种所谓的具有综合功能的保险。以某几家大公司的少儿某某福,某某保,某某人生和某款重疾险为代表。

“一张保单解决所有问题”,光是听到这种宣传语,大家就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坑来看待。

最近热销的是一张具有综合功能的保单,如少儿某某福,其打中的就是家长想一次性解决孩子所有保障问题的期许。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有保障,但低得可怜;

2、保费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3、保障花里胡哨,什么都有一点。

这个产品是怎么设计的呢?

就是产品里涉及的保障种类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有的保障能加进去都加进去,但都不完善。

真正的目的是用把保障多元化的障眼法,在不提高保障内涵的前提下,把保费提高。

这和我多次强调的“买保险要买保障高保费低”的原则恰恰相反。

这样做既合乎监管的标准,又能诓到高的保费,同时还可以继续忽悠“一张保单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今天高度互联网+的社会,灵活度越高越好。我们应该将我们的需求拆解开来,迎合每一个需求制定解决方案,然后组合起一个综合性的方案。这种量身定制出的保障方案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

今天,至少让你在保险上不被忽悠

保叔总结:

各种各样的坑变着花样纷繁复杂地向我们涌来,怎么办?

答案其实只有一个——所有的症结不在于产品,更加不在于销售的忽悠,而在于你对自己到底有多了解。

只有清楚了解地自己的状况,包括收入、需求、健康情况,寻找一个量身定制的综合性保障方案,然后在全品系的保障解决产品中进行最优的匹配。

完成了这样一个可能是需要一个中央处理器才能完成的配置过程,才能找到真正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让你在“避坑大战”中保持全胜。

综合自网络,侵权删除

今天,至少让你在保险上不被忽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