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富士康上市被沦为最惨独角兽,其实还是有很多投资者很看好的,以为这支新的股票会飙升一点,可是上市之后,暴跌连连。虽说暴跌连连,但是郭台铭已经募集了大量资金,股价的跌涨可能他也不在乎了。

可是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工业富联已沦为中国最惨的独角兽,市值蒸发如破竹之势,对富士康的反思迫在眉睫,市值不断蒸发,股价为何如此脆弱。

第一,郭台铭为了摆脱自己是血汗加工厂的恶名,就想搞工业互联网。时至今日,啥是工业互联网,郭台铭自己也没弄清楚。上市前他一定要把工业富联制定成高科技股的价格。那你可以把股价定得这么高,而现在股价就会出现大跌。这说明在投资者的眼中,富士康就是个代工厂,虽然规模庞大,业绩还不错,但是富士康股票定价就该走工业企业的估值标准,而不是高科技企业的估值,如果硬要把自己定在高科技企业行列中,那么在二级市场上出现股价大跌就很正常的了。

富士康沦为最惨独角兽,股价回归价值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第二,富士康说自己是工业互联网企业,那既然是高科技型企业,研发投资总要占有不少比重吧。但是投资者普遍认为工业富联投入研发的资金占比过低。根据工业富联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75%、2.01%和2.24%。尽管呈现连年的上升趋势,但工业富联投入研发的比重实在太小。按照这样的比例用于研发经费,估计很难研究出什么高科技产品来,说到底还是加工厂。

富士康沦为最惨独角兽,股价回归价值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第三,富士康也并非没有一点高科技的产品,只是生产这些高科技产品能力似乎很弱小,与其主业加工厂相比,占比实在太弱,不足以顶以富士康业绩的大半江山。据工业富联的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从6600个下滑至3500个,销量从6100个下滑至3500个。所有生产数据都在下滑,指望未来工业富联生产出来产品无论是从数量和销量上,要想完全取代加工生产这部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富士康的高科技产品销售额与主业相比差距实在太大。数据显示,工业富联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在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上的收入比重仍然太小,销售收入分别为9.344亿元、6.51亿元和9.6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0.35%下方。所以富士康一直要把自己标榜成工业互联网的高科技企业,但是它的高科技产品的占比实在太低,市场难以承认它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说白了就是一家独角兽式的加工厂。

富士康沦为最惨独角兽,股价回归价值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富士康把自己的估值太高,然而到二级市场了,这么高的一个估值并没有得到认可,所以股价下跌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价值回归的一个过程,一个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估值,发行价也高,那么股价被迫会被重新估值,回归到它正常的一个价值。

富士康的未来,我们对于它依然持不容乐观的态度,即使在大盘反弹上涨,可能富士康也是不被看好,留下你的观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