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轻轻家教沈阳升学”,选择“置顶公众号”

回复“加群”就能加入家长信赖的升学群


@Summerboy0212

表面上看,自主招生不占用各省的招生名额,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各个高校(受环境条件所限)的招生总数是恒定的,蛋糕就那么大,无非是如何划分的问题!

竞赛党的路越走越窄是大势所趋,只是没有提前(两年?三年?)告知突然改变,确实挺坑孩子的!

自主招生的比例严格控制是个好事,避免了被人诟病的“暗箱操作”、守纪律、懂规矩罢了,竞赛(或加分)的规矩应该(至少)提前两年,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心疼育才本部初中的特班孩子,只剩下80%的保底过河率可以聊以自慰,但也有传言要改变!再次心疼一波幼升小的家长们!

@宝宝聪

因为竞赛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这造成了一下几点:

一是不公平。我们知道,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上,国人对教育公平是看得很重的。但是竞赛是要烧钱的,没钱怎么玩?穷人的孩子有义务教育,老师就算差,好歹大纲要求的能给你讲到,之后啥样看孩子自己了。但竞赛,义务教育是不管的,有人学得起,有人学不起,最后还要在一块儿挤大学,穷人觉得很不公平。

其二,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浪费。且不说这些学竞赛的将来能不能成才啥的,先说能通过自招降分的有多少?占几成?大多数都成了陪跑的,学了一溜十三遭全白玩了,从家庭和考生角度,固然可惜,但你也可以说我花钱我乐意,但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多大的资源浪费呀。

第三,严重不利于人口计划。本来基本国策现在就已经反转了,你在竞赛上这么大投入,还有时间精力和财力生二胎三胎吗?培养一个高考生和一个竞赛生完全就是两个概念。社会上中产本来就少,本应的纺锤型社会都变哑铃型社会了,而竞赛里狠狠投入的恰恰是这些焦虑的中产们。富豪们不会让孩子学的,那么苦那么累,不如早点出去留学。穷人们是不会让孩子学的,想学也学不起。最终,中产的孩子成了竞赛主力军,试问有几个中产敢养多个竞赛生?严重不利于人口计划,为了未来的中产阶级比例厚一点,竞赛也该降降温。

所以如果从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上面的重大决定真的不是随便拍脑袋的

@鹊踏枝136

偏科呢,不是偏成一塌糊涂一无所知,就算依靠竞赛降到一本线,文科真是一无所知,也考不到一本线吧,所谓偏,是跟自己的强科比,差一些而已。

偏科的大师其实很多,民国文学大师数学差的尤其多。民国大学招生考试,大师们的数学成绩:吴晗0分,臧克家0分,罗家伦0分,季羡林4分,钱钟书15分,太多了,但他们都被破格录取了。放现在的风气下,这么低的数学分,就足以说明他们的逻辑思维是有很大问题的,尤其0分那些,问题大到没有挽救可能性,所以再有文采才气也是不可能被录取的,别说名校,大学都是进不了的。

理科瘸腿的多,文科瘸的少,但也不是没有,比如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陈景润,他思想政治不过关,长期被称为白专。

现行高考,选择的是学习型人才,就是要会学习,有学习的方法甚至套路。会学习,学啥都强,所以基本不偏科。其实在专研方面,竞赛比高考能强那么一点,也不多,想高分也得是首先是学习型人才,至少在这一科上面是,然后多少也得有那么丁点专研精神。但个人觉得,就那么一丁点,也许就是最可贵的东西了。

现在说这些其实完全没意义,因为统考已经赢了,竞赛和自招用各种花式作死把自己玩死了。初联不在国家规定的项目名单里面了,高中联赛苟延残喘,信息竞赛还差点整个没有经费挂掉,再到现在自招里面竞赛含金量缩水,一切都回归统招的节奏。咱能做的就是适应规则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