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画家巴秋先生命名的巴秋美术馆开馆仪式暨书画作品展览,在其家乡泰州海陵区梅兰文创园举行。著名书画家杜大恺、李学伟、老圃、马海方、李呈修、王秋人,泰州市政府、海陵区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主办方泰州文联主席刘仁前、梅兰集团董事长周虎宏、各地媒体等出席了开幕式。

海报

开幕式

巴秋中国画研讨会暨笔会

巴秋,本名洪东兵,泰州人,作家、书法家、画家,师从老圃。其北漂14载,年逾七旬。然其不忘根本,心系家乡,常云"行千里走万里,忘不了生我养我的桑梓地"。梅兰集团筚路蓝缕,发展壮大成为该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被誉为中国氟硅行业领军企业。在其成立60周年之际,倾心打造巴秋美术馆,实乃繁荣文艺之善事创举。

清供图

唐辉在贺词中表示:“巴秋先生是荣宝斋画院培养的近年来飞速倔起的画家,他挖掘优秀传统的同时非常注重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画佳作,为画坛所嘱目。”

福建培田写生

福建培田写生

厦门巴秋美术馆顾问陈墨说:“从来笔墨多寂寞,砚田躬耕养天真…一个画家活到天真浪漫的地步,可谓是修得正果了吧。这样的人,在当今讲求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如同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越来越罕见了。俺有幸,见过两三位,巴秋老师无疑是其中之一。见过他的人,总让人有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仿佛一下回到先秦战国。哎,那时的国人,一个个多么充满个性与灵气啊?亦武亦文,狷介真实,宽敞满怀,顶天立地,直将肝胆朗对天地,对朋友,对艺术…把酒临风,一时兴起,双眼迷蒙,心下清明,巴秋老师总以满口家乡话直抒胸臆,或吟唱诵叹,或壮怀激烈,或伤感沉恸,或雀跃鼓舞,一时间风云变幻,天地失色”

赶海

作家、书法家、南社书画院执行院长姚舍尘在前言中写道:巴秋君,向不为俗言所溺,年近花甲仿齐璜绝然北上,入中国画重镇荣宝斋拜得名师老圃,执弟子礼,弹指间不觉十载。缘师引,初临《芥子园》,山重水复训练线条笔墨,后摹元、明、清诸流派,深耕经典,绝无苟且。荏苒岁月,渐之,笔下花卉蔬果雅趣横生,果然师门印迹毕现。又数年,君重返清人戴本孝等遗存,并随圃师万水千山写真,艺术视野豁然开朗,其故乡民居,它乡风物,均能生动出笔,才华蓬勃,笔简意绕。且又顾及款跋,如丝莆草已见心思缜密,再以章草书《元曲》辅之,创意不同凡响,格局以小见大,食古而化之,传统“清供”经此变革,乃开一新境。

家乡的河

“自是芳华能修远。巴秋于中国文化浸淫之深,仿佛千军万马不敌一颗种草之心;又仿佛,植根乡野小屋胜却此长彼高楼群。殊不知,此乃浮华社会人之精神皈依。巴秋作品名誉京师且得诸名家首肯,皆因不断思考求索一已之绘画语言;巴秋创作理念,盖系守望中国文化(包括民间文化)拳拳之心;巴秋之成功,除去“走出小天井”之旧话,犹以画外功夫或综合修养彰显中国画厚积薄发之真理。从是观之,良有以也!

是为序。”

京城写生

巴秋将竭老迈之心,尽绵薄之力,创作更多正能量作品,以报答家乡人民之厚爱。此次所展80余幅书画作品,大多为作者近期深入写生而得,体现作者追觅儿时旧忆,寻找精神家园的良苦用心。

梦中家园

太行山山居图

培田老屋

巴秋,本名洪东兵1947年生于江苏泰州。原泰州市文联主席。出版中篇小说集《水荡是面镜子》(中国文联出版社);由中国保利贵宾部总策划,出版个人画册《心象物语》(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巴秋个人画册《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 巴秋.卷》(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荷戟楼纪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造化情缘——巴秋中国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地、省、以上刊物发表散文一百多篇。文化部《艺术市场》画院画家,现为北京荣宝斋画院老圃工作室助教,厦门巴秋美术馆名誉馆长,北禅写真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画作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被众多机构及藏家收藏,多次在香港保利、香港嘉德、北京保利拍卖、北京嘉德拍卖、英国邦瀚斯拍卖。

文 | 美术报

编辑 | 厉亦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