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外面种的杏树(晒的杏干)今年卖了1万块钱,我太高兴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中国电信!”今年76岁的沙拉依丁·依斯马依,10月16日坐在秋阳斜照的院子里,摸着花白的胡子对记者说。他身旁69岁的老伴则眼圈泛红,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沙拉依丁·依斯马依解释说,老伴流的是高兴的眼泪、幸福的眼泪。

沙拉依丁·依斯马依是新疆喀什疏附县铁日木乡1村4组的贫困户,家有5口人,只有儿子一个劳动力。家里10亩地,田地外面种有杏树,往年因农忙时节顾不上收获杏子,大多都落到地上烂掉了,看着心疼但也没办法。今年,中国电信在乡里建设了杏干晾晒场,沙拉依丁·依斯马依的老伴和儿子,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跟村民一道,将成熟的杏子摘下后拉到晾晒场,晾晒后的杏干品质好,卖出了好价格,使得原先只能卖几百块钱的杏子今年净赚了1万元。

今年6月南疆木亚格杏全面上市之际,中国电信援建的7200平方米的集中式晾晒场派上了大用场,不仅打造了新疆首个天然原生态杏干晾晒基地,而且与乡政府一起搭建供销平台,较传统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倍以上,把“小杏子”做成了大产业。

疏附县铁日木乡现有杏林2万亩,2018年挂果约1.3万亩。此地鲜杏品质好但因果熟期仅20天,来不及销售的鲜杏不易存放,而农户自己晾晒的杏干品质差、商品化价值低,造成好东西卖不出好价格。中国电信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经与乡镇主要领导沟通后,投入资金76万元,建成3600平方米的集中式晾晒场2个,可晒200吨鲜杏,约50吨高品质杏干,产值200万元以上,较传统方式帮助农户增加收入1倍以上。据统计,2018年直接受益2个村、283户贫困户、1095人。

“这个晾晒场建成后,可以一次性容纳近200吨的鲜杏,为农民解决晾晒难、质量差、收入低的问题提供了平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村民很开心。”疏附县铁日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依拉木江·阿布都克里木开心地介绍说。

村民肉孜·阿拉白克力听说乡里要建杏干晾晒基地,他和同村的杏农都来帮忙,还把自己家的鲜杏拿过来晾晒,晾晒好的杏干一公斤最少也可以卖到50元。他激动地说:“销售鲜杏和晾晒杏干两不误,解决了鲜杏保质期短、容易烂的问题,增加了收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除了建杏干晾晒场,中国电信还积极联系疆内外客商,帮助农民寻找销路,让农民通过销售高品质杏干实现增收。

“中国电信援建的这个(晾晒场),真正改变了全乡农民捧着金饭碗要饭的现状,把乡里的种植产业生态圈都改变了。”疏附县铁日木乡乡党委书记彭永胜对记者说。今年除了晾晒杏干,还晾晒起了西红柿干、辣椒干,下一步晾晒场还将继续提高利用率,各个季节晾晒不同的水果蔬菜,打造更多的原生态晾晒产品。“有中国电信的帮助支持,我们不仅要实现扶贫、脱贫,而且还要带领老乡奔小康。”彭永胜信心满怀地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