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场的各大高校图书馆现场收到了赠书

纪实小说《马殿选传奇》

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精心策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家王维胜倾力打造的长篇纪实小说《马殿选传奇》专家研讨会在兰举行。这部生动再现“甘南农民大起义”波澜壮阔历史的作品引发了到场专家、学者的热议,纷纷称赞其是一部艺术性和政治性良好结合的文学佳作,这部作品的问世将令更多生活在甘肃、生长在甘肃、工作在甘肃的人深刻了解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作者王维胜 小说创作把真实性放在了第一

长篇纪实文学《马殿选传奇》用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以一名在美国工作了一年多时间的80后中国青年的视角跨越时空拉开序幕。讲述了马殿选从一个洪帮首领成长为地下共产党员的传奇人生,全景式披露了20世纪中叶甘肃中南部广大汉、回、藏、东乡族人民群众反抗国民党政府残暴、黑暗统治的战斗征程,多角度全方位描写了洪帮串联、辛亥革命、护法运动、红军过境、地下斗争等重大事件,通过临刑越狱、多方聚义、夜袭樊家岭、伏击皇后沟等一系列细节的刻画,塑造了边永富、赵对儿、马有实、马殿选、任谦、王仲甲、刘鸣、刘余生、肋巴佛、马福善、肖焕章、张英杰、王德一、年单增、郭玉兰、钱平等众多鲜活的人物,表现了他们在抗日救国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甘肃革命史。

这本60余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从前期策划到撰写、修改、送审、出版先后历时五年时间,书中涉及的事件和人物全部是真实的,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收藏价值。

作者王维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家,他先后出版过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揽胜》等多部作品,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这部小说的创作,首先是把真实性放在了第一位,然后还要写的有故事性,还要有文学性,要把所有的人物都合乎情理的串起来,这对我个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研讨会上他激动地说:“马殿选从一个洪帮老大到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这段历程本身就不需要再去虚构,所以好多书中看起来很传奇的情节其实都是真实的。书中我还陈列了很多搜集到的珍贵史料,耗费了大量的心血。非常感谢华源集团以及党史办的专家们,在大家的支持下我才能创作出这样一部充满红色主旋律的文学作品,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传奇历史,记住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这将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回报。”

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王一林 在党史资料的深入征集和开发上有着积极作用

“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这次大起义是直接和陕甘边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历史上的农名起义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有人把这次历史事件叫做甘南民变,也叫做甘肃农民大起义,极大地推动了甘肃解放的进程。”王一林在发言中表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如今甘肃2000多万人口中,真正知道上世纪40年代在甘肃大地上发生了这件事的人并不多,深入了解的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甘肃历史上还发生过10万余人这么大规模且长达一年左右的农民反抗国民党政权的起义。”

“这本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的甘肃人明白,在陇原大地上也发生过如此辉煌的革命事件,让这段历史不被时间的流逝所淹没,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他说:“当然,中国社会从近代开始就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有的地方主权也沦丧了,有的地方长期租让或割让。这本书恰恰反映了像甘肃这种身处内陆的地区,要反抗不合理的残暴统治启动大规模的起义是没有条件的。但不等于甘肃无动于衷,而是借着洪帮这样一个载体,孕育着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力量。”

王一林肯定地说:“通过作者的努力,让很多鲜为人知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浮出水面,十分的难能可贵,在党史资料的深入征集和开发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对这样一段历史,能够通过这样一种通俗的方法,让这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为更多生活在甘肃、生长在甘肃、工作在甘肃的人所掌握、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莫大焉。”

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孙瑛 既参与了工作又增长了知识

“在有关党史出版物的审查把关,是一个工作量十分巨大的过程,所以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厚厚的原稿时真是吓了一跳,而最终审查任务时整整经历了8个月时间才完成。”孙瑛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全部评审过程,也因此对其内容的庞大感触颇深:“期间,我们也是重新系统、全面的梳理了一次甘南农民起义的事件过程,并多次对其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深入讨论。”

“也就是说,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也‘被迫’从革命史的角度深刻学习了甘南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发展过程。”她幽默的说:“同时,也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从文学的角度用十分细腻的线条去理解了这段历史,可以说既参与了工作又增长了知识。而且,我作为一位比较喜欢人物传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真是奉上了一份精神大餐,很有读头。人物虽然特别多,但是也许是因为我们有前期党史的铺垫,所以依旧感觉整个故事的发展十分清晰,并没有感到模糊或凌乱。”

现场,孙瑛也真实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当然,我心里还是有一点遗憾,个人认为这本书出版所使用的名字《马殿选传奇》,不如原稿所使用的名字《走出香堂的马殿选》好。我觉得这个香堂虽小但历史久远,代表了从封建文化的殿堂走出了这样一位革命人士,这种历程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传奇,不需要再用市面上十分常见的‘传奇’来标注。”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何亚军 为神圣的高校注入一股红色知识清流

“其实在我们渭河流域和洮河流域,在那个时代也时风起云涌,涌现了很多传奇式的人物,在当地民间口头传说故事中丝毫不亚于赵子龙、张飞。”何亚军的发言首先将这一类革命人物的传奇性进行了生动地解读:“逢年过节在街头巷尾的秧歌表演中,这些人物都会以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形象出现。那时甘肃正处在一个军阀混战的残酷环境中,这部小说恰恰生动、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画卷,看了以后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他说:“作者王维胜作为土生土长的文学家,对把握这部作品既有感情又有能力,用非常美的语言描述出了这个庞大的故事,显示出了十分成熟的文学功底。如今,这部作品能够正式出版问世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到自豪的事情,更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将首先投放在兰州市各个高校图书馆,在如今娱乐化畅销书盛行的大环境里,为神圣的高校注入一股红色知识清流。”

“各个高校里,一定有定西的孩子、平凉的孩子、临夏州等地区的孩子,因为人们的审美习惯越是距离家乡近的事情就越有吸引力,越亲切就越爱读。”何亚军认为:“所以,只要是甘肃的孩子看到这本与家乡有关的故事,就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人所铭记。我希望各高校图书馆都能为走进图书馆的孩子推荐一下这本书,让零零后乃至更多的后辈看到,这才是作者写出这本书真正的意义。”

他说:“当然,在这本书的创作中也是千方百计的考虑了历史和时代的结合,怎么才能让现代的孩子接受并读懂,这一点来说这本书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从艺术的构思和叙事的机构等等方面来说,也借鉴了电影《智取威虎山》等反映历史的全新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喜欢看,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下去。在这一方面,作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付出,旨在让我们的大学生、社会精英能够去了解这段历史,不要淡忘了革命先烈,实现了艺术性和政治性的良好结合。”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杨光祖 艺术性与珍贵的史料价值的结合

“《马殿选传奇》选的视角比较好,是以后人回忆的视角展开了叙述,叙述人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当代时尚青年朱勇,巧妙得搭建起了一个沟通时间的结构,让笔触更加的接近历史的现场,生动描述了那些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小说的开篇十分抓人,比如马殿选的洪帮身份很吸引人,洪帮老大转变为地下党员投身革命,这样的故事本身就很传奇。因为直到今天,我们每个人一听到黑社会就都会十分感兴趣。而且,最为可贵的是这又是一个很真实的事情,并非虚构出的人物和故事。”杨光祖的发言具有极强地客观性和真实性,对作品彰显的传奇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

“书中写到了很多历史大背景,包括很多近代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再加上其绝无仅有的传奇性,堪称是内地十分少见的优秀故事题材。”他说:“小说写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彰显出了传奇小说本身以人为主线的本质,又兼顾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既有内容的传奇也有表达技法的传奇,塑造出了十分饱满的人物。这也是这部小说比较成功的原因,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部影视剧作品的基础,为下一步改编电视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小说还是要用细节说话,这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杨光祖认为:“《马殿选传奇》就体现出了作者的笔墨功夫,不但有抓人、打斗等一些激动人心的情节,还有一些新手法的描写也十分出彩。故事人物还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达,很多特色鲜明的临夏方言使故事非常鲜活,也更凸显出人物的特点和社会特质。比如洪帮的很多切口或黑话,都具有十分吸引人的可读性,这些语言使用的十分讲究。”

他表示:“总的来说,作者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有意的向明清叙事小说回归,这也是现代写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这种传统的写作方式可以让跟多的读者能够轻松读懂这部作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读者基础。这部作品不仅有虚构的艺术性,还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这是其最成功的地方。”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