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队里有个女博士!”,这个消息瞬间在连队里炸开了花儿。在新学员集训队里,基本都是本科学员,他们脱下“一道杠”学员印迹,换上“一杠两星”中尉军衔,扎根基层从排长做起 ;而这位女博士,主动放弃舒适安逸的留校与科研院所机会,换上 “两杠一星”少校军衔,毅然决然选择在基层站位的挑战中逆风飞翔!

她说,“在军校虽然呆了七年,但仍然觉得自己身上缺少‘兵味’,身为军人,却缺少真正的军人体验。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员,我有很深的军人情结。经历多年的军校生活,当我终于脱下学员肩章时,不希望带上的肩章连一颗星星都没有。走出象牙塔,走进真正的部队,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能够更好地为备战打仗、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一直以来的初心与梦想。”

在曾经充满幻想的青春年纪,选择换上国防绿,走向军营;当多年后再次面对选择时,她还是遵从本心与梦想,选择投身基层部队与国防科研。求学多年,她一直坚持“敢于创新、勤于思考、找准目标、不断学习”,在一个个学术难题面前,敢于创新,不言放弃,逆风飞翔,攻克一次又一次挑战!

“做科研需要不断的思考,如何以军队和国防重大问题为牵引,探寻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工作,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还要结合自己日常不断的学习积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向优秀的同志学习,敢于创新、勤于思考,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不断学习,发挥个人所长,将个人多年所学知识用于部队实践中去。”

【杨理智(右)在科技创新研讨会上】

关于女军人,我们有很多柔情且不乏阳刚的词汇,铿锵玫瑰,巾帼英雄……战争年代,女军人是红梅,娇艳但又浴血绽放,同样,和平年代的她们,也绝不会是温室里的兰草!将柔情与铁血集于一身,知难而上,逆风飞翔,女军人不仅是姑娘,更是战士!

“我的集训经历不多,但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并美好的记忆。集体生活,虽然很累,每天没有什么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务、队列要求都会比平时高很多,但这样的集体生活,能够让我体会到干这份职业以来一直缺失的、真正的部队生活。每次去集训,都能认识许多让我佩服的战友,他们吃苦耐劳,他们乐观积极,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把一件又一件看起来小的事做到极致。这样虽然辛苦但满是收获的部队生活是我所憧憬的。”

在部队这个男多女少的大环境里,女军人意味着纤弱和娇嫩,也意味着粗犷和勇猛!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国防军队舞台,女军人正从保障岗位走向主战场!女军人绝不是军中的点缀,她们正在成长为钢铁长城中不可缺少的基石!

“我在海洋大学的学妹,毕业到单位不到一年时间,便随船出海,赴索马里护航,她们同船有许多女军人,肤色一个比一个晒得黑,但护航任务却完成地非常圆满。我的学姐侯亚丽,毕业后主动赴边援藏,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事业。”

她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如果想证明自己,就需要加倍地去努力,积极地去争取,勇敢地去面对挑战,而且付出之后得到认可的滋味,无比美妙!” 因为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集训队里的女博士: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在军营中最接近战场的地方,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我为我的职业与身份感到骄傲自豪!

女军人,因为她们的存在,铁血战争似乎也有了几分温情;呼啸的枪林弹雨中,似乎也绽放着一朵含笑的红玫瑰!

我们相信在未来职业战位中,这位女博士会带着她的初心与梦想走很远很远,因为她们这个集体,是站立在在执着信念和神圣祭坛上的雏鹰,越是逆风得方向,越飞得高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人物履历】杨理智,1990年01月出生,2011年国防生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后考入解放军理工大学读研、读博,博三军队院校改革,所在学院并到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8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现于西部战区直属某部。同样是从象牙塔走向部队,这位女学员的军校时光是从研究生到博士,于是她成了“集训队里的女博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