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小力

编者按:“趣城秦皇岛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是一次对秦皇岛市城市微空间设计提升的尝试。“趣城”计划一反传统城市规划自上而下的思维与操作模式,以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路,通过见微知著的操作模式,对宏观叙事下的传统城市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是秦皇岛市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

年历史,瞬息而过,如何留住秦皇岛市过去的辉煌记忆,而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又可以发生怎样的交叠?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四位同学试图以废弃的线性铁路为纽带,链接秦皇岛的历史记忆与现代人的都市生活,并在设计中考虑日间和夜间两种状态下的使用模式。作品时光轨迹(Lighting track, tracking time)最终获得“趣城秦皇岛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

设计背景 & 场地选择

“火车跑城里,汽车跑市外”,这是秦皇岛城市发展的“一怪”,始建于1915年的秦皇岛地方铁路,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在秦皇岛,“小铁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个所在,这条线横亘于城区主干街道并在多个繁华路口穿过的地方铁路,曾深深影响了秦皇岛人的生活。南起国铁秦皇岛南站,北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山神庙站,我们的“小铁路”曾是小岛发展的见证,兴衰荣辱、潮起潮落、市井民生,都能从它的轨迹中觅到一些影子。

选址分析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秦皇岛这一座被铁路包围的城市,一条条铁路线在城市的外围横陈而过,一条条铁路线在城市中心穿过,在设计的初期,我们对这条历史悠久的市区小铁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孕育了记忆,而记忆承载着生活,“趣城”的建设应与秦皇岛市民的生活、集体的记忆息息相关,植根于城市的、生长于本土的才是适宜的。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铁轨面临着拆或不拆、保留与重建的抉择,产权的纠纷、资源的制约使得大张旗鼓的拆除行动在现实中几无可能,然而一厢情愿的保留也同样存在太多问题,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便捷、环保、生态等城市生活需求不断增强,一直盘踞在市区里的“小铁路”渐渐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它与市区多条主干道交汇,堵车、噪音、污染等弊病越来越多,开始影响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

秦皇岛和平大街与红旗路交叉口位于城市中心,是这条小铁路的必经之处,不同于普通“道闸”式的路口,此处以铁路立交桥的形式横亘在路中,高差的跨越更是给割裂的城市生活带来进一步的分离,废弃铁路+城市立交的两大限制成为基地的矛盾所在。我们选择此处入手进行具体的改造,同时将整条废弃铁路作为概念的延伸,像一盏盏灯依次点亮,成为秦皇岛市内靓丽的一道风景。

总平面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灵感来源

历经百年风雨的秦皇岛地方铁路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遗留下来的铁轨仍在为我们讲述过往的历史与记忆。百年历史,瞬息而过,如何留住秦皇岛市过去的辉煌记忆,而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又可以发生怎样的交叠?

我们的灵感正是来源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虽然铁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需求,但它的存在正是百年秦皇岛历史与记忆的缩影,我们希望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既保留这份珍贵的记忆,同时赋予铁轨新的功能与意义。行走其间,你会发现铁路周围的景色也不断变化着:不时可见古朴的民宅,不时见到繁华的现代街景。贯穿南北的小铁路,也连接着城市的往昔与未来。因此我们将铁轨设定为新的城市公园,希望人们在游走的过程中可以唤醒内心的回忆,又可以看到城市的不同面貌。

我们设计用灯光模拟铁轨原有的形象,夜幕降临的时候,灯光从远方开始点亮,宛如记忆正从内心最深处开始散发光芒,让人可以温情地回溯那段关于小铁路的历史,其间蕴藏着城市努力发展不断延伸通向远方的渴望。同时铁轨经过改造,成为可以容纳大量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白天与夜晚的对比强调了小铁路时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它成为夜晚的一道浮影,仍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这道闪烁的时光轨迹不仅穿越城市南北,也将穿越时空。

射灯节点详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设计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优先考虑的是废旧的铁轨如何在城市中焕发生机。

首先,我们保留了高架桥上的废弃铁轨,并将其改造成可以活动的路径。轨道上铺设混凝土,或成为人们散步、跑步的休闲场所,或设置小推车、滑板车等工具成为儿童的娱乐区域,激活了铁轨的多种功能,聚集周围人群来此活动。

局部效果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其次,在铁轨两侧用锈蚀的废旧钢板围合原有地形中平行的两条轨道,并以同样的设计手法在两条轨道中间布置线性路径,使整个场地的流线贯通且富有多样性。锈蚀的钢板既还原场地原有的工业氛围,又对废旧材料回收再利用,它们彼此高低起伏的组合方式给场地带来与众不同的场所体验。路径周围的剩余场地种植芦苇、树等植物,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和氛围。最后,我们在钢板上安装射灯,使之在夜晚还原铁轨的痕迹,完成“白天夜晚都能有效利用轨道”的设计构想。

设计策略分析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此外,废弃轨道作为城市的一部分,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城市设计。以和平大街与红旗路交叉口这一区域选址为例,我们展示了废弃铁轨与城市公共绿地有机结合的设计策略。高架桥与地面通过开放性大台阶连接,在地面的公共绿地运用相同的线性设计手法,将场地分割为不同的绿化区域,并统一场地的灯光设计。我们设想未来的秦皇岛市将由延续的轨道点亮数个周边公共绿地,进而激活大片区域的城市活力。

轴测分析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最后,整个设计兼顾生态性与功能性。在轨道的改造中,我们考虑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通过混凝土路面中间部分一定弧度的凸起,使雨水能够流到两侧,再通过铁板底部的孔隙将水流引入植物底部的土壤中,为周边植物提供必需的水源。这个设计体现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大量植物的种植同时能够改善城市区域内的微环境。整个改造也为市民提供了大量室外活动场所,造福周边居民。

排水节点详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总结 & 感言

这次设计我们试图以废弃的线性铁路为纽带,链接秦皇岛的历史记忆与现代人的都市生活,考虑了日间和夜间两种状态下的使用模式,在白天作为休闲健身的跑道和娱乐空间激活荒废的城市负空间,同时将活力渗透进周边的公共空间;在夜晚则以灯光点亮记忆中的铁轨,市民坐在铁轨边的休息平台上回溯时光,点点星光恍似一道熟悉的风景线点亮了城市的夜生活。

白天与黑夜效果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试着让自己融入这片区域,感受生活于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在这片已有的聚居区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填充进来,如何保留秦皇岛市的历史文化符号,怎样以人文关怀贯穿我们的设计,在反复地推敲中我们学会了以微观视角关注城市问题,思考不同时段所针对的人群与使用模式,更多地从项目落地的可行性出发在构造节点上进行细化设计,以趣味生活唤醒城市的时光轨迹。

十分感谢此次竞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做设计的平台,在这样的比赛中,我们不但充分体验到设计本身的乐趣,也增强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在紧张且忙碌的学期末多亏了组员们的共同努力和辛善超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才能够合理且高效地分配时间,从选址、解读题目到锁定切入点和方案形成都经过了反反复复调整策划和无数纠结的挣扎,从查找文献、设计研究到方案表达,我们不断拓展思维,试图身临其境地关注如何以微更新的介入模式激活城市的消极空间,从功能体验和时间轴的角度来进行深化设计,我们的收获远远不止三张图纸。

局部场景夜景图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最后,衷心希望趣城秦皇岛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能够越办越好,继续为所有热爱设计的同学提供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也希望更多的优秀学子加入到其中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成果展示

趣城秦皇岛二等奖作品——时光轨迹 ©王白丹、邵馨瑶、郭佳琦、周子涵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UED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UED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UED城市环境设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