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令和”新年号,暗藏千年惊天玄机?中日暗战潜流汹涌!

就在今天上午,隔壁的日本国郑重宣布,日本新年号为“令和”。

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来全世界的轩然大波。两个普普通通的年号汉字,为何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莫非其中暗含什么玄机?

原来,自公元645年起,日本就开始模仿中国设立天皇年号,在1300年多年的历史中,日本已经使用了247个年号。

既然是天皇的年号,自然是意义重大,挑选的两个汉字,必须要代表一个时代最美好的愿望,于是日本人每次选年号都斟酌再三。

作为中华文化的忠实粉丝和勤奋小跟班,日本人在选年号的时候,也很执着坚定,就是必须从中国的经典典籍中挑选字词。

比如,他们的第一个年号“大化”,出自《易经》:“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阴阳相动,万物资生。

而最近几个时代的年号,也都是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名句。

“明治”取自《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取自《易经》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取自《书经•尧典》“百姓昭明、万邦协和”。

“平成”取自《古文尚书·大禹谟》“内平则外成也,地平则天成也”。

然而,刚刚最新公布的年号,竟然不顾一千多年来的惯例,没有从中国的典籍找字,而是引用了日本古籍《万叶集》中的诗句。

在这部书中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有:“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句,从中摘出了“令和”二字。

也就是说,这是自“大化“年号以来,1300多年间日本年号首次“脱中”。

年号在日本,历来被视为国运的象征。这次日本人不顾千年习俗,处心积虑让年号摆脱中国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日之间激烈的文化博弈。

自二战以来,日本作为战败国,却一直对侵华战争失败死不认账。这也难怪,原本的学生眼看就要超过老师了,怎么肯就这样轻易认输呢?

可惜事实是,你老师永远都是你的老师!

在明治时代,日本在美帝的强迫下,被迫对外开放,阴差阳错之间,走上了全盘西华的改革道路,借助开放的东风,搭乘上了维新变法和对外扩张的风口,一举超越了过去的老师,昏聩的晚清政府。

昭和时代,日本在经历了二战的经济萧条之后,迎来了经济大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鼎盛时期甚至扬言要买下美国。

然而到了平成时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大衰退如期而至,陷入经济泥淖的日本苦苦挣扎,一去就是三十年,大批年轻人迷茫无助,成为“御宅一族”。

于是就有了传播广泛的日式年号段子:“明治养神、大正养士、昭和养鬼、平成养猪”。

在这次新年号的确定过程中,首相安培秉承一贯的独立自足作风,指示相关部门,一定要从日本本土的典籍中选取年号。于是就有了“令和”这个出自日本典籍《万叶集》的年号。

日本政府苦心孤诣,想要借此划清与中华文化的界限,一方面出自自大狂妄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实际却是出自对中国崛起的深深畏惧心理。

自从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日本就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看到海峡对岸的老对手,宿敌,曾经的老师,又一次超越自己,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日本心态失衡了!

于是,他放弃了过去的学生身份,企图以对等的关系,与大中华文化平起平坐。

借助这次新年号的确立,日本企图与中华文化分道扬镳,另立门户分庭抗礼。

可惜,厚重的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超越的,老师的深厚修为,也不是学生能轻易超越的。

日本在继承中华文化方面,从来都是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小国寡民,永远不会理解厚德载物;困守孤岛,永远不会体验天下为公!

哦对了,最后再科普一下,“令和”的出处虽然是《万叶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但这句诗,其实是化用了中国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你老师,永远是你的老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