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凭着一个例子说父权至上略显单薄,再说一个典故,齐国的辟司徒之妻,在乱军之中,辟司徒的妻子先问国君是否安全,接着问父亲是否安全,对丈夫却没有一句问候,可见,即使丈夫和父亲不是对立的,只要丈夫和父亲同时出现,先秦女性对父亲的关切也远在丈夫之上。父权大于夫权,人尽可夫就是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所以先秦的女性最终选择站在父亲一方。

在中国古代,束缚女性思想行为的教条最严厉的就是三从四德,还有班昭的《女诫》、宋若莘的《女论语》,都是努力教育女子柔顺、服从男权,所谓“在家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
从人尽可夫到以夫为天,在父权与夫权夹缝中难以抉择的雍姬们

男权又分父权和夫权,女性身处两座大山之下,遭遇到父亲和丈夫决裂或者对立时,就很容易处于两难之间,难以抉择。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两汉是父权、夫权的分水岭,两汉之前,父权占据上风,能够支配女儿的一切,到两汉之后,明显的夫权超越父权。因此,那些遭遇父亲篡夺丈夫之国的女子们,多数都要忍受思想上背叛夫权的煎熬。

父权至上的时代

因为三从四德在先秦时代并没有形成,在帮助丈夫还是父亲之间,女性想当然的选择父亲。

春秋最知名的典故“人尽可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郑国的祭足擅权,郑厉公很讨厌他,就让祭足的女婿雍纠刺杀岳父,一边是君主,一边岳父,雍纠选择了忠君,决定在郊祀的时候刺杀岳父,但是消息不慎被妻子雍姬知道。

从人尽可夫到以夫为天,在父权与夫权夹缝中难以抉择的雍姬们

在丈夫和父亲之间,雍姬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给父亲通风报信?还是假装不知道让丈夫杀死父亲呢?

雍姬面对如此两难之地,艰难抉择的她就回去问母亲:父亲和丈夫谁更亲?她的母亲说:人尽可夫,但父亲只有一个啊!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

是啊!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父亲,但是丈夫死了还可以再嫁嘛!雍姬下定决心站在父亲这边,就把丈夫的计划告诉了父亲,祭足就杀掉女婿雍纠,郑厉公听说后逃亡国外。

凭着一个例子说父权至上略显单薄,再说一个典故,齐国的辟司徒之妻,在乱军之中,辟司徒的妻子先问国君是否安全,接着问父亲是否安全,对丈夫却没有一句问候,可见,即使丈夫和父亲不是对立的,只要丈夫和父亲同时出现,先秦女性对父亲的关切也远在丈夫之上

辟司徒妻【宋·林同】
君父今安在,谆谆免矣乎。
可怜齐女子,不问辟司徒。

秦国的怀赢,被父亲嫁给了晋太子圉,太子圉想逃回晋国去,让怀赢跟着他走,怀赢回答“不敢从,亦不敢言”。让她背叛父亲她做不到,但是举报丈夫她也不忍心,两难之间,只好选择中立,既不负父亲,也没有负丈夫。

郑武公想消灭胡国,就把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最后消灭女婿之国,这里面没人考虑郑女的想法,在春秋初期,做为父亲的郑武公想当然耳的支配着女儿的一切,郑女连抉择与否都没有留下记载。

从人尽可夫到以夫为天,在父权与夫权夹缝中难以抉择的雍姬们

从这些典故中明显可以看出来,父权占据上风,不论在家还是出嫁后,女性都由父亲支配。女性们在娘家与婆家不能和平共处的时候,形势逼迫女性进行痛苦的选择时,在女性两难之间起到影响作用的,只能是她们身处时代的伦理观念、社会舆论来决定。

父权大于夫权,人尽可夫就是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所以先秦的女性最终选择站在父亲一方。但女性在做选择的时候,会出现犹豫的情况,也说明了夫权悄悄的影响女性,在以后的社会中,夫权的威力越来越大,最终超越父权去支配女性。

夫权崛起的时代

到汉代,三从思想已经形成,《礼记·郊特牲》云:“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班昭·女诫》 “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都是强调女性专心事夫,忠贞专一。

先秦时代的女性遵从父权大于夫权的社会主流,当时父权对女性的控制,又变相的稳固、提高女性在夫家的地位,这样明显对男权不利,因此,开始强调“男女之别”以及女性的贞操观,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使男权对夫权的意识增强,同时使父权势力退缩,毕竟父权也属于男权,你想控制妻子,必然要放弃对女儿的支配权,从这方面来讲,夫权战胜父权也是符合男权发展趋势的。

因此,汉平帝的皇后王氏在父亲王莽篡夺夫家的利益时,才会有心理上的煎熬,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夫家。和王皇后类似的还有后汉的曹皇后节、北周的皇后、隋朝的公主杨丽华,杨吴的太子妃、南唐的永兴公主李氏等等。

从人尽可夫到以夫为天,在父权与夫权夹缝中难以抉择的雍姬们

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就是夫权最大,视夫为天,生为夫家人死为夫家鬼。因此,曹节才会愤怒的诅咒兄长不会长久,李氏才会听到别人叫她公主就涕留满面。

十六国时后燕的大臣兰汗,弑君自立,闺女兰氏嫁给了皇子慕容盛,兰汗要斩草除根,但是,闺女兰氏以夫为天,爱惨了丈夫,哭求母亲挽救慕容盛,乙夫人心疼女儿,就劝告丈夫兰汗留下女婿的小命,慕容盛全靠妻子才得保性命。

随后,慕容盛诛杀诸兰,连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妻子也要杀掉,还是他的母亲丁太后阻止,丁太后说不是兰妃我们都没命了,怎么能够杀她呢?慕容盛才作罢,到底没有立仇人之女为皇后,这恩怨情仇要怎么理得清啊!

从人尽可夫到以夫为天,在父权与夫权夹缝中难以抉择的雍姬们

当然,还是有少数依从父权、夫死改嫁的,东魏权臣高欢的长女嫁给魏孝武帝元修做皇后,元修要逃走脱离岳父的掌控,就抛弃高皇后,元修被宇文泰杀后,高皇后就听从亲爹的意思,选择了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元韶改嫁,从皇后到王妃,和先秦的怀赢一样哈!

高欢次女又嫁给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随后兄长高洋杀死丈夫元善见篡夺皇位,高皇后被封太原公主,从皇后到公主,又改嫁兄长的宠臣杨愔。

猴格说

不管是父权,还是夫权,都在男权范畴内,并存于女性的生活中,一旦发生矛盾,女性就在父权和夫权夹缝中,面临难于取舍的左右为难境地,从古至今都无法摆脱······

想想阴魂不散的丁女德庞大的市场,就知道我们从来没有远离三从四德。

从人尽可夫到以夫为天,在父权与夫权夹缝中难以抉择的雍姬们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