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安石所推行的经济新措施,史称熙宁变法,支持变法的一派叫新党,反对的一派叫旧党,新旧两党在变法上面互相指责,给双方权力争夺提供了舞台,使平静的朝政变得乌烟瘴气,产生了宋徽宗,蔡京,童贯等愚蠢的决策层,正是这个决策层在当时下定了联金灭辽的愚蠢战策,导致制衡金人的辽国奄奄一息,让金人做大,成为宋朝的一大威胁,终于在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的第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京都东京,也就是今日开封,把城内皇家以及百姓财物搜刮一空,并且把北宋皇族人员掳掠到了金国,代表着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因为司马光的反对建议没有被宋神宗采纳,他遂转任别地专心编撰那本帝王统治借鉴宝典《资治通鉴》去了,司马光虽然在著述期间十几年不理朝政,但王安石的主张依然遭到了其他守旧派人物的阻击,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也被动摇了,因此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连降几级,没过多长时间又官复原位,但又因为得罪了宋神宗而再次被罢掉了宰相的位置,从此过上了闲云野鹤的日子。

《王安石熙宁变法》 / 文:青年谈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国古代朝堂上,大臣互相伤害,为一件事争得面红耳赤,乃至耿耿于怀,进而大打出手诸如此类事情数不胜数,比如和绅和纪晓岚,他们的趣事已被大家熟知,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另一对历史人物,他们的事件改写了古代的历史。

在小学的课本里,大家都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对司马光少年时就有这般聪明才智所惊叹,一直深深的启发着我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措施。公元一零一九年,正是富饶的大宋时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出生于陕州夏县,十九岁中进士,仕途直至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不仅天资聪颖,并且在学习工作上还特别勤奋,用“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来勉励自己,堪称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处世为人方面,继承了儒家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在人格方面足为典范 。

公元1061年,司马光立志要编撰一本给帝王统治做指导的借鉴宝典,这本书就是《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了这本书可谓是掏空了身体,足足耗费了19年的精力才完成此书,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在编撰此书的第十个年头,赶上另一位大臣在朝廷提倡新的经济措施,这位大臣就是本文的另一位主人公,这个人就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王安石,那王安石到底是什么来历呢?王安石于公元1021年在江西的临川出生,公元1042年中进士,在各地基层部门经过不同锻炼后,于公元1070年升为宰相。

王安石就好比一个非常厉害的理财高手,大宋的经济都是因为他提出的一些列措施得到个非常大的改变,但是这些措施却遭到了司马光等一些守旧派的反对。公元1070年,司马光以《与王介甫书》为信,给王安石发了三封信,在信中他讲述了新措施的负面影响,要求王安石必须立即停止这些新措施,但是王安石的脾气也是倔,他并没有听从司马光在信中说的这些东西,他给司马光回了一封叫《答司马谏议书》的信,对司马光的批评都还了回去。

因为司马光的反对建议没有被宋神宗采纳,他遂转任别地专心编撰那本帝王统治借鉴宝典《资治通鉴》去了,司马光虽然在著述期间十几年不理朝政,但王安石的主张依然遭到了其他守旧派人物的阻击,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也被动摇了,因此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连降几级,没过多长时间又官复原位,但又因为得罪了宋神宗而再次被罢掉了宰相的位置,从此过上了闲云野鹤的日子。

公元1085年,神宗去世,大宋朝廷换了新的主人,因为新主年幼,遂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太皇太后高氏在宋神宗在位期间就极力反对王安石经济上的新措施,现在自己成为了大宋执政的真正实权人物,司马光和太皇太后的主张不谋而合,遂被重新起用,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司马光全面废除了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措施。

王安石所推行的经济新措施,史称熙宁变法,支持变法的一派叫新党,反对的一派叫旧党,新旧两党在变法上面互相指责,给双方权力争夺提供了舞台,使平静的朝政变得乌烟瘴气,产生了宋徽宗,蔡京,童贯等愚蠢的决策层,正是这个决策层在当时下定了联金灭辽的愚蠢战策,导致制衡金人的辽国奄奄一息,让金人做大,成为宋朝的一大威胁,终于在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的第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京都东京,也就是今日开封,把城内皇家以及百姓财物搜刮一空,并且把北宋皇族人员掳掠到了金国,代表着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南宋时期,朝廷总结北宋灭亡的原因,追根究底王安石是靖康之难的始作俑者,直到后来岳飞之死,也是愚蠢的宋徽宗之子赵构和其沆瀣一气的奸臣队伍被金人离间,至岳飞冤死于风波亭。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没有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岳飞冤死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我是青年谈历史,如果您有不一样的见解请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每天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