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榕色》

——明·郭之奇

乔木森森望郁苍,相传岭国古榕乡。

四时霜盖烟疏密,一片云丛绿混茫。

道左何年歌杕杜,州南此日诵甘棠。

天为炎吐垂休息,故使余荫百里凉。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这是明代进士郭之奇的一首《金城榕色》。诗中,描绘了碧水绿榕相映的美景。这首诗里面的岭国古榕乡,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榕邑揭城,而金城则是作为县衙驻扎的内城。

我们在上一篇的叙述讨论中,引出了揭阳古城的城建以及城墙城门的探索。以揭阳古城为起点,揭阳县(揭城)究竟多大,而作为揭阳县治的榕邑的内外城又是如何?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古老而悠久的榕邑揭城文明。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走进榕邑揭城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关于揭城的定位

揭城,以其榕邑为县治。根据可考资料,以及现今地域划定,把揭阳城定位与汉城。而现今的榕城,是需将其定位于宋城,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绍兴十年,选定玉滘村地为治所,管辖从潮州海阳县析出的永宁、延德、崇义三乡凡十三都,因地多榕树且有榕江而称榕城。

榕邑揭城,关于其范围是今揭阳古城的区域。回望榕邑揭城,其区域可定位其东到进贤门与东郊(新兴)隔东风河相望;南到南护城河接榕江南河;西到西环城钓鳌桥一带;北到北护城河与北河相连。榕邑揭城的范围正与上篇所讨论到的揭阳古城墙一致。我们所知,揭城以榕邑为治所,可为何是玉滘村,而就只是因为地多榕树且有榕江而得名吗?我展开了以下的讨论。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探寻榕邑名由

首先,关于“榕城”的得名与“揭阳”之名由来有颇多相似之处,也有成为教科书似的说法“揭最多榕,故江曰榕江,域曰榕城。”这也就说玉滘村地多榕树,就取名为榕城。然而对于这个普遍认可的说法,明崇祯揭阳县令张明弼《榕城二集》却这样说道“揭阳,一名榕城。盖以署后古榕一本得名。”此说法认为榕城是因县衙后的一株古榕树而得名。仅仅以一树为为整个城而命名,未免太缺乏代表性和民众认同感了。因此我也赞成普遍的说法:地多榕树且有榕江而命名榕城。

其次,“榕城”之名源于何时?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见诸史载多可追溯到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福建梁克家客居揭阳县衙所作的《榕邑书舍九月梅花》出现“榕邑”一词,“榕邑”也即为“榕城”。此后在诸多《揭阳县志》、《潮州府志》等书籍中皆引以此诗,随“榕邑”和“榕城”多有替代,但都指向这一引例。可是在我看来,榕城作为一县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怎能没有确定其城名呢?这对于公务的上传下达以及经济往来等多有不便。因此我的观点是在南宋绍兴十年建城后便开始也有了“榕邑”一名,这也是比较符合常理的。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探寻揭城风光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走进禁城县衙

我们熟知,榕邑揭城的县衙所在地就在今天的禁城,或称金城。据史料显示,虽建城于南宋绍兴年间,可内城直到元至正十二年(1352)才开始修筑,甚至到了明天顺四年(1460)才扩修至长1000米,高5米,宽4.7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围城。然而到了民国年间,禁城也逃脱不了跟外城一样被拆除的命运,被改造或被强拆。如今也只剩下这短短300米的禁城墙。

禁城,虽城墙建于元至正十二年,但其作为县衙可追溯更早。禁城现在被拆分为思贤中学、中山派出所以及公安宿舍三部分,在思贤中学内还尚存宋代石狮和木棉古树。回眸禁城变化,清同治十年,建城榕江试舍又称考院,是岁科捅试的场所;民国22年(1933)揭阳县长谢鹤年在内兴建中山公园,1938年被日军炸毁,但有遗存;后有建造红砖楼作为民国县治的办公场所。1993年被列为揭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放眼今之揭城

禁城,现今遗存300米的内城墙、中山公园、红砖楼、考院、宋代石狮和众多的古树,可以说是揭阳境内保存较为全面和完善的文物群,更应该说是研究揭阳县治文化的活化石。

回到整个揭阳古城,乃至整个揭阳县,还剩多少从古留存至今的文化载体呢?揭阳从南宋建城至今又有多少是宋代物件?我们为之骄傲的学宫、城隍庙、双峰寺等等都是重建重修的产物,而并非原始物件。我们是否应该需要思考为何如此?

其实,文物是否原始并不影响它所存在的价值,重要的这些文物建筑所承载的一代又一代的精神,能否被肯定能否被传承。我们在为民国拆城拆牌坊而惋惜,为战争年代的文物破坏而惋惜,何不从现在开始好好维护留存的文物,去传承这些精神呢?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愿景

【揭阳两千年】走进榕邑揭城

揭阳,一个有着厚重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古城,应该去传承与发扬。个人希望能以禁城为中心,向南由中山路、青狮文化区、双峰寺以及城隍庙等发展教化特色区;向西沿着西马文化街、丁氏光禄公祠发展水乡特色区;向北由韩祠路、沟仔乾等发展古街市场所;向东由学宫、进贤门等发展进贤文化,由此构成以金城为中心放射出来的揭阳古城精神文明旅游胜地。

这仅为个人鄙见,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揭阳古城人的向往,希望能够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如有不妥或建议还请赐教,十分感谢。

End

文 / 轩哲

图 / 轩哲、华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