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韩国最甜夫妻之称的人气夫妇具惠善安宰贤,从8月18号传出离婚消息以来,双方就撕的很惨烈。最近,两人的离婚大战又进入了新阶段。

我会关注这对夫妻纯粹是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一档韩国综艺节目《姜食堂》,安宰贤是那种一直安安静静地认真做好自己分类事的角色,当时就很喜欢他那种沉默内敛的感觉的。等到他们离婚大战开始,我才发现原来曾经大家心中的神仙眷侣就是他们夫妻俩。

他们离婚备受关注的原因是他们二人曾经留给大家的印象太甜。两人于2015年因戏结缘,安宰贤对具惠善一见钟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公开恋情仅一个月,安宰贤具惠善就宣布他俩要闪电结婚了,婚后两人一起参加了综艺《新婚夫妇》。因为彼此特别甜蜜,他们的爱情让很多人羡慕。

正因为曾经太过甜蜜,当离婚消息传来时,大家才会特别讶异。

最初的离婚消息是具惠善发布的,8月18日,她突然在社交媒体上自爆丈夫安宰贤厌倦了婚姻生活,单方面变心要离婚。

还先发制人地说安宰贤会出关于离婚的通稿,但他说的不是事实,不要信。

具惠善公开了很多生活的细节,比如,安宰贤很绝情,即使具惠善的妈妈健康状态不佳,希望见见他,安宰贤也拒绝。安宰贤生日当天扔下给他精心准备食物的自己,出去和几个女生一起庆生。安宰贤欠自己钱,包括当初替代婚礼的慈善捐款以及3年来的家务劳动费用,另外房子也该都给自己。

因为具惠善文笔比较好,她的遭遇深深打动了大家,尤其她那几个金句:“他好像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我是住在家里的幽灵,你曾经那么爱过的女人变成了僵尸”。

对于具惠善的控诉,安宰贤在21号进行了回应,他说自己与具惠善7月30日就谈妥了离婚,自己答应了具惠善要求的经济赔偿,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而是想给爱过的女人一点补偿。他也陈述了一些生活细节,把具惠善形容得贪婪又恐惧,像个危险的妻子。

安宰贤刚刚回应不到一小时,具惠善就迅速反击,因为她反应够快,文笔够好,文章写得十分动人,甚至连“我的丈夫嫌弃我有一对不够性感的乳头”这种话都说了出来,这又让她赢得很多同情分。

因为安宰贤在上节目时曾说过“喜欢胸大的,胸越大才越性感”的审美言论,大家纷纷觉得他就是彻彻底底的渣男。

就在大家认定安宰贤是渣男,觉得他们这次一定会离婚时,没想到9月3日,剧情又发生巨大反转。

具惠善先通过法律代理人表示,自己不想离婚,也没有提起过法律诉讼。

晚上,她更是在社交平台公开了与安宰贤一起写下的婚姻生活准则,她说:“我真正想要的是道歉。

从她公开出来的图片来看,她给安宰贤规定了至少12条生活准则:外面喝酒只能喝到晚10时。不能喝到不省人事。不能任性耍脾气。不能给他人带来损害。脱掉的衣服放到原位置。吃剩下的食物及时清理(不要堆在洗碗台上)。需要洗的衣服放到洗衣室。喝醉酒即使心情很好也不要大声喊,禁止动粗,使用暴力等。12点之前回家(拍摄时除外)。一周清理一次猫猫的厕所。小心说话(特别不要背地里说别人闲话)。整理鞋子。对自己的要求则是:

可能她晒的准则要求太过严苛,尤其又只对安宰贤提了要求,对自己完全没有要求,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开始质疑,很多人觉得具惠善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无辜。

3号晚上,韩国著名狗仔团体D社更是曝光了一堆安宰贤与具惠善的聊天记录,这是他们花了两周时间整理出来的,结论对具惠善很不利。

具惠善在最初曝光安宰贤对她提出离婚时,说安宰贤曾经跟公司代表在背后骂她,她在安的手机记录上看到了。

但在D社爆出的安宰贤跟公司代表的聊天记录,却发现安宰贤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骂人的话。

安宰贤过生日当天,具惠善给他做的食物他吃了,并且还道谢了。看两人的聊天语气感觉并不冷漠。

聊天记录还显示,安宰贤曾经给宠物们做了饲料收纳柜。

也给宠物们做过很多次饭,并不是完全不照顾。这些对话也证明具惠善说安宰贤从没照顾过家里的宠物并不是真的。

看看他们的对话,已经无数次的翻转,两个人看似是在讲述婚姻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而实际上,却是彼此之间依附关系没满足导致的权力斗争。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依附需求,这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关注自己所爱的人,希望在情感和身体上与他们保持亲近的距离。尤其当我们难过、沮丧、孤独、无助的时候,我们更希望他陪在身边。

如果爱人没有看到自己的依附需求,表现冷淡或者没有回应,我们就会觉得凄凉、孤单、无助。这时,就会饱受情绪困扰,愤怒、悲伤、痛苦等情绪排山倒海而来。

这时,我们感受最为强烈的是——恐惧。而恐惧感又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警报系统,当生存受到威胁时,这个系统就会自动开启,杏仁核开始报警,我们就会不假思索地凭着感觉开始行动。这是从小依附需求没有被满足,没有感受到爱而呈现的旧伤,这时,人的行为完全被情绪左右着,而不是被理智控制,在又伤又痛又恐惧的情况下,我们会忍不住把问题推给对方,认为是对方的行为导致了自己的不快。

但因为我们从小与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关系不一样,这导致我们在表达依附需求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但亲密关系中,依附需求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为了从伴侣身上得到安慰和保证而变得粘人又予取予求;另一种则是为了获得平静并保护自己而变得退缩和冷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追,一个逃。

在关系一开始,亲密关系的依附需求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双方这时候还有很多互动,会把责任推卸给对方,认为都是对方的错导致了自己的疼。彼此就会你指责我,我也指责你。

在具惠善和安宰贤的关系中,具惠善是追的那一个,因为对亲密关系不确定,她不断用各种方法希望安宰贤能给她安慰和保证。比如让安宰贤写保证书,询问安宰贤的去向。她内心的真正意图是:“请关注我,请陪伴我”,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限制和控制。

而安宰贤则是逃的那一个,每一次具惠善希望的要求和保证,在他看来都是指责和批评。而安宰贤习惯的模式则是冷淡和退缩,他会用冷漠的态度表示回应,默默去做具惠善希望的事,而这个反应是具惠善完全不熟悉的,这时,具惠善因为没有得到自己习惯的回应而感到强烈的背叛感。她就会用更强烈的指责来攻击安宰贤,而被指责的安宰贤就会逃得更远。

这时夫妻所有的行为就是权力斗争,都是企图通过控制对方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依附需求。因为太疼了,各自太疼,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会用更强烈的情绪企图通过控制对方的行为来缓解痛苦。

这就让关系进入恶性循环,追的会更凶猛,会遭遇更多的指责、批评,而逃的人在这样的状况下吓坏了,就会逃得更快。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就变成;越追、越逃,越逃,越追。就像具惠善和安宰贤的关系一样。

其实具惠善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得到安宰贤的回应,希望安宰贤回到她身边。只是她不知道,她这样疯狂的追讨把安宰贤吓坏了,安宰贤任何回应的举动都会成为具惠善新的控诉。最后,安宰贤只能越逃越远。

大家或许会觉得安宰贤太冷漠了,难道他就不能给具惠善一点安慰吗?为什么要用沉默和逃离来回应呢?因为,安宰贤感受到的也是挫败和伤心,他也觉得恐慌和害怕,在完全被情绪控制的情况下,遇到恐慌时静止不动是本能反应。

看一看他们,是不是觉得也挺叹息的,明明彼此都对情感充满渴求,一个急切地渴望得到情感的回应,言语之间却充满指责,另一个明明极度害怕遭到拒绝或失去对方,表现出来的确是逃避退缩。而这,却是亲密关系中的常态。

究竟要如何终结这种互相指责的模式呢?

首先,在亲密关系的一开始,要放下相互攻击、声讨或责备。尤其当你看不惯对方的某些行为时,这时,更要往内走,看看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求是什么。

在理智回归的情况下,更要看看争吵时,用了什么“致胜”法宝来证明自己没有错,看看自己是如何喋喋不休,谴责对方的,对方的表现又是什么,设身处地的把位置互换想一想,如果自己处于一样的位置,回做出什么回应。

第二,要相信,不管彼此用什么态度去回应,本质上都是因为在乎,因为渴求对方的关爱。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从小都没有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所以我们才会那么痛苦。

第三,不管对方做出什么回应,也要相信他的本质上也一样渴望与你靠近。只是你们的依恋模式差别太大,导致你们彼此痛苦时,只能各自缩在角落里默默哭泣。但如果每一次在受伤难过之后,都变成受害者,然后寻找一切机会去报复、攻击,这样关系就会进入新一轮恶性循环,最后彼此越伤越重,对亲密关系越来越失望。但越失望,潜意识越渴望亲密,慢慢地,就会变成即使是非常冷漠的亲密关系,宁愿疼着,难过着,伤心着,也没有勇气分手。

如果你处于这样的状况,就要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其实还是在乎:在乎对方,想与对方靠近。只是因为你们彼此伤得太深,而又已经形成了固化的相处模式,一举一动都可能勾起彼此的疼痛,带来新的伤害。

第四,在婚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被指责、批评的时候,为了不再被攻击,下一次我们会改变行为模式,努力去迎合对方。但很多时候,行为改变了,对方还是不满意,又会出现新的指责和抱怨,结果就是新的争执又开始,彼此又再一次痛苦不已。慢慢地,大家会发现不管自己怎么做,不管怎么改变,对方依然不满意。如果你是追的一方,你会发现根据对方的要求改变了,对方却依然更冷漠,如果你是逃的一方,你也会发现即使改变了,对方却逼迫得更紧。

出现这样的状况也依然是小时候的依附关系导致的。内在的依附需求没有被满足,行为上怎么改变都没有用。

所以,关系要走向亲密的关键是:看到彼此的内在依附需求,看到在指责、攻击对方的背后,真正的要求是靠近对方,在喋喋不休的追击,冷漠的逃避背后,内心真实的是期望得到一个紧紧的拥抱,希望对方不管怎么样都抱紧你!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