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檢測結果顯示,11款主流品牌的知名白酒均沒有檢出5種“塑化劑”:DMP(<0.5mg/kg)、DBP(<0.3mg/kg)、DIBP(<0.5mg/kg)、DPP(<0.5mg/kg)、DEHP(<0.5mg/kg),因此11款白酒中不存在“塑化劑”污染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指出,當白酒塑化劑DEHP和DBP的含量分別在5mg/kg、1mg/kg以下時,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於可接受水平。

塑化劑一直是白酒行業的痛點,每一次風波都會觸碰到消費者敏感的神經,也會重創白酒行業。

基於消費者的擔憂,消道長送檢了11款知名白酒。

測試產品大合照

測試指標

安全指標: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鄰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11款白酒無一檢出“塑化劑”

消道長此次測評的11款白酒,價格上涵蓋了中、高檔產品(69元/500mL~2288元/500mL),包括醬香型、濃香型、綿柔型、清香型、董香型、綿柔鳳香型等多種香型。

檢測結果顯示,11款主流品牌的知名白酒均沒有檢出5種“塑化劑”:DMP(<0.5mg/kg)、DBP(<0.3mg/kg)、DIBP(<0.5mg/kg)、DPP(<0.5mg/kg)、DEHP(<0.5mg/kg),因此11款白酒中不存在“塑化劑”污染問題。

白酒與塑化劑的恩怨情仇

白酒塑化劑風波緣起於酒鬼酒

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了50度酒鬼酒的檢測結果,其中DBP最高檢出值爲1.04mg/kg,將“白酒與塑化劑”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4年,消道長再次送檢了4款白酒,檢測結果顯示,酒鬼酒塑化劑嚴重超標427%,10年紅花郎酒超標243%,白酒塑化劑問題依然嚴重;

2018年,西鳳酒被曝增塑劑(DIBP)和塑化劑(DBP)均超過標準限值2倍以上,塑化劑問題再次考驗白酒行業。

塑化劑品種繁多,在白酒中檢出的塑化劑是指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常見的PAEs有20多種,當中以DEHP使用最廣,佔塑化劑產量的3/4,其次是DBP。

PAEs的分子結構類似於“激素”,因此可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改變人體內荷爾蒙雌激素水平。長期食用塑化劑超標的食品,會損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嚴重可能導致畸胎、癌症等。

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指出,當白酒塑化劑DEHP和DBP的含量分別在5mg/kg、1mg/kg以下時,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於可接受水平。

白酒中的塑化劑從何而來

消道長雖在11款白酒未檢出塑化劑,但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是白酒風險監控的重點物質之一。

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本身不是食品原料,也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白酒也不例外。

但是,白酒釀造過程會接觸到一些由塑料、橡膠材料製成的管件設備或管道、高分子材料的容器,往往都含有塑化劑;其次,塑化劑易遷移,而且在白酒中有較好的溶解性,使塑化劑可以遷移到白酒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釀酒過程中替換塑料、橡膠管道就可將塑化劑含量降到很低,比如一般不添加塑化劑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但這些依賴於企業的責任與自律。

如今,一些大型酒企開始實行“以鋼代塑”,減少塑料製品對白酒的影響,不過目前仍有不少小型酒企繼續使用酒泵進出乳膠管,而“酒泵進出乳膠管”正是白酒塑化劑頻頻超標的源頭。

此外,包裝材料也可能成爲白酒塑化劑問題的“幫兇”,比如塑料瓶蓋和內塞,當中以價格低廉的塑料酒桶、塑料袋等潛在風險最大。

圖片僅供參考,不代表相關品牌產品質量的真實情況

相對而言,高檔年份酒一般存儲時間較長,也更容易發生塑化劑遷移。

但是,絕大部分塑化劑在體內會隨尿液、糞便排出體外,所以微量塑化劑對人體健康沒有明顯影響,節制而適度地喝酒則可有效減少塑化劑的危害。

此外,消道長提醒,最好避免塑料製品接觸脂肪性食品(包括乳及乳製品、酒精含量高於20%的酒精性飲料、在酒精基質中的水果和蔬菜以及酒精提取物)和非嬰幼兒食品;少將塑料飯盒放入微波爐中加熱;不用塑料容器盛放茶、醋、咖啡等;塑化劑以脂溶性形式在食物鏈中存在,減少食用動物脂肪性食物。

【特別聲明】:本報道中試驗結果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