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面子和里子——《江湖儿女》

什么是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快意恩仇,还是古龙口中的身不由己?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人即江湖,恩怨即江湖。

都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江湖,闪烁着刀光剑影,充斥着爱恨情仇。在电影《江湖儿女》中,演绎出江湖情义的轻重,更表现了现实生活中面子和里子的挣扎与冲突。电影中,男主角斌哥是大同的黑道老大,在大同地界混得开、吃得下。斌哥组一局麻将,抬出关二爷,别人的债务纠纷立马解决;请斌哥看一场国标舞,扯一下旧情分,房地产老板的麻烦就给摆平了;斌哥拈根烟,马上就有马仔递上火;警察来办案,都得问一下斌哥的意见......可以说大同的地界有多宽,斌哥的面子就有多大。女主角巧巧是斌哥的女朋友,斌哥每次出面谈事情,她就在一旁压阵;斌哥每次回到家,她为斌哥洗脚、做饭;斌哥被仇家围攻,她掏出手枪为斌哥解围;斌哥被公安抓住,她替斌哥认枪顶罪……可以说斌哥的面子扯得有多大,巧巧的里子就缝得有多牢。斌哥和巧巧,就像当下无数中国夫妻一样,一个活成了面子,一个活成了里子。江湖中讲究义字当头,撑大的无非是人前的面子;情字在侧,缝补的却是人后的里子。

贾樟柯的面子和里子——《江湖儿女》

鲁迅先生曾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脸面是关乎一个人的荣辱和精神的东西,甚至有人把面子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江湖轮转,物是人非。在电影中,斌哥先于巧巧出狱,但他却从没有去监狱探望过巧巧一次,就连巧巧出狱那天也没有去接她,自己却悄悄地躲到了南方的一座小城市里。巧巧几经周折找到了斌哥,想让他和自己一起回大同,斌哥却不愿回去。因为出狱后的他发现,世界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曾经的马仔们都开上了宾利、办起了赌场,而自己却一无所有。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斌哥想东山再起,到那时候再带着人和钱回去,找回自己曾经做老大的面子。此时,巧巧陷入了糊涂,江湖儿女本应重情重义,为何却突然变得如此薄情寡义?

贾樟柯的面子和里子——《江湖儿女》

在《杜月笙传》里有一句经典语录:“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女人看重的是一个情字,一生追求是你对她的珍惜与爱护,要的是生活中实打实的里子,不求富贵但求真心;男人重在一个义字,一辈子就为面子折腾。所以,我不难理解,得意时的斌哥有情有义,为兄弟两肋插刀,同巧巧恩恩爱爱;失意后,斌哥薄情寡义,谋东山再起,又怎能在自己的女人面前扯下面子呢?可以说斌哥这一辈子就是为面子而活。正如《一代宗师》里面台词所说:“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

“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虽然话糙,但理不糙。没了里子的衬托,面子又怎能撑得起来呢?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一破秦军,攻入咸阳,谋士范增劝他定都关中,继而问鼎天下。可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自己带着大军和胜利的喜悦回到楚国,定都彭城。项羽要的是当王,要的是光宗耀祖,要的是面子,图的是虚名。垓下之围,项羽四面楚歌,本能渡乌江谋日后东山再起,但他却说:“无颜见江东父老。”遂提剑自刎。一代枭雄,为面子而活,也因面子而亡。为世人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千古悲叹。面子是要靠里子来撑的,有多厚的里子,才有多大的面子;里子不牢,面子迟早会破。

贾樟柯的面子和里子——《江湖儿女》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说面子能当饭吃吗?可自己却又绕不出“面子能当饭吃”的怪圈。敬喝酒,不喝不给面子;办事情,不办不给面子;托人情,不接不给面子;给红包,太少不给面子……确实,在这个人情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接触往往都是在“面”上来进行的:话,说在明面上;事,摆在世面上。谁也不愿把世面扯破,话面说透。面有多大,人情就有多宽,走的路就有多顺。可是,当每一次我们用自己的“面子”时,都是在不断地透支我们的“里子”。这里子,可能是我们的时间、金钱,可能是我们的家人,也可能是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是我们的一辈子、一生。

贾樟柯的面子和里子——《江湖儿女》

其实,活成面子,就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活成里子,就是过好自己。为别人活一张面子,为自己活出个里子。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环境所造成的,不在于好与坏、对与错。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调和之术,人不在于讲求极端,而是面要有,里也要有,这样的人生,大概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