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考点

2019年2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该文是总书记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习主席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他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关注社会热点,思考时代问题,是高考作文命题一以贯之的理念,同时生态环保类文题作为高考作文命题中的“常客” 在历年高考中频繁亮相。如2008年重庆作文题目“在自然中生活”;2013年江苏卷“山洞里的蝴蝶”;2015年广东卷作文题“感知自然”;2017年全国卷I作文题材料中的关键词“美丽乡村”“空气污染”;2018年,江苏卷“花解语,鸟自鸣”;2018年北京卷“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2018年全国卷III“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等,都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自然、生态、环保,反思个人与社会的行为,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各地模拟考作文题中,与环保有关的“绿色生活”“低碳出行”“节能减排”等话题也是屡见不鲜、不一而足。

◆思路点拨

要写好一篇以“环保”为话题的议论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心要明确统一,这是议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即正文内容要紧扣题意,避免偏离题旨。高考作文命题关于扣题的要求是“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如果偏题甚至离题,只能判为三、四类文。如写作本话题,有的考生从“低碳生活”角度入题,通篇却是对社会奢靡之风的批判,此类“借题发挥”,被判偏题无疑;有的考生则“指鹿为马”,文题明明是“保护生态环境”,他却理解成“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还有的考生只写“一面之词”,如论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一味贬斥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危害,殊不知若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资金的支撑,环境保护也难以实施,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若写成关系型必须综合考虑、辩证分析。

其次,动笔前要拟写一个提纲,或打好腹稿。统筹规划,安排好行文脉络,忌边想边写,结构松散随意。一篇有思想的议论文应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条理才会清晰顺畅;符合人的认知习惯,逻辑才会合理熨帖。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最为惯常的写法,不要因好高骛远一味求新而把文章写废。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部分,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做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为什么”和“怎么样”,是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主打其一。

侧重点的选择,应该服从主旨、论点需要,总之是要把道理讲明白,把观点阐述清楚。如写作本话题,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是时代要求;接着分析问题“环境保护的关键是什么” ——宣扬环保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模式;最后解决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如解决雾霾、外卖垃圾围城、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盗猎野生动物等具体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

此外,也可采用平行并列式,比如拟写三两个小标题来结构篇章,以便分别列举环保方面的问题、举措、成就等等,对于思想不够深刻的同学而言,横向思维多角度取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立意或标题

1.环保与发展必须齐头并进

2.都是贪念惹的祸

3.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4.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5.保护环境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

6.以环保立法助推绿色发展

7.让环保“大众化”,让文明“全球化”

8.比邻而居,和睦相处

9.别再让地球流泪

10.保护环境重在防患于未然

◆名言警句

1.伟大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曾掷地有声地说:“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指引着几代人参与环保,美化环境。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人类的选择,人类既已觉醒,就会在危机面前积极行动起来,把握历史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保卫“绿色”,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让水更清,天更蓝,花更艳,让我们的地球富有生机活力,家园更温馨美好。——摘自网络

2.环境问题已是国民问题,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和越来越少的吃瓜群众,时刻提醒着各地执政者——中华之大,容不下一滴污水;中华之美,容不了一片黑云。——陈舒

3.环保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追求健康环境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安南

4.人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环境方案》

5.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

6.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7.保护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惟一条件。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让绿色在生活中洋溢,让心灵在绿色中放飞。——环保标语

8.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美好环境是产生一切人才,一切美好事物,和一切美丽家园的基本。——广告语

9.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10.遏制贪欲就是对环保做贡献。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甘地

高考满分开头

开头1:问答式——自问自答,观点鲜明突出;吸引读者思考,提升阅读兴趣。

环保是什么?是捡起一张废纸的弯腰,是拧紧滴水龙头的旋转,是关闭一盏电灯的声音,是不乱伐一棵树的责任,是……

开头2:歌词式——引用歌词,增添文采和诗情画意的美。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走进大自然,孩子们边唱边跳。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秀发,顺便系上了好多条绿色丝带,向小草、小花展示婀娜的身姿。

开头3:虚拟式——以假设、虚拟的方式,设置特定情景,激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论点。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从无知走向已知,从落后、蒙昧走向文明与开化。然而,我们的家园又以何面目展现于我们面前呢?有一种声音回荡在人类发展史上,它说:急切需要人类去感悟,那就是自然之声,环境之声。

开头4:关系式——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形成鲜明对比,引出问题。

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在大自然的庇护下成长。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渐渐和自然疏离,与自然产生了隔阂,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开头5:设问法——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然而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却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她为什么这么说呢?

高考满分结尾

结尾1:四字式——借助四字短语,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气势酣畅,新颖别致。

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群童嬉戏,老牛耕作;汗洒田地,润泽乡村。相信,明天的家乡更多姿多彩。

结尾2:省略式——借助省略号,以留白的艺术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原来美好就在我们身边,春天了,约起,走进大自然吧!看,校园栅栏上爬满了葱郁繁茂的爬山虎,洋溢着盎然生机,不由得澎湃了满怀激情,继续奔跑着,捡拾着……

结尾3:歌词式——引用歌词表情达意,富有文采。

我们天空,何时才能成一片,何时能相连。等待在世界的各一边,任寂寞嬉笑一年一年。天空叠着层层的思念,但愿天空不再挂满湿的泪,但愿天空不再涂上灰的脸。

结尾4:意境式——描绘画面,以诗情画意感染读者。

规则是温柔的。小草扎根于大地,浪花在海面上跳跃,星辰的眼睛从苍穹中下望……万物在无形中遵守着自然的规则,一切是那么地柔和与美好。

结尾5:示范式——从怎么做的角度发出呼吁,提出号召。

守好规则,双赢之美。观赏古物,小心翼翼,轻声赞叹着它的神奇,但绝不用手触摸;外出旅游,走在乡间,不留下一片垃圾,也不带走一块砖瓦。行动虽细微,却呈现着遵守规则的美好,就如一束花,悄然绽放,香气弥漫世间。

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我们都愿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去看那一片令人心胸顿爽的翠绿,去赏那一抹争奇斗艳的娇红,去听那声声婉转动听的鸟鸣。然而,当安宁和美好被风沙和雾霾取代时,你会怎么样?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两千多年前,儒家先哲孟子就已经提出了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诚哉斯言,观及今日,我们常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国策。政策明明白白,口号喊得响响亮亮,然而,我们扪心自问,审视周遭,真的做到了吗?

裹挟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洪潮中,以致于我们忘记了从西北复袭而来的荒漠化,还有从东南蔓延开来的红漠化,以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这些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吗?非也。我们必须得为沙尘暴、雾霾担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种下的“果实”。连生存都无法得到保障,我们如何去谈改革,谈发展?请赶快醒悟过来,听习主席的话,跟党走,调整心态,尊奉“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把它视为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理念、信条。

是啊,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英国在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曙光的照耀下,轰轰烈烈地向工业化国家进军,诚然,这使它跻身为“世界工厂”,各国一度也以它为模范、榜样,大力发展工业文明,追求经济建设。殊不知,大不列颠英吉利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心城市伦敦因废气污染几乎终年不见天日,废弃物遍地有,废水臭味直冲云天。经济提升了,环境却一团糟。

许多人因此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伦敦烟雾事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通过了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清洁空气法案》成为全国通行法律。

由此可见,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结果,带给我们的并非都是福祉,以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而创造金山银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环境保护和治理,那一片片绿水、一座座青山,才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习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这般说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而环境破坏、生态污染便是其中最严峻的一个挑战,且这一问题与国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必须重视起来。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看到保护好每一座山、每一道水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更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环境保护。离开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切都只是空谈。

为了阳光明媚的明天,我们应守住绿水青山,如此方可言金山银山。

【亮点评说】这是出自2018年全国卷III的一篇满分作文。文题要求围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这三个标语写作。本文审题准确,全文紧扣三则标语的内容写作,并在行文中注意关照标语群的内在联系。文中运用举例论证,重点例举英国过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保,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例,引人反思,进而明确中心论点:“以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而创造金山银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环境保护和治理,那一片片绿水一座座青山才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结尾处再次点题,首尾照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爱自然,便是爱人类自己

近来,广州新白云机场为大雁北归而暂停飞机起飞降落的行为引发热议,我们应该为机场的这一决定点赞。与其说是飞机为大雁让出生命通道,毋宁说是人类为自己留下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欲知:爱自然,便是爱人类自己。

一只空中飞行的小鸟相当于一发炮弹,所以因机鸟相撞酿成的大祸比比皆是。在一般人看来,“血肉之躯”的小小飞鸟与钢铁飞机在偌大的天空相撞,犹如以卵击石,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飞机与飞鸟在空中相撞,轻者飞机不能正常飞行,被迫紧急降落,重者机毁人亡。所以说,飞机停飞也是为了自身安全。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是双赢的智慧,何乐而不为呢?

人与自然祸福相倚,应该和谐共生,这个道理古圣先贤早就告知了我们。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里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这是科学而典型的生态平衡原理。

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也是在告诫人类开发大自然时应该把握好尺度,不能目光短浅到只顾眼前利益。可见,善待自然,合理使用,先人们早就有所预见并达成了共识。

自然世界是十分奇妙的,它的范围很广,大到宇宙,小到尘埃。我们与天地万物都是天地间一份子,对自然资源有平等的享用权。造物主是公平的,给予万籁生存的权利。所以,每一条幼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值得我们去尊重、关爱、保护。虽然上帝似乎是更偏爱人类一些,让我们作为最高级的动物享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能更方便地享用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带着一份责无旁贷的情意关爱、保护它,而不是肆无忌惮地挥霍甚至破坏。未来,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携手,共谱一曲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华章。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资源。曾经因为我们的无知和贪欲导致过度的垦伐,以致生态失去了平衡,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差点成为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世纪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该铭记并践行,让正确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在保护生态的路上少走弯路。

关爱自然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国家通力配合。为此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对非营运小(轻、微)型汽车的限行,对工业区进行整合和生态化改造,开发清洁能源等。各企业也积极响应,在生产技术方面扩大投资,努力研发更多环保产品。而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金山银山会有,蓝天白云也会成为常态。

保护环境是责任,爱护自然是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为打造绿色地球而努力。

【亮点评说】文章的例举和引用可圈可点。如选取飞鸟和飞机相撞的事例阐明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直言“这是双赢的智慧”,可谓发人深省。文中对成语及古代名人名言的引用,恰到好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信手拈来,则展现了作者丰厚的知识积淀,可见作者并不是一味“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点尤其值得广大考生借鉴。唯有努力拓展视野,积极参与生活,紧贴社会热点,行文才能有内容、有深度,不至于“空言学问”、干瘪乏味。

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三十多年前中国人一声大喊,坚定不移地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让中国经济腾飞起来。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十余年前的中国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坚持反思,在自然馈赠中寻找发展,在发展中反馈自然。

推开时光之门,走上新征途,面对新时代,我们又该如何继续走好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前行之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丰收?我想,唯有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融合,唯有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双提升,我们才能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才能真正做到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经济是社会发展之根,效率是经济发展之源。三十多年前,落后的经济、滞后的发展,让中国在其他国家面前黯然失色,邓小平痛定思痛,擘画了实行改革开放、搞经济特区的宏伟蓝图。一个执政党的深谋远虑,一个大国的雄心壮志,不断激励我们砥砺奋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如今,回望来时路,展望新征程,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我们坚信,唯有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才能真正让雄鸡在世界的东方引吭高歌。

“不搞大开发,要搞大环保”是习近平在各大会议上一直强调的中国发展道路。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国家主席的高瞻远瞩,更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地球之子内心深深的渴求,因为一切发展的资源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你我有关。如果环境被破坏,我们就再也体会不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安宁美好,也体会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绚丽。所以,请执著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带着环境保护的理念上路,且行且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展望新征程,如何让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放眼新时代,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将中华文明推向新高度?我想,唯有奋斗方可展现力量,唯有和谐方可换来美好,唯有不断开拓方可赢得芳华。“难得者时,易失者机。”“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必将成为我们开拓前行的新起点,奋斗筑梦的新征程。

时光煮雨,岁月缝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是中国最好的时代,也是每一个中国人迎接精彩的芳华时代。让我们一起在时间的洪流里勇往直前,众志成城,勇开新局,不负韶华梦想,不负伟大的新世纪。

【亮点评说】习作审题精准,紧扣三则标语展开论证,立意切中靶心,摆事实讲道理紧密结合,论证充分有力。行文按由远及近的时光轴层层推进,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文中旁征博引,尤其诗词佳句的妙用,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作者还灵活运用排比、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气势酣畅,令人读完有尽兴淋漓之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