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 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农办、市政协经农委、杭州日报共同举行杭州首届乡村振兴村民论坛暨寻访杭州“新农人”活动启动仪式。5位新农人代表,现场讲述创业经历,分享致富经验,他们的发言让现场很多人感悟, 乡村振兴,希望在人!

  

  “谁不说我乡村美”主题片

  一起来看看5位“新农人”代表的精彩创业故事:

  经历兴盛与衰败

  他让径山茶重放光芒

   俞荣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俞荣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天,他带来的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的径山茶。

  径山茶经历了兴盛与衰败,现在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1270余年前,法钦禅师在径山结茅建寺,栽种第一棵茶树,径山茶就随着径山寺的兴盛而名声远扬。之后,以“点茶法”为主“径山茶宴”饮茶法传到日本,从而影响了日本茶道的精细发展。

  朝代更替,径山茶随着寺院的败落而慢慢隐没。

  1978年,当时的余杭县政府派茶叶专家驻点径山,恢复了径山茶。

  径山茶恢复的第10个年头,俞荣华成了径山茶炒制的小学徒。

  当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径山茶基地面积从30余亩扩大到全区的6万余亩;生产企业发展到现在的70余家。

  产量虽然上来了,但问题随之产生:产品过于单一,包装没有创意。茶农发现茶叶不好买了,钱不好赚了,径山茶陷入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中。

  经高人提点,俞荣华发现径山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才是他们独一无二的资源和优势。

  10年里,俞荣华坚持传统技艺炒制,拿出径山唯一一张高级技师证书。被授予径山茶炒制技艺传承人后,他带徒传教、申报设立了径山茶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挖掘恢复出了径山南宋末茶,径山团茶。开发出了径山红茶,径山柚子茶等,实现了径山茶产品的多元化。

  为了充分径山茶的前世今生,俞荣华创办起了径山禅茶文化艺术馆,整理编写脚本、组织编排,重新复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宴”。

  现在,径山茶已从原来单一的商品变成了文化和旅游的产品,而径山禅茶文化成了余杭区3大文化之一。

  如今的径山村,无论走在村道上,还是散步于公园中,都能闻到满山的茶园飘逸的茶香,再喝一口老底子的茶汤,好不自在。

  胡益波 (好山好水文创CEO)点评:

  径山村可以发挥想象,尝试多元业态组合。比如,围绕禅茶主题,引进养生、陶艺、糕点等业态,做足‘茶园+’的文章。比如云南无量山的樱花谷,一个网红景点。他们在茶园里加入了樱花和银杏,又增加了迷宫的元素,一下就引爆了旅游圈。

  从养蚕到蚕商产业链

  她创造了1300万销售奇迹

   胡芳

  富阳宝鑫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富阳新登镇已有1700多年的养蚕历史,是桑蚕种植、养殖之地,胡芳所在长兰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便是养蚕。

  胡芳的父亲胡福良,养了一辈子蚕,对蚕宝宝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

  2000年前后,胡福良发现:同样是50公斤蚕茧,供销社给我们的价钱是500元,但市场上可以卖到800元,相差300元啊!

  2007年,胡福良和60多个村民一起成立了杭州富阳宝鑫蚕桑专业合作社,自己做起了蚕茧生意。2008年,胡福良承包了村里的荒山,全部用来种桑树。

  201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胡芳已在外贸公司工作了9年。在父亲胡福良建议下,胡芳回到农村做农业。

  2013年,胡芳父女俩创建了蚕宝宝乐园。

  在富阳区农业局和杭州蚕种厂的技术指导下,“蚕宝宝乐园”里的桑树有了两大种类:一类是叶片大、肥、厚的桑树,专供养蚕;另一类是桑葚甜、鲜、大的桑树,供游客采摘。“蚕宝宝乐园”成了集传统农业和新型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家庭农场。

  养蚕赚钱的模式也不一样了。从自己养蚕卖蚕茧,到委托100多户村民养蚕,集中收购,做成蚕丝被。规模化经营下,村民收入多了,蚕丝被的产量也上去了。

  当然,给村民收入带来最大变化的,还是电商。胡芳回到村子后,开始在淘宝、微信上做蚕丝被生意,很成功。后来,她又通过网络,打响了“蚕宝宝乐园”的知名度。

  2017年开始,他们每年举办蚕桑文化节,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度假,今年桑葚成熟的时候,乐园里天天爆满。

  现在,胡家父女经营着“蚕宝宝乐园”,从蚕种选育、栽桑养蚕、蚕茧收购、缫丝,到生产、销售蚕丝制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蚕桑产业链,横跨种植、养殖、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全年销售额达1300万元。

  蒋文龙 (《农民日报》高级记者、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卡特)董事会董事)点评:

  真正要让人才到农村去,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和逻辑。归根结底,输血不如造血,农村要培育新的产业、发展新的业态。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那么多人到农村去发展,都是基于一个原因——农村有新的产业。

  父亲的梦成了起航点

  90后大学生返乡开民宿并非烧钱

   邵婕

  戴家山8号民宿负责人

  邵婕,今年22岁,是桐庐县莪山畲族乡人,她所负责的戴家山8号民宿位于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戴家山村,是当地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四周高山群立,层峦叠嶂,山谷梯田层层叠叠,风景秀美。

  对于父亲而言,戴家山是梦里的过去,但对于邵婕而言,戴家山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

  去年邵婕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村里,将自家祖屋改造成了“戴家山8号”民宿。

  今年1月,“戴家山8号”民宿正式开业,正赶上国家大力扶持“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回家创业”的良好环境。

  祖屋背后是一片竹林,山风拂过,林间便传出“沙沙”的响声,与林边小溪的流水声交织出浑然天成的乐章。

  “这不就是很多人寻找的诗和远方吗?”邵婕说。

  随着民宿业的不断发展,戴家山村这个原本只有13户常住人家的小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先锋书店来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如何让民宿成为一个真正的“家”?邵婕有自己的思考,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民宿主人”,深挖莪山畲族乡乡土文化,只有自己成了有趣的又热爱本土文化的主人,才能真正将游客引入本土文化的窗口。

  “我希望未来的戴家山8号,不仅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也是留住了美景又留得住人的地方。”

  张建国 (浙江农林大学美丽中国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点评

  对于初入乡村的创业来说,乡村是情怀,是“诗和远方”,千万不要把“诗和远方”做成“苟且”。我们要将生活和理想结合,而不要只着眼于赚更多钱。创业的同时如何带动乡村文化的发展,是新农人绕不开的话题。”

  从打渔为生到渔文化主题村

  他让严家文化礼堂成了新地标

   郑新发

  严家村文化员

  郑新发,土生土长的严家人,靠湖吃湖,以打渔为生。直到2011年,他担任了村中文化员一职,一成不变的生活才有了变化。 郑新发带来了一款色彩艳丽的捕鱼“神器”——“红毛钩钩”。

  图为红毛钩钩

  相传曾经有个渔夫捕鱼时,发现有白花鱼在追赶湖面上的鹅毛,于是就突发奇想地把鹅毛绑在了鱼钩上,没想到白花鱼真的上钩了。从此这个“神器”便流传开来,成了严家人的“宝贝”。

  自从郑新发担任严家村文化员后,他一直挖掘村中的渔文化。历时三个月,郑新发终于探寻到了严子陵的“隐逸文化”,大大丰富了严家村的文化底蕴。

  2014年,村文化礼堂开始建设,郑新发搜集整理了资料四万多字,照片三百六十多张,将严子陵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光芒呈现于世。

  在文化礼堂内部装修时,郑新发绘制了一幅近50米的“千岛百鱼图”。此外,他还挨家挨户收集老旧捕鱼器具,开设了渔具展示馆,保留了一份属于严家人的独特记忆。现在,严家已经成为了县里文化礼堂新地标。

   得益于渔业文化的推广,严家人探索出一条“文化+旅游”的新路子。 看一看打渔人的蓑衣、渔网,读一读与渔文化有关的诗词,再亲自捕鱼,用鱼做道美食——让游客们充分接触并体验严家的“渔耕文化”。

  如今,一个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渔文化主题村已悄然成型。而渔文化,也让传统渔村充满活力。

  张建国

  这是乡村文化振兴非常好的实践。氏族文化与传统产业文化的结合,为严家村由文化到产业再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圆满的解决方案。

  从养马人到乡创带头人

  他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

   李映

  外号“马老板”

  本次论坛特邀嘉宾

  李映,来自余杭鸬鸟镇山沟沟村的新农人。因为从小与马结缘,现在以马为生,所以大家都叫他“马老板”。

  十一年前,“马老板”辞掉上海的铁饭碗,带着十六匹马来到鸬鸟镇山沟沟村——牧马南山,开始追求自己心中的田园牧歌生活。

  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马老板”在山上开始养马,一扎就是四五年。

  2010年,鸬鸟镇领导找到他谈心,鼓励他下山创业,为村民做点实事。

  当时村里有一家倒闭的中药厂厂房,曾有不少开放商看中,想搞房地产。镇领导保留地皮,并三顾茅庐终于把“马老板”请下山创业。

  为了盘下这块地,“马老板”卖掉沪杭3套房,建立了黎鹰乡村牧场。

  

  此后,“马老板”把旧厂房改造成餐饮、住宿一体的农家乐,利用村里的道路,打造了山地野骑项目,员工聘请全是当地的村民,有100多人。

  八年来,黎鹰牧场发展成为“黎鹰乡创”综合体,将企业、城市消费者、乡村居民与村集体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与此同时,“马老板”也见证了鸬鸟镇的变迁,从一个杭州西北部的山区小镇,逐渐变为美丽乐居的国际慢城。

  

  论坛花絮

  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杭州市农办、杭州市政协经农委、杭州日报联合推出的寻访“新农人”活动也即将启动,通过互联网智慧终端,多元呈现、发掘展现更多更精彩的为杭州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的杭州“新农人”故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营造氛围。

  文字/黄洪连 钟玮 李维和 汪玲 蔡怀光

  视频/杨子健

  编辑/楼晓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