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说:马路边边的地道成都味儿~

这天儿是愈发冷了

怕冷的小编每天都在办公室瑟瑟发抖

每日盼望暖气的到来

一旁的暖瓶一边咂着嘴一边和我念叨着

“你转悠转悠不就暖和了!”

我思考了一秒

是个good idea!

嗯???

等等!!!

我是谁?我在哪儿???

这窗台栏杆上晒的花棉被

搪瓷的洗脸盆

阳台上挂着的腊肉

还有天台上的藤椅…

如此带有年代感的生活气息

难道我是穿越到了80年代的马路边???

房檐上的解放鞋

挂在门框上的军用水壶

以及墙上的老海报

是属于80年代的珍藏记忆

身为90后的小编既陌生又熟悉

空气里飘散的热辣牛油香气

一下子将小编拉回到现实

这里难道就是串串界的黑马

凭实力C位出道的

马路边边串串香!!!

红透微博、刷屏抖音、火爆小红书

大胃王密子君倾情推荐

吃到停不下来

就连韩国美食家白钟元大叔

也将马路边边作为到成都来吃的第一站

一个地道成都串串儿店

底气源自于麻辣肆意的牛油锅底

在马路边边,没有清汤锅也没有鸳鸯锅

更没有麻酱

只有经典锅+传统锅

为的就是还原本真的成都味

一次性的锅底让食客更加放心

沿用创始人外婆的独家配方

采用从成都“飞”来的十余种天然香料

每天由大师傅现场炒制

才能做出辣而不燥、香而不腻的底料

独家配方

每日现炒

这是马路边边制胜法宝

也是无数食客魂牵梦绕的关键所在

店内的两种锅底配合不同的蘸碟

经典锅香味浓郁

搭配原汤碟香而不燥

传统锅麻辣刺激

搭配干碟更凸显老成都的韵味

独家配制的原汤碟是绝不可错过的好滋味

花生碎与原汤辣椒沫按5:1的比例配好

舀上一勺热辣滚烫的原汤再搅匀

便是老成都嘴里说的“打碟”

从未如此尝试过的小编瞬间爱上了这个味道

ps:喜欢吃油碟的捧油们

也可以去小料台自取喔~

超多的串串品种可谓是选恐的天堂

将选好的串串放到簸箕里

更是有种身在老成都的意境

串串的签子均是一次性

完全不用担心卫生问题啦~

和天津很多串串店不同的是

马路边边的食材大多都是从成都空运来的!

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天府滋味

小小一块牛脸肉

连皮带肉

放入锅中待肉入味、皮煮滑

吃一粒嚼劲与软糯并存

好吃到欲罢不能

原本坚韧的牛筋

在热腾腾的牛油锅的“感化”下

牛筋的口感变得无比软糯

沾染上牛油的香气

让味道一下子得以升华

猪小肠洗净打个结

入口又脆又弹

完全没有骚味

就连平时对猪肠有所抵抗的小编

也连连惊叹于它的味道!

剔过骨的鸭掌

在热辣汤锅的调教下

变得柔中带脆、麻辣入味

吃起来愈加过瘾

薄薄的腰片

在锅中涮个把秒数

经过牛油锅的“洗刷”

脆嫩之余更爽滑非常

不得不提的便是这脆豆腐

从乐山远道而来

外皮松松脆脆

吸满浓浓的汤汁又不失豆香

是不可多得的特色风味

小郡肝可是吃串串必点菜品

经过涮烫的小郡肝

变得无比脆嫩

越嚼越能体会出属于它特有的鲜香

鬼肉魔芋是成都人特有的叫法

薄薄一片的魔芋

轻轻松松就把汤汁吸得饱满

煮好的魔芋特别有嚼劲

配合牛油的香气

像是吃“肉”的绝妙口感

小编极力推荐!

品鉴一家串串店够不够好吃

还是要看牛肉串串

马路边边精选上等牛肉

每一粒都爽滑无比

这种口感源自于食材的新鲜

绝对没有添加“嫩肉粉”的哦

除了这些还有超多种特色串串

闭眼选,随便吃

每一种都绝不会踩雷

每一串都是经典好味道

记得用“网红”吃法涮串串

滋味更浓更方便哦~

除了各种串串

马路边边的“冒菜家族”味道同样不可小觑

新鲜的脑花爽滑可口

完全没有腥味

脑花特有的绵密与油脂

在舌尖缠绵

在齿间流转

在口中绚烂

精选的牛小排肉

在辣椒与热油的刺激下

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嫩滑

每一口都是热辣与肉香的交织

是需要细细品味的绝赞料理

满满一碗冒花甲

竟然没有一个空壳!

花甲被处理得干干净净

加以秘制酱料炒制

海鲜的香气与酱料融合得异常完美

麻辣鲜香、入味非常

龙利鱼块的大小刚刚好

入味又厚实

每一口都是鱼肉的滑嫩

连同辣椒一起在口中爆炸

干掉一碗不叫事儿~

千层肚可谓是味觉收割机了

咬下去脆脆的口感

是吸引食客的秘诀

特别是搭配秘制的调料

在嘴中变成了和谐的奏鸣曲

身为土豆狂魔的小编

吃了一口就被这小土豆拿下

土豆绵软入味

在辛香料的刺激下

让土豆沉淀了成都的气息

与浓浓的土豆香合二为一

出乎小编意料之外的一道菜

便是这冒粉了

没有想到小小一碗冒粉

竟做出如此大的名堂

红薯粉已经完全被“美味”浸泡

劲道十足特别好吃

茴香小油条被炸得外脆里韧

酥脆又劲道

油条经过炸制更凸显了小麦香气

连同一粒粒茴香籽在口中爆炸

欲罢不能的口感与味道

让你不得不承认成都人民的智慧

除了直接吃

涮入锅中又是另一番滋味

炸过的糍粑外酥里糯

糯米的香气被激发出来

蘸上红糖汁和黄豆粉

“咔呲”一口

一不留神一盘子糍粑就被瓜分完了

店里还备有酸梅汤和豆奶

吃串串必备

绝对是一等一的解辣神器!

桌边放串串簸箕的架子

桌腿上装有纸巾的小竹篓

无一不体现着店家的贴心

店员的衣服也是相当逗趣

还有小编学生时代

最爱的地方——

小卖部!

不多说啦我得买几包零食忆忆童年~

小时候的“NS”

当然也要玩一玩~

值得一提的是

在天津很少见的

川式的称签结账法!

地地道道还原了成都的模样

结账时将签子放秤上秤一秤

就知道吃多少啦~

是不是很神奇~?

店内环绕着beyond的歌曲

桌上摆放的搪瓷杯、搪瓷碟

身在马路边边

仿佛真的就穿越到了那个光辉岁月

也体会到了属于老成都的市井气息…

编辑/蘑菇菇 图片/球妹&阿龙

天津潮生活出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