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19世纪的列车炮,装甲列车后,随着铁路总里程数的增长以及铁路覆盖范围的增加,铁路成为了在军事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铁路运输的高机动性,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部队与相关装备的部署能力,但是也有机遇铁路而设计的装备,其中令人胆颤的也是最为神秘的装备就是导弹列车。有人曾推论,如果要监视俄罗斯导弹列车的发射动态,美国至少需要有300颗卫星时时刻刻盯着俄罗斯本土,这还不算列车经过伪装后的机动。

在20世纪之后铁路运输成为了公共交通中最为便利的一种交通方式,世界各地的铁路线纵横交错。继19世纪的列车炮,装甲列车后,随着铁路总里程数的增长以及铁路覆盖范围的增加,铁路成为了在军事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铁路运输的高机动性,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部队与相关装备的部署能力,但是也有机遇铁路而设计的装备,其中令人胆颤的也是最为神秘的装备就是导弹列车。

导弹列车被称为是“陆地核潜艇”,因为铁路运输的便利性、高机动性、隐藏性使得导弹列车可以藏兵于民,在出其不意中给敌人致命一击。而在近期随着美国与俄罗斯相继推出《中导条约》,导弹列车再次被俄罗斯提上案头。

导弹列车的概念诞生于美苏冷战时期。在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开展了持久的军事竞赛,发展了许多核武器,在诸多的核武器中将核武器的发射主要分为井式发射,路基车载发射,空基发射平台,海基发射平台。当时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苏联周边广泛的部署了反导预警系统,加上美国在太空中部署的间谍卫星,使得苏联的井式导弹的发射始终处于北约军事集团的监视范围之内。

而苏联与美国的国土范围相距甚远,如果通过空基发射平台进行打击,苏联的空军一经起飞就会被北约的空中预警系统侦测到,为了加强突防能力苏联还特地研发了图22超音速轰炸机等一系列的专用于突防的轰炸机,但是轰炸机所携带的弹药威力还是有限的。

最后的海基发射平台一般是依赖核潜艇进行战略反击,但是一艘核潜艇的造价和维护成本太过于高昂,在当时的苏联的经济状况下无法维持大量的核潜艇部队。但是维持必要的核反击力量还是必须要建设的,这时候苏联广袤境内遍布的铁路交通线便进入眼帘。在二战期间苏联就是装甲列车的忠实拥趸,所以在装甲列车的基础上,苏联想到利用铁路将火车改造为导弹发射系统。

俄罗斯最近重新启动的导弹列车计划将装载俄罗斯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RS-28,该导弹的射程可以打到美国本土,对于美国和北约均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该导弹列车机动速度高,可以在发射后迅速转移阵地,不被锁定为时间敏感目标。

有人曾推论,如果要监视俄罗斯导弹列车的发射动态,美国至少需要有300颗卫星时时刻刻盯着俄罗斯本土,这还不算列车经过伪装后的机动。一旦正式列装俄军,将成为俄罗斯的核战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张牌。在俄罗斯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通过发展效率相对较高的导弹列车来增加国际威慑力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合适的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