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测量而得的血压。主要表现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提示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天气也日渐暖和

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

当然也包括我们高血压的病人

精神好,感觉舒适

那我们的降压药物可不可以调或减或停呢?

降压药可不可以减或停

不是根据个人的感受来决定

有些人血压高并不一定有不适的症状

而有人因为其它疾病有头晕、耳鸣等表现

所以减药或者停药需根据测得的血压值来决定

测量血压的两种方法有

一种是我们在医院诊室里测量的血压

称为“诊室血压”

诊室血压是最易获得的血压值

但诊室血压可能存在

白大衣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由于患者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后精神紧张,产生所谓“白大衣效应”,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隐匿性高血压:

主要表现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提示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

另一种就是“诊室外血压”

顾名思义是在医院诊室以外

测量而得的血压

包括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在家中由自己或者家属帮忙测量的血压

动态血压:

监测24小时、包括夜间睡眠时段的血压

了解更多请点击:

如何正确检测血压

公认的降压目标推荐

降压目标目前比较公认的推荐是:

一般高血压者降至<140/90mmHg

能耐受者、部分高危及以上

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如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不论天气变暖或变冷

我们都应维持原来的降压方案

来控制血压达标

减少心脑肾以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的测量周期

在初发高血压,或在治疗调整期间

血压应早晚各测量1次,持续1周

血压平稳后,可1周测量1-2天

每3个月应连续监测1周

在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等情况下

也应相应增加测量次数

什么情况下需要减少或停用药物?

但如果天气暖和

再加上努力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合理膳食、限盐、适当增强运动

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

减轻精神压力等

因以上原因导致血压过低

(一般指收缩压/“上压”<110mmHg

或舒张压/“下压”<70mmHg)

可至专科就诊经医生评估后

可以减少原先的降压药物或者停用

但突然出现的血压过低

可能合并存在其它临床疾患

需及时就诊

季节变换需不需要调整降压药?

那么季节变换

我们的降压药物需不需要调整呢?

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钙离子拮抗剂(一般指“地平”类)

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都相对安全

如果血压平稳,不出现副反应

我们一线的降压药物一般均可长期服用

如出现副反应、血压波动

或出现新的临床情况

需至专科来调整药物

其实,不仅仅是高血压病

糖尿病、慢阻肺、哮喘等

本应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

不能觉得自己最近身体不错

而随意增减药物

长久、规律、按时服药

才能达到治疗疾病和进一步预防的目的

定期监测血压

将血压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每天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高血压科 胡哲 供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