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的一天,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正双眉紧锁着坐在自己的卧室里,此时,他正在为一个艰难的决定痛苦的摇摆着,而双眼则一直死盯着手中那攥了好久的两包毒药。又过了好一会,他终于缓慢的起身站起,朝着毛人凤的卧室走去......

从这年春天开始,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就始终折磨着沈醉,不过这种感觉并不是来自国民政府危如累卵的局势,而是来自他的顶头上司毛人凤。

从风光无限的军统局总务处长到如今这个"不毛之地"的小小站长,他始终不明白,戴老板"走后"他的命运何以会凭空生出这么多坎坷呢?

就在两年前,沈醉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将毛人凤推上了局长的宝座,可是一转眼他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过河拆桥,随后的日子,他非但没有借上毛人凤半点光,反而混到连局里也容不下,竟只得到边陲云南才能求个安身立命,可即使这样,毛人凤仍然像一个索命鬼一样缠着他不放。

1949年春,随着平津、淮海两大战役的结束,胜败已经十分明朗,所以很多机构都开始往台湾搬逃。当时,卢汉把控的云南还是国军的地盘,因此蒋介石企图把云南作为最后的据点,在负隅顽抗的同时伺机反攻。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毛人凤一方面对省主席卢汉极尽安抚,一方面命令沈醉严密监视卢汉的一举一动,务必掌握其与反蒋人士的接触。

论业务能力,沈醉自然没得说,可是他也知道,脚下踩着的毕竟是卢汉的地盘,自己即使有这份监督的权利,却也不能像从前在军统时那般肆无忌惮,惹毛了卢汉可不是闹着玩的,更何况几百万军队都解决不了的事,他一个小小的站长再精心又能怎样呢?加上本身对毛人凤不满,所以沈醉虽然身背要务,却也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而已。

8月初,沈醉再次接到上峰指示,而且这次是毛人凤亲自致电下达的,内容是要求他设法除掉原陆军大学校长杨杰等一批在卢汉身边的主和将领。

此时,沈醉早已将形势看地明明白白,他知道,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出手作案,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伪装,卢汉肯定第一个就会想到他身上,那样的话,不但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老婆孩子也绝难存活,于是沈醉只是以各种借口拖延应付,就是不肯付诸行动。

久而久之,毛人凤大概也猜到了沈醉的小算盘,于是一边频发电报,企图以高压逼沈醉就范,一方面也暗自动起了花花肠子。一日,毛人凤再次亲自致电沈醉,不但措辞毫不客气,而且直接搬出了"大老板",称暗杀之事蒋介石已经亲自过问,要求其三日之内必须采取行动除掉杨杰。

一听是蒋介石的命令,沈醉确实有些为难了,考虑再三后他决定展开行动,但此时他却留了一个小心眼,既然行动不得不执行,但不成功总能说得过去吧,于是他事先暗自放出风去,故意将消息传进了杨杰的耳朵里。结果不出沈醉的预料,当天行动时他们果然扑了个空。消息报上去后,毛人凤大为恼火,一顿怒骂后,他当即决定亲赴昆明。

时隔多年,当沈醉再次见到毛人凤时,这个曾经厚道的兄弟不但完全没了当年的那般推心置腹,反而当着众人对他劈头就是一顿痛骂,虽然沈醉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是面对着这个被自己抬上去的领导,他即使嘴上无法辩解,心里却不免愤懑至极。

因为沈醉家中装有电台,老婆孩子又刚去了香港,所以毛人凤考虑到方便指挥,索性直接住到了沈醉家中。当然,毛人凤此来可不是专门为了兴师问罪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事。

在当时那种复杂的形势下,不管是蒋介石还是毛人凤,对卢汉都是极为不信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卢汉变成可以信任的人呢?一切安顿好后,毛人凤带着沈醉紧急面见卢汉召开会议,他以蒋介石为幌子,要求卢汉抓紧时间处理掉在押的一批要犯,企图以此"血债"彻底堵上卢汉的后路,同时又要求沈醉,任何情况下不得离开云南,即使城市丢了,也要设法拉队伍打游击,而这简直是要把沈醉的命断送在云南。

开完会的当晚,沈醉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想到毛人凤一次次的苦苦相逼,想到自己已被完全掐断了后路,他终于决定不再隐忍。于是第二天一早,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出现了。

以沈醉的打算,只需将这种可以延时月余发作的毒药投放到毛人凤的餐食或者茶饮中,就可神不知鬼不觉的致其于死地,何况这里是自己家,更加便于行事。可是众所周知,毛人凤一直活到了60年代,可见沈醉并未被毒杀,那么,沈醉为何连这种手到擒来的事都没做成呢?

其实并不是沈醉没有做成,而是他压根儿就没做,也可以说,是毛人凤一时的良心发现救了自己。

当天一早,沈醉来到毛人凤的卧室后,看到其正在阳台活动,就随口问候了一声,毛人凤此时一反常态,连忙进得屋内,颇有些感慨地拍了拍着沈醉肩膀,说出了令沈醉极为意外的一番话,意思是沈醉一直待其恭敬如一实在难得,而他毛人凤却颇有些不近人情......就这样,在毛人凤几句"肺腑之言"感染下,沈醉最终放弃了投毒的想法,至于那两包毒药,则被他偷偷扔进了马桶里。

不过,一时的妇人之仁让沈醉很快就后悔了,在几天后毛人凤登机返台之时,再次重申了他的命令,他告诉沈醉,即使卢汉"变节",也要设法死守云南,万不得已时,就是诈降,也不要想着回台养老。

后悔药显然没得买,所以当卢汉连逼带劝的希望他一同起义时,他毅然决定不再为毛人凤卖命,从此走上了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路。不过要说毛人凤一点情面不讲倒也不客观,后来沈醉被卢汉囚禁,毛人凤以为沈醉是诈降暴露所致,于是即刻将沈在香港的家眷接到台湾,不但予以相当之优抚,还把沈醉的少将薪水按月一分不少的发给了他们,只是不知,在毛人凤心里,这到底是算是内疚还是同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