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第一辆穿梭巴士

稳稳地驶上港珠澳大桥

第一批“尝鲜”市民已经上桥体验

详细情况戳这里

(视频来源:珠海发布)

现在就跟着小编

一起看看大家刚通关的情景吧

东莞的街坊邻居

是不是等不及想去体验一下?

先别着急!

《港珠澳大桥通行指南》

请收好!

↓↓↓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最复杂、

建造要求、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看到如此伟大的工程

想必大家内心都无比的激动

但小编想说

东莞人看完这些再激动也不迟!

港珠澳大桥的“东莞制造”

巍峨港珠澳,屹立伶仃洋。这座长达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有72个桥墩是在东莞制造,单个桥墩最重可达3510吨,为大桥打下了坚实基础。东莞海事局共出动船艇663艘次,执法人员1764人次,护航时间1105小时来护送桥墩。

除了桥墩外,港珠澳大桥上东西两座人工岛室内装饰,全部选用东莞唯美陶瓷设计生产的马可波罗瓷砖。港珠澳大桥三地穿梭电动巴士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则由易事特集团携手合作伙伴提供。

可以说,东莞制造不仅为港珠澳大桥打基础,还为它妆扮容貌,还配了“充电宝”。

单个桥墩最重达3510吨

2012年底到2015年6月期间,在东莞市洪梅镇金鳌沙村,港珠澳大桥桥墩预制场的工作人员在忙碌不停。这个隶属于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的预制场,承建的桥墩主要用于青州航道桥段,属于CB03标段。

东莞预制场承建的桥墩有9大类、40种型号,总共要浇注混凝土229次,单次最大浇筑量达974立方米,单个桥墩最重达3510吨。这里为港珠澳大桥建造了72座桥墩,共计113件。

时任中交一航局五公司东莞预制场的技术员张万达说,桥墩建造中用了三大新技术——大直径厚涂层环氧钢筋加工技术、桥墩干接缝竖向匹配预制技术、桥梁墩柱立式出运技术,对缩短桥梁建设周期、实现快速成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桥梁基础结构施工的新方法。

据介绍,港珠澳大桥按120年使用年限设计,桥墩耐久性要求很高,这对桥墩制作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

为了提高钢筋的耐腐蚀性,项目部采用大直径厚涂层环氧钢筋加工技术,在钢筋外表面增加环氧涂层做保护。但是环氧涂层很脆弱,施工中稍有不慎都会让涂层产生损伤,影响桥墩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大桥桥墩作为一个大型装配式墩台,安装精度却在毫米级,对构件对接部位的制作精度要求很高。

“因为桥墩很大很高,制作运输难度很大,设计师采取像搭积木一样分节装配,然后通过有预应力钢筋加强水平方向的受力能力,防止松动。”张万达说,东莞预制场制造的桥墩使用的预应力粗钢筋,是世界上首次大批量采用最粗的钢筋,直径达75mm。

东莞海事1105小时为桥墩护航

2013年6月18日,东莞海事部门出动4艘执法船艇,13名执法人员为拖带船队进行护航警戒,在拖带船队上下游500米、左右70米形成移动安全区,防止任何船舶进入。

当天早上7时,拖带船队提前40分钟安全进入广州港主航道,港珠澳大桥CB03标段预制墩台东莞辖区航段首航取得圆满成功。

首座运送的桥墩高达26米,重达2650吨,从东莞托运到施工目的地。由长120米、宽43米的拖带船拖运到施工水域。

担任从码头至坭洲水道航段护航警戒任务的东莞海事部门介绍,拖带船通过航段通航环境复杂。

据了解,预制场距离大桥海上施工现场约54海里,自预制场码头至珠江主航道,全程约5海里。不仅要航行经过繁忙的坭洲渡运,交通要道广深沿江高速大桥和穗莞深城际轨道大桥,10KW的过江电缆,还要会遇来来往往的大型海船、砂石船、渔船等等。

为全力确保首次拖带作业成功,海事部门提前制定护航方案。“我们派出3艘海巡船艇、9名执法人员,提前到达护航起点附近水域,清理港池、航道,对通航水域实施交通管制。”东莞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说,拖带船吃水4米多,而航道最浅处才5米左右,需要特别注意。

据介绍,预制墩台拖带项目自2013年6月18日于2015年9月21日结束,东莞海事局共出动船艇663艘次,执法人员1764人次,护航时间1105小时,护航里程1060.8海里,圆满完成了221次水上监护任务,保障了CB03标段大型构件的水上安全拖带。

此外,东莞海事局还专门制定了《港珠澳大桥建设CB03拖带项目平安水域“我担当我尽责”活动方案》,以“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为目标导向,采取精准监管措施,确保了东莞辖区内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船舶没有发生一宗险情事故,为港珠澳大桥的安全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看到这

大家还等什么?

赶紧约起去看港珠澳大桥啊!

本文转自:掌上东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