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博:老道消息

作者:包小姐

以法国著名女演员Catherine Deneuve为代表的,包括女性艺术家、女性作家、女演员在内的100位法国女性在美国MeToo运动之后联合发表了一封信,指责因好莱坞性丑闻而起的女权运动矫枉过正,正在变得像一场清教徒运动。

这些法国女性认为那些因为这次事件丢掉工作的男人同样是受害者,“强暴当然是一个罪行,但是有一些表现笨拙的、“坚持不懈”的调情不是犯罪,骑士精神也不是侵犯,男性拥有难以避免地offend甚至bother女性的自由”,其中一位联名者甚至在电视采访中称,女性在被强暴的过程中也会有高潮。

“这样的(MeToo)女权主义,除了谴责权力滥用,还体现了对男性和性的憎恨”,她们坚持“捍卫人们求欢(importune)的自由。”

Catherine Deneuve一直以来被视为独立女性的代表,不过她告诉记者,她的一生中从未参加过任何女权活动或者女权组织,主要是因为她认为任何参与集体性活动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

事实上,在法国,有个和好莱坞me too运动相似的balancetonporc(“揭发那头猪”)运动,不过与me too运动扳倒无数大佬不同,法国电影业目前还未出现一起和性侵、性骚扰有关的指控。

根据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无法区分“引诱”和“骚扰”之间的区别,不少人认为性是游戏,是文化的一部分,应该为之感到自豪,甚至应该加以利用,在巴黎部分狭小艺术圈中还存在一种社会学怪诞现象,一些有钱并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将有犯罪倾向的性行为视为艺术灵感。

但尽管如此,Catherine Deneuve这份公开联名信还是没有赢得法国国内民众的支持,“Sexual violence is not 'intensified flirting’”(性暴力不是什么坚持不懈的求爱行为),不到一周的时间之后,Catherine Deneuve本人出来道歉,她声明那封联名信并没有否认受害者们所受到的侵犯,尽管她不愿意加入任何形式的女权组织,但是早年她确实参与签署了西蒙娜·德·波伏娃起草的‘I had an abortion’女权宣言,要知道在堕胎还是非合法行为的1971年的法国,公开表示I’ve had an abortion简直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过令人很难想象的恐怕是,法国作为女权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家乡,如今社会上的女性思潮怎么会“落后”于英美?

有人说英美女权和欧洲女权的主要区别在于英美女权是性政治,是政治实践,而欧洲大陆的女权主义主要是内省和形而上层面的精神架构,如果说欧洲女权显得太过“柔和”,那么激进的英美女权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沦为政治工具这一点了。

女权是否已经沦为白左的政治工具而丧失了最初对于女性人权诉求的单纯追求,这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像国内女演员杨蓉小时候被性侵而留下心理阴影这样的真实事例也一定不是孤例。

但me too运动更令人担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它过度地将男性推向女性的对立面,一方面忽视了男性同样可能遭受性侵,另一方面也剥夺了男性真实表达自己的权利。

一位遭受过性侵,且自认为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的男性Colin Beavan就写过一篇题为“What Happens When Men Say MeToo, Too?”的文章提出这个问题。

Colin Beavan在文章中说自己一直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到me too运动与女性的对话中,可能最好方式就是直接骂男性施暴者都是asshole,要么就最好保持沉默,而对于自己被性侵的经历最好只字不提,因为一旦他提到自己作为男性也曾遭遇女性性侵就会模糊了与女性受害者的对话基础。

男性从小被要求要隐忍,在与女性对话中,如果不能义正严辞地批判男性的恶性,就会被视为缺乏男子气概,Colin Beavan认为问题就出在这儿,男子气概被视为男性品质的全部,但这种压抑而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会把他们带入歧途,引发他们使用一些更极端的表达方式,比如发怒或者其他有攻击性的行为,当然男性被压抑不能被当作是侵犯女性的借口,但这种压抑确实只能带来负面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是选了五位对性侵/性骚扰发声的女性silence breakers作为代表,但是封面故事也很明确地说了这五位女性同样也代表了那些男性受害者。

谁规定了反性侵运动只能是一场女权运动?

事实上,除了MeToo之外,还有一个hashtag叫作HowIwillchange,这是男性性侵受害者的主要舆论阵地,而在#HowIwillchange里,男性受害者更多和平权主义者一起讨论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有一些直男指控自己深受腐女文化困扰,认为腐女文化对男性的心理上的性侵犯和被呼“直男”给他们带来心理伤害。

Colin Beavan说,如果继续陷入这种将男性等同于施暴者、女性等同于受害者的两元对立中,尽管对于那些爱搞运动的人来说,是更容易想口号的,但是它丢失了对于人性中更复杂真相的探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