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凤梨有交集以前,陈少织是赚快钱的。他在厦门抢注域名,最多一个域名赚了6万,当然也做过亏本买卖,有的域名最后砸自己手里了。现在他一心一意和凤梨打交道,尚未做出自己认可的凤梨酥前他没考虑过这件事赚不赚钱。

我问他,现在身边很多人都在赚快钱,你不慌吗?他说以前做域名就是赚快钱,自己知道那不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

上海,台北,漳州,徐闻

清晨四点半徐闻的天空山雾缭绕,农民已经开始采摘凤梨。徐闻是广东省湛江市下辖县,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这里生产了中国40%以上的凤梨,是中国最大的凤梨生产基地。

陈少织到这里寻找一块凤梨酥的内馅。

他固执,说自己是喜欢上一个东西,必定费尽心思将它做好的人,食物方面尤甚。曾经为了做一锅可口的番茄牛腩,凌晨五点他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厦门著名的第八菜市场。

到徐闻之前,陈少织先后踏足上海、台北、漳州。

他在上海吃了人生中第一块凤梨酥,原因来自一部纪录片。有位台湾人做凤梨酥得了金奖,纪录片里说这位获奖者用的原材料都很有来头,十分讲究。蜂蜜都一定要用西双版纳交界处深山老林里的野蜂蜜。

陈少织看了这个宣传片,他形容自己“固执地就想去买他的凤梨酥来吃”。

在这之前他做过凤梨酥,但没吃过。当时妻子怀孕,他为她捣鼓健康的糕点,从厦门时兴的“米老鼠”做到了凤梨酥。“米老鼠”不易消化,陈少织锁定了凤梨酥。

他飞到上海,计划尝尝金奖得主的凤梨酥,对方却因为物业问题暂时关了店。他倒也试了其他两家颇有名气的凤梨酥,带着初尝的口感回到泉州。

瞎折腾的路上,泉州烹饪界的新东方无法满足他,老师只是简单地手把手教学,仅仅授人以鱼。他又到台北去。百年来台湾打响了凤梨酥的名号,陈少织到台北“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上课。

课堂上他的前桌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来学习如何烘焙健康的糕点给家里人吃;同学中还不乏台湾老字号糕饼铺老板的儿子,在接手家族企业前系统培训。他看到了台湾人是如何在一个产品里坚持不懈打磨、改良、精进的,这或许与深受日本匠人精神分不开。

“但匠人在大陆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陈少织说。所以他不愿说自己是一个匠人,“台湾能实现的,我认为大陆也能。”他开始探索一块天然、健康、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凤梨酥。

以凤梨酥营生之后,陈少织做了两年赔本生意,去年才开始盈利。他需要完全准备好才能开启下一个步骤,尚未诞生满意的凤梨酥之前,他无心利益。这点让他后来开始头疼,“我不是做生意的料”。

早期做的凤梨酥的形状与口味早已难以启齿,陈少织说自己是“笨人”,别人三五回能成的事他需要一二十次。

原本他自己炒馅,有一阵碰上节日供不应求,自己在店里连续加班。吧台内的烘焙间,他头戴白色高帽,口罩、围裙、手套全副武装,独自一人从白天颠倒到黑夜,炒馅、制作、包装,因为太累导致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打瞌睡,手被摔断了。

一个人的力量无法面面俱到,他开始寻找稳定的凤梨馅来源。从漳州龙海到诏安,从诏安到广东徐闻。主打天然与健康,催熟的凤梨不能要,他需要最好的凤梨,最终选用了徐闻的原生品种土凤梨做凤梨酥内馅。

咬一口长方形的凤梨酥,不管从哪个方向,第一口必定吃到饱满的内馅;外层的曲奇皮掉屑必须少之又少、吃完不能锁喉,这些都是现今陈少织出品的凤梨酥应当具备的品质。

为了解决每个问题,他拜访经验丰富的老字号糕点师傅,每年三月份到台湾参观烘焙展。他说自己很简单,“就坚持把产品做好”。然而做好后,他陷入纠结。

我,是一切的根源”

有人曾提出要与陈少织合作一盒6个装、30元不到的凤梨酥,他做不出来。目前店里的凤梨酥售价一盒88元,8个装。

虽然今年危机感一直环绕着他,凤梨酥的品质稳定之后他开始思索如何在市场上推广,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客源。

他的店小小的,藏在开元寺对面的巷子里,游客鲜少走到那里。扣去后厨,不到30平米的店里只能同时坐下3个人。连接后厨与前厅的是一个简易的吧台,这个吧台一半是专业木工做的,另一半是他自己连接的,“做得很丑,而且坐得也不舒服,里面应该做镂空的,客人腿才会放得舒服。”

在规划里,他的店不应该这么小,后厨应该是全玻璃透明的,可供来往的客人参观。“跟我当时要做的理念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他沮丧地说。

没错,离店一两百米的西街店租直线上升,连转让费都高得惊人,但陈少织认为,“我,是一切的根源。”他相信目前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实体店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是自己的问题,产品品质提升了营销却跟不上也是自己的问题。

他开始反省,自己在生意上“不近人情”是否错了——“以前我觉得,无论是陌生人或朋友,我提供这么好的产品是不能给你打折的。我的人情味可以体现在别的地方,但是价格这方面不行。”

“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生意。”他接连否定自己:不果断、矛盾、不够有智慧。

只获得客人的认同是不够的,看到市场的扩张令他心慌。他说自己很“慢”,前期或许不应该只专注抓产品,产品完善再去推市场,他已经不是很有信心。近几年泉州旅游市场一下打开,西街人流如织,他像一个刚赶到的风尘仆仆的人才准备打开他的商铺。

他又信自己能成。“心里没有杂念,坚信这个事情是可以的。就像马云说的他们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我觉得这个很重要”,陈少织添上后半句:“否则就很容易放弃。”

像一个经历自我否定的人给自己重振旗鼓。

许多客人问过陈少织,凤梨酥不是泉州的特色,他为何痴迷于此。尽管客源中有一半是路过的游客,他说:“我不想把它只当做一个伴手礼来做,它是一种好吃健康的零食。如果能做到,我希望开到全国。”

但他也在更多地跟泉州产生链接,曾想入驻西街游客服务中心,他专门换了像旅游伴手礼的凤梨酥包装。

他在店里延续泉州的奉茶文化,凡是进店的客人都会免费获得一块凤梨酥,以及无限续杯的茶水。在台湾或者厦门,一般店面是将凤梨酥切成六小块,供路过的客人品尝,陈少织觉得不够体面干净,干脆像奉茶一样做了起来。

尽可能地周到,尽可能地沉淀,未必能换来发现的眼睛。“有些人不在意这个,只管好不好吃,便不便宜。”陈少织现在不那么拧巴了,他知道花了许多心思别人却看不到是很致命的,他想让大家看到。现在他一切准备就绪,寻找新的出路,在新的一批包装盒上用凤梨酥堆砌了东西塔。

他相信,一块一块,终将堆积成塔。

END

文 / 桂纶镁 图 / 受访者提供

排骨chop:画两百个晚安,祝九万人好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