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晚年的《只有敬亭山》诗,是在回忆和玉真公主的爱情,从中可以嗅闻到那是一段非常苦涩而自得其乐的爱情!说苦涩,是因为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间一直横着另一位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所以他很被动、牢骚满腹;说自得其乐,是因为李白多难、失意后暗中得到玉真公主的说情和帮助,到了老年,玉真公主来安徽的敬亭山上道观出家修炼时,李白也不再浪迹江湖了,他也隐居在敬亭山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瞧他,有什么好看的呢,当然看不厌的就是玉真公主了。他俩的情史发端于四川的青城山,终结于安徽的敬亭山。

四川青城山上的一座道观,信徒云集。公元705年,李白随家人迁居到四川彰明(江油)生活,常常在戴天山上读书,在峨嵋山上游玩,青年时,在青城山上隐居,结识道友元丹丘。有一年,玉真公主驾临青城山,名道士元丹丘便迎接玉真公主来此修道。在一次和玉真公主说起青城山道观的信徒云集时,元丹丘向玉真公主推荐,在我们这里来修道的还有青年的诗人!玉真公主不解问道,诗人也来此修道?元道士说,他是一位很有抱负,却潜心道教的后生,名字叫李太白。元道士说时看出玉真公主脸色的喜悦,其实,玉真公主虽然好奇有个诗人在青城山上修道,但是她的凡心未灭,想念此时在山东看管粮仓度日的美男王维。

王维,这时已经褪去了风华青年的光芒,他在粮仓工作已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和那个戏女结婚,生有一女。没有烦恼、没有媚笑、没有玉真公主,他的才艺渐渐地练达开来。偷得闲适时,王维在作诗抒情。简朴而农家的生活有滋有味,但是,他不免有时青灯下想起那个分别许久的玉真公主。

在青城山道观里,玉真公主下榻的卧室里,玉真公主夜不能寐。她听说了有关来此修道的李白的一些情况。时年李白四十二岁,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这一年正月,唐玄宗颁行诏书:“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旧唐书·玄宗本纪》)不管你现在是个老百姓,还是国家公务员,只要你精通儒学,或者精通文章、通晓军事武艺,或者你有一技之长,总而言之,你是个有用的人,当地政府都可以将你推荐到朝廷来。

唐代皇帝经常颁行这样的诏书广求人才,这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这个机遇的核心因素在于获得强有力的推荐,也就是说是否有合适的人将你推荐给朝廷。

李白二十四岁离开家乡,现在四十多岁了,十余年间一直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政治机遇,那么这一次他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呢?又有谁会将李白推荐给朝廷,推荐给玄宗皇帝呢?唐代读书人大都清楚道教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也清楚玉真公主与玄宗的关系,如何才能成功地打通玉真公主这个关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另外一个关键人物的关键帮助,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李白的朋友元丹丘。

关于元丹丘,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我们很熟悉李白的一首诗《将近酒》,其中有两句写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近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诗中的丹丘生就是元丹丘。李白与元丹丘相识很早,他二十多岁在四川家乡的时候,就与元丹丘相识。

李白五十多岁时有一首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中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说明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都是非常亲密要好的朋友。李白与元丹丘曾一起漫游四川、湖北安陆、襄阳、河南嵩山、石门山,从李白与元丹丘来往的书信诗文内容来看,这位元丹丘显然是一位隐居山林游仙的职业道士。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久居峨嵋,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透露出推荐李白入长安的关键人物,就是元丹丘与玉真公主。

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白终于找到一个很重要的推荐人,这个人就是来此修道的玉真公主。

一次,道士元丹丘和李白在喝酒聊天时,元道士说,玉真公主好像是来青城山游玩散心的,一定是在宫里待得寂寞了点!李白说,我可以赋首诗给玉真公主吗?元道士说,明天玉真公主要往我们大殿来做道场的,我可以在路途上的花心亭小径上,引荐你赋诗给玉真公主。李白非常高兴,他说,元道士,我昨夜就作诗一首,正待献上!

青年李白非常钻营,面露喜色。

第二天的早上,李白拿着早已写好的《觐见玉真公主赋诗》手稿,等候在花心亭。一会儿,玉真公主和她的女侍正从卧室出来往道观里去。还没有走到花心亭时,道观里的元道士即闻声出来,迎接玉真公主的驾到。正好在花心亭处,元道士向玉真公主建议亭中小憩。一旁等候的李白见机,跪拜于玉真公主前,献上颂诗一首。

女侍把李白的献诗《觐见玉真公主赋诗》接过,递给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本来心情落寞,未曾想在此道观里有后生献诗,欣然接收。玉真公主在道观里坐禅修炼时,其实她的心思已经不一。她叫女侍打听这个赋诗的李白,哪里人?会否弹琴?有否家室?没有想到女侍早已知悉李白情况,告知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听了非常满意。

这时,玉真公主她已经无心待在青城山里修行了。冬天,青城山上的生活极度清苦寒冷。道士元丹丘送别玉真公主下山。在分别的时候,玉真公主请道士携李白过年后来长安往。元道士叩拜答谢。

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崇信道教,玄宗朝的时候出家为道士,法号无上真人,后来又赐法号为持盈法师。玉真公主以皇室贵戚之身出家为道士,这在唐代社会并不少见,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

唐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巩固、神化自己的政权,追认道家的始祖老子李耳为李唐宗室的祖先,将道教定为“国教”。唐太宗还专门下诏书将道士排在僧尼的前面:“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令道士在僧前诏》)后来还将道举作为一个考试类型列入科举考试之中。这样一来,道士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就很高了。

道教与道家思想在唐代非常兴盛,唐代的统治者,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都与道教人物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司马承祯,就曾受到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皇帝的召见及厚待,皇帝们不仅向他请教长生不老之术,也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道教是唐朝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思想潮流,皇帝之所以高度关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是基于整个唐王朝的政治利益。换言之,道教思想、道家活动、道教人物与唐代政治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或者可以说道教本身就是唐代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话说王维,唐玄宗时兴建大明宫纳贤天下。时山西才俊青年王维来到首都长安,赋诗献艺。王维才艺出众轰动长安。一日,王维因宫廷内侍的推举,进入大明宫向皇帝献诗。晚宴上,王维当众咏诗一首,玄宗欣然,当即赏与美酒。一旁玄宗帝妹玉真公主亦一见倾心。

王维得宠后游走在各宫府中。内侍也为王维的琴艺向玉真公主讨好。不久,王维青年才俊常常出入玉真公主府里。玉真公主向来笃信道教而未嫁,但是,美男的琴声萦绕在前不免使她心旌荡漾。见玉真公主临时起意,内侍勤缀,使得王维日夜弹琴于玉真府里。

自此,玉真公主常在玄宗帝前夸耀王维才艺。玄宗帝知道妹妹内心里喜欢琴艺,喜欢美男,而且王维还会赋诗让玉真公主迷倒,玄宗帝不久命内侍让王维居住于内府里,同时让王维掌管内府的乐班。王维不久获得一套朝廷的官服。王维虽然感恩玉真公主,但是他的内心里有着诗人的狂傲不羁的秉性。

王维渐渐的厌倦了每日每夜的,在一个道教狂的女道士帷帐里,向她献艺,博取她的欢心。王维诗人的气质慢慢的傲视权贵起来。虽然王维晚上都要到玉真府里,让玉真公主排挤寂寞,赏玩美男和琴曲,但是,白天王维是他真正的艺术家的生活。他带着宫廷里的乐班排演晋腔戏《黄龙行》。在乐班里有个唱晋腔戏的乐女,也是从市井纳贤来的民女,王维悄悄地与这个民女私定终身。

玄宗帝和大臣们又一次大明宫里,观看内府乐班演出的《黄龙行》。王维担任首席琴师,女演员的主角就是由那个民女担纲主演。由于内府没有对《黄龙行》进行内容审查,戏中的一演员唱戏的戏服,竟然和皇帝的龙服相像。看了一半,玄宗帝非常不悦,命令人停止演戏,销毁戏中的相似的龙服。同时,王维的官服也被皇帝收回。

王维有几日晚上没有去玉真公主的府里。内侍告诉玉真公主真相:王维和民女早已订婚了!玉真公主如闻晴天霹雷,她恨王维暗地里与人订婚,她恨王维无情无义。玉真公主一气之下叫人连夜把王维贬出宫去。内侍当夜撬开王维在内府的卧室,没收其财产,扔掉其琴谱、诗抄和衣服、被子等于宫门外。

王维夜半回府被拒门外,看见扔地上的自己琴谱和衣被,明白自己的罪过。不日,王维带上民女从长安出发,到山东去看管粮仓。宫中无王维,玉真公主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玉真公主沉闷了几个月后,跟玄宗帝提出,她要去修道,去蜀地的青城山。

在王维两口子往山东的路上踉跄行时,玉真公主的皇家马队走在通往青城山的蜀道上。坐在轿子里的玉真公主青脸失笑,郁郁寡欢。她想到那个日日夜夜花间弹曲的美男,被贬到如此偏僻的地方去,她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一日侍从建议玉真公主游览青城山解解闷。

没想到的是,玉真公主从青城山回到长安,在山东粮仓任职的王维,也携家眷回长安。王维一到长安,就接到唐玄宗的重新任命,继续在内府宫廷乐班任职。过了两个月后玉真公主终于也回到了长安。玉真公主回到宫里的当天,就在自己的府里接见了王维。王维通过山东的洗练已经反省了很多,他跪拜请玉真公主原谅他的过错。他愿意待在宫中侍奉公主。入夜,王维留于玉真公主卧室两人琴瑟和谐,云雨巫山。就在玉真公主和王维重好时,一名内侍来告诉玉真公主说,青城山元道士及李白两人启程赴长安来了。

玉真公主不疾不徐,她要内侍安排人马,去迎接,暂住位于长安郊外的玉真别墅。这个举动当然王维知道,是自己突然返回长安来乱了玉真公主的好事。如果他不在,则玉真公主就可以直接把那个道士和李白迎接至长安宫中。虽然旧火重燃,但热烈的程度已难当年。这个时候玉真公主已经心存两个男人,她箱底的《玉真仙人词》给王维读过,王维当然觉得自己已经像是号外的人物了。王维没有明显的表示醋意但他不愿终日游狎宫中府里。况且,眼前这个“小姑独处”般玉真公主,已失青春年华岁月的风韵和情趣。

王维不久为边塞劳军之名而离开玉真公主。他清楚,而今的玉真公主已陷入道教的虚无和妄念中。去边塞前,王维终于知道,玉真公主的心上人李白,已经在她的华西别墅借住了有一两年了,期间玉真公主有几次悄悄地去别墅私见了李白。两年后,李白才有机会来到来到了大明宫任职了。

其实李白来到长安大明宫的表现乏善可陈,他的诗人的傲慢和清高,很快毁了他的仕途梦想。公元742年,李白42岁,他在朝廷翰林学士任职,期间有两件事情他自讨没趣。一是在一次宴席上让唐玄宗亲手为他拿起调羹勺汤;二是有次在朝廷上叫宰相高力士给他脱鞋。这两件事都是非常出丑而危险的,足见李白得宠非凡,以至骄狂。最出丑和危险的还有,李白在三年朝廷翰林上班,常常烂醉如泥,让玉真公主空有欢喜。公元744年,李白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离开了真心喜欢、抬举他的玉真公主,从此开始了长达11年的漫游四方。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次年李白在庐山投奔了李璘集团,后来李白惹上了麻烦,被朝廷流放到夜郎。这一年,玉真公主正式出家为道,到敬亭山。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被大赦赶回武昌家里,他得知他的玉真公主在暗中拯救他,为了他的流放而离开朝廷的出家的,他想念玉真公主,而且他得到了一个消息:王维已经死了,他可以不用忌讳什么去找玉真公主了。虽然那时玉真公主已经六七十岁了,但李白从心里越来越感恩他的玉真公主,他非常歉疚自己当年在翰林让玉真公主深深的失望的表现和过错。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恋情,或多或少地,是被他自己的狂傲断送的,也可以说是被他的情敌王维葬送的。

直到晚年,一直在金陵、当涂游览,但他常常出没在他仰慕的敬亭山。李白晚年有七次来敬亭山,只是因为山上一座道观里有个女人,玉真公主!李白的结发夫妻早年在济宁的时候就过世了,后来就没有过很明确的老婆,填补这段很长的空白的,应该有个女人的,否则他很难写出诗的;偌大的一座山只有李白一个人享有了,是多么豪爽的事。李白晚年蛰居于安徽当涂时,才有幸在一座有道观的敬亭山上,陪伴玉真公主。他悔过了自己的一生,他好几次跟错了人,愧对于爱他的女人。现在,他年老了,才独自拥有他的玉真公主是幸福的事,他的诗《独坐敬亭山》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真公主终身未嫁就在安徽的敬亭山的道观里从道至老,她常常在清苦的道观里回忆大明宫时的岁月,回忆美男子王维:或许他能回心转意的话,她会下嫁给他,日日“花间弹曲”有多好啊!她也回忆在翰林学士里的李白:或许他写的诗比他的人浪漫!玉真公主暗地里还会常常窃喜:啊,我曾经拥有了两个有才有貌的男人,前世修得!

玉真公主死时75岁;而她死的那年,李白也在敬亭山下的宣城“捉月而溺”,大有“不求同日生,只求同日死”的浪漫味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