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天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9月10日是第15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是“用您一分钟,挽救一个生命”。

世界自杀预防日: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如何预防可减少悲剧?

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从全球范围来看,自杀在众多死因排序中高居第13位。

世界自杀预防日: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如何预防可减少悲剧?

“世界预防自杀日”由来

“世界预防自杀日”(WorldSuicidePreventionDay),是由创建于奥地利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开始设立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Ringel于1960年在维也纳成立的,1996年后总部改为轮流制,现总部在法国。

世界自杀预防日: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如何预防可减少悲剧?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关于自杀行为的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9月4日公布首份关于自杀行为的报告,呼吁将防范自杀提升至全球公共卫生和公共政策议题的优先考虑范围,并呼吁社会各部门协同努力应对自杀这一公共卫生问题。

这份题为《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的报告指出,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多数为男性。自杀死亡人数已经超过战争和自然灾害致死人数之和,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报告显示:

①自杀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

②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群自杀率最高;

③约75%的自杀行为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④在高收入国家,自杀的男性人数是女性的3倍;

⑤在全球范围内,服药、上吊和开枪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

自杀,这个敏感的话题,极端的行为,需要的是全民关注,如果能及时发现身边的自杀“线索”,也许你就能成功挽救一条生命。

世界自杀预防日: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如何预防可减少悲剧?

自杀危险因素有哪些?

1、死前两周抑郁程度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在自杀人群中占不小比例。

2、有自杀未遂既往史

过去有自杀史的人,其再自杀的风险较高。大多是伴随影响自杀的其他因素或原因,如本人患精神疾病、长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等。

3、死亡当时的应激强度大,死前两天有剧烈的人际冲突

突然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可能因为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

4、患有长期慢性疾病和严重疾病

这类人群难以忍受病痛带来的各种煎熬,可能被疾病“拖”死或“吓”死。

5、酒精成瘾

心中愁苦,用酒精逃避痛苦、压力和现实。

6、家人、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周遭的人自杀,给有同样痛苦的人产生示范和煽动性效应。因而,尤其是在学校,要谨慎处理自杀行为。

世界自杀预防日: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如何预防可减少悲剧?

自杀有哪些征兆?

“自杀”可能是最让人惋惜的生命终结方式,其实,很多看似突然发生的自杀事件,之前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结合美国MSN健康网站最新发布的消息,以下几个细节最值得留意。

1、常说自己一事无成、一点希望都没有或“对生活已经绝望了”。总说这样的语言,说明他情绪低落,失去信心。

2、暗示性地表示“我的苦难马上就会过去了”。这往往说明对方心情复杂,希望寻求到帮助或者解决办法。

3、与人谈论一些自杀的方法,甚至开一些自杀方面的玩笑。比如,“哪种方法不痛苦”、“我死了大家都好了”等。

4、情绪突然放松和平静,感觉“什么事都看开了”。这些人通常情绪受挫,表现出明显的烦躁、不安。可做出自杀的决定之后,反而变得平静,让周围的人误以为他“想开了”。

5、躲起来,不想见人。他们可能避开朋友或亲人,自己找个地方准备离开。

6、把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为了安排好后事,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在乎的东西托付他人,比如宠物、收藏品等,一件件交代好。

7、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告别。可能会挨个跟很久没有联系的老同学见面,说出“下次见面可能没机会了”这样的话。

8、写遗书或类似的文字。除了遗书,还可能在日记、博客上提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9、穿一些特别的衣服,或者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比如,突然爱穿红色或者很另类的衣服,或者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世界自杀预防日: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如何预防可减少悲剧?

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行为要怎么办?

WHO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和北京回龙观医院,面向社会首次发布“自杀预防及干预自救准则”,并倡议全社会了解、学习该准则,警惕自杀预警信号,学会用“七要七不要”的原则科学干预,呼吁每一个公民:“无论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现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人,请务必,用您一点时间,对他施以援手,挽救一个生命。”

依据“七要七不要”的原则:

1、要充分重视信号,将干预付诸于行动;而不要忽视信号甚至以为是在开玩笑。

2、要勇于讨论自杀话题,谈论就是一种支持,躲避反而让其绝望。

3、要对自杀想法给予理解,说教式的劝说无济于事。

4、要认真帮助其分析面临的问题,刺激的话语起不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只能促使其立刻自杀。

5、有人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支持,让其独处不仅不能让其冷静,反而会使其感到孤独。

6、要保护其隐私,但不等于可以隐瞒。

7、时间不是缓解自杀意念的良药,要及时治疗干预,等待只能贻误时机。

世界自杀预防日: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如何预防可减少悲剧?

国际上自杀的三级预防模式:

一级预防是指为防止引起致命后果的行为而采取的措施,目标在于降低自杀死亡率,这些措施包括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控制枪支、家用煤气和汽车排出废气的去毒化处理、有毒物质获得途径的控制、缓和新闻报道等。

二级预防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其措施包括自杀或危机干预机构的建立、控制造成自杀的便利途径、加强急诊服务等。

三级预防则指对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自杀,其措施包括:

(1)心理咨询和早期危机干预;

(2)加强对高危个体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3)开展对导致自杀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并通过诸如职业训练、提高教育文化水平、调整易导致自杀的亚文化心态等措施以尽量减少环境文化对自杀观念或行为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预防自杀和矫正歪曲的行为方式。

开展自杀原因和自杀预防的研究工作的协调工作,有效地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非常重要性,为不同种类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自杀高危人群,监测普通人群的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特征。

链接:

历年世界自杀预防日主题

2016年——联结、交流与关注

2015年——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2014年——防止自杀,联系全世界

2013年——歧视:自杀预防工作的绊脚石

2012年——全球预防自杀:加强保护因素,唤醒生存希望

2011年——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

2010年——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全球携手预防自杀

2009年——社会文化因素与预防自杀

2008年——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

2007年——终生预防自杀

2006年——理解激发新希望

2005年——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2004年——拯救生命,重建希望

2003年——自杀一个都太多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其中若有文字或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