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除了‘爱’还有‘帮助’”。

  这是国家第五个扶贫日当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双百工程”联帮联扶座谈会上谈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也是西电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过程中“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

  数千万的贫困人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超强部署,在全国范围全面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以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为代表的“姓党、爱国、为民”的西电人勇于担当,下大力气投入到国家的扶贫攻坚战略部署中,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画卷上描绘着属于西电的精彩一笔。

  定点帮扶蒲城

  抒写高校扶贫的“西电经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1949年毛主席为西电开学典礼的题词,也是西电人的办学宗旨。在“爱国为民”西电精神的感召下,2013年,学校定点扶贫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西电人达成了集体共识——脱贫攻坚是中央的委托,更是高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也正是从2013年起,学校作为承担国家定点扶贫任务的4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结对帮扶渭南市蒲城县。

  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校长杨宗凯等校领导多次前往蒲城,走进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涉农企业、产业园区、支教中学等地,访贫问计,与蒲城县干部群众一起,探究贫困根源、谋划致富出路。

  “定点扶贫工作对学校来说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文化传播等工作发展的需要。”郑晓静多次表示。

  教育帮扶是西电定点扶贫的启动点。西电以“一院一品”对接蒲城的“一镇一校”,西电各单位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推进精准扶贫,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实现校地共联共建,开展与自身相适应的支教、教学、基地建设等帮扶工作。如,每年设立奖助学金10万元,对当年的贫困生和优秀生分别给予奖励和资助;以援建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开端,学校向蒲城多所中学捐赠安装了多媒体触摸式教学一体机,捐赠书籍、文体用品等物资价值合计超过100万元;面向蒲城乡、镇、局、处室的数百名科级干部开设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班,面向致富带头人开办中小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定期到西电基础教育集团跟岗挂职培训制度;学校依托校友“小满良仓”电子商务团队,采用上门授课和实操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累计组织2期电子商务特色产业扶贫培训班。

  产业扶贫是筑牢贫困地区经济基础的重要一环。学校通过校地深入对接,先后在蒲城建立2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引导学校科研技术和科研成果与贫困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学校帮助闫家村在渭北旱塬上引入金银花的种植,通过近五年的持续帮扶,学校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百万元,学校驻村第一书记协助引进帮扶资金超过500万元,2017年底已实现丰产田3700余亩,金银花产业已成为蒲城县三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全县计划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超过万亩,闫家村从“后进村”一跃成为“明星村”,600余农户直接受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实现脱贫。

  科技扶贫是西电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较为擅长的方面。2015年,西电计算机学院刘志镜教授团队组织研发的“农掌门”正式上线。经过在蒲城近三年的实践和应用,合计为用户解决农业问题20多万个,辅导果品产业蒲城酥梨20余万亩,蒲城西甜瓜种植超过17万亩,建立酥梨、苹果、瓜菜等扶贫产业基地5个,对本县1300户种植贫困户精准跟踪指导“保姆式”“手把手”服务,在精准脱贫、移民产业发展、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县域经济发展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掌门”已被陕西省列为“秦云工程”“农业云”建设内容,获得渭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由于平台惠农实效明显,项目受邀登上央视“创业英雄汇”,现场爆灯,成功融资1000万。

  人才扶贫是撬动扶贫工作上台阶的重要支点。学校加大选派优秀干部支持力度,坚持选优配强扶贫干部,目前选派1名同志挂职蒲城县副县长协管扶贫工作,1名同志担任蒲城县闫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学校依托在蒲建立的23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累计开展活动数百次,千余名师生参与,同时,从2015年起每年选派4名优秀研究生到蒲城支教。

  文化扶贫是为贫困地区提供精神动力的必要举措。西电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赴蒲城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学校精心打造的首个校园文化精品——《长征组歌》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1000余名来自蒲城各区县的中小学师生代表及当地群众共同欣赏了西电大学生艺术团师生倾情打造的音乐盛宴。

  此外,西电各单位积极参与,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形式开展扶贫工作。学校招办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高校农村单独招生专项计划,连续累计从蒲城招收特定贫困生13名;学校人文学院设立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蒲城基地,汇聚了省内外专家学者为蒲城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2015年元月与蒲城县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蒲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为蒲城的旅游产业发展构筑蓝图;经济与管理学院专家团队承担了蒲城县人民政府十三五规划部分内容的起草和课题研究;后勤服务集团与蒲城县畜牧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蛋禽肉、米面油、瓜果菜副食品供应基地。以校地共建、市场合作形式,拉动和推动多个农业产业合作社发展;空间学院引入社会公益资金建立了“梦想教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了首次“蒲城县贫困学生赴西电游学计划”等。

  2017年底,国务院对310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进行了首次全面考核,西电获得最高等次“好”(全国仅10所高校获此等次)。

  结对帮扶白河

  续写高校扶贫的“西电新篇”

  2018年5月,按照陕西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安排,学校承担陕西省“双百工程”联帮联扶安康市白河县工作任务,共同推进白河县脱贫攻坚工作。

  10月17日,凌晨六点出发的郑晓静,赶上了北京到十堰的航班,下了飞机再驱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西电对口帮扶的国家深度贫困县——安康市白河县。

  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总会计师谢军占一行深入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际情况,走进村镇一线、乡镇企业、地方中学实地了解白河具体帮扶需求,并与白河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全成、副县长杨平,以及相关局办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

  崎岖颠簸的山路、刺鼻的生态肥厂、冰冷的杏鲍菇库……深入一线考察调研的郑晓静一行全然不顾,详细询问着扶贫产业的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经营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等相关情况,了解具体扶贫需求。

  郑晓静在与白河县领导及相关局办的座谈会上指出,西电在蒲城的扶贫工作实践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帮联扶白河县虽然任务艰巨,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她对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有压力也更有信心,一定会为白河县脱贫攻坚贡献西电力量。座谈结束后,郑晓静在当晚召开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就进一步推进学校扶贫工作,以及配合做好扶贫工作专项巡视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为续写高校扶贫的“西电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链接:

  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将扶贫工作作为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引导师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师生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学校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真抓实干,广泛动员,全校上下100多次深入对口贫困县,扶智扶志,扎实落实教育帮扶、人才帮扶、文化帮扶、民生帮扶、志愿帮扶等八大帮扶工程,引导各种优势资源向贫困县流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相关新闻如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