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茅以升戴传蕙和女儿)。(茅以升和权桂云)。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文:老张在路上

人生在世,无论如何,总做不到十分圆满,即便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也无法真正做到十全。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女作家张爱玲说的更加透彻和无奈,她说,生命是华丽的袍子,上面长满了虱子。

科技大师茅以升波澜起伏的一生,正好是这些名人名言的注脚。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01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

从来没有人质疑茅以升在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非凡贡献,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在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之前,在华夏大地上,还没有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

郑州黄河大桥是比利时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造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造的,蚌埠淮河大桥是英国人造的,沈阳的浑河大桥是日本人造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造的……

中国有悠久的建桥历史,做为桥梁专家,茅以升对这一点,了解的比一般人更多。

钱塘江自古就是一条凶险之江,在过去,杭州人若说起某件事绝对办不成时,就会说:除非钱塘江上架起一座大桥。有的外国工程师也说: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血气方刚的茅以升矢志不渝,经过两年半的开工修建,大桥于1937年9月建成通车。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茅以升以自己在现代桥梁建造中的卓越贡献,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写作的《中国石拱桥》发表在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上后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在沿用。

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在《桥梁专家茅以升》一书中指出的:“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毛泽东曾称赞茅以升:“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个文学家。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02

茅以升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背后,他的婚姻和情感世界,却是一言难尽,苦辣酸甜,百味杂陈。

法国华裔媒体人茅青曾写有《我们家的人和事儿》一书,对茅以升的家庭、婚姻、爱情进行了深入描写。茅青是茅以升弟弟茅以新的外孙女。

茅以升祖父茅谦(1848—1917),原名为茅戊年,字子贞,号肺山,学名茅谦,江苏镇江人。近代报人、水利专家。

茅谦次子乃封到日本学习军事,结识新军九镇统制徐绍桢,追随徐参与辛亥革命。另一子乃登曾任革命军江浙联合军司令部秘书部副部长。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乃登就是茅以升的父亲。

茅乃登有三子一女。长子茅以南,早年留学日本,长期从事铁路、公路工程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去世。次子茅以升。三子茅以新1902年出生,1922年毕业时因成绩优秀,公派留学美国,入普度大学。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

茅以新长子就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茅乃登女儿茅以纯,1905年生,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主修钢琴。1941年死于伤寒。

茅以升和夫人戴传蕙的婚姻是由父母做主定下的,那年茅以升16岁,戴传蕙17岁。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03

戴传蕙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诗书之家,父亲戴祝尧,终身以教书为业。戴家同茅家有亲戚关系,戴传蕙的三婶是茅以升的姨妈。正是通过这位姨妈的撮合,二人结下了姻缘。

戴传蕙知书达理,写得一手端丽的小楷,性格温和。身材高挑,气度娴雅,脸庞圆润甜美,茅以升一见面就非常喜欢。1912年,两人正式结婚,结婚时茅以升送给妻子的礼物是沈三白的《浮生六记》。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结婚后茅以升回到唐山读书,毕业后又去美国留学,妻子戴传蕙独自带着长子茅于越在婆家过着大家庭生活。

1920年年初,茅以升回国,被聘为唐山交通大学教授。次年才来接戴传蕙和儿子茅于越以及初生数月的女儿茅于美去唐山,开始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茅以升工作频繁变动,从1920年到1949年,29年之间,南来北往,迁徙如家常便饭。戴传蕙跟着茅以升,住过的城市就有唐山、南京、北京、天津、镇江、杭州、长沙、桂林、贵州平越(今福泉县)、重庆、上海等,所租赁的房屋竟有27处。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总有一个牺牲的女人。茅以升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勤于外事,疏于内务,向来不问家事。工作变动,举家搬徙,往往“事发突然”,戴传蕙的操劳可想而知。租房退房,运送购添家具,重起炉灶等等诸般杂条已够劳累,而他们有6个孩子,退学转学,不能延误学业更是搬迁中的头等要事,都要靠戴传蕙一人精心安排。

1933年春天,茅以升接到杭州老友来信,要他去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茅以升是学桥梁工程的,一直没有机会去参加造桥,这次居然请他去造这样一座大桥,他非常兴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茅以升辞去北洋大学教授之职,暑假之后赴杭州就任。戴传蕙再次扶老携幼迁离了居住不到两年的天津,搬到了杭州。

钱塘江江面辽阔,风波凶险。江底的泥沙深厚非常,水流冲刷,江底变迁莫侧。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造桥,冒险的性质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之前,茅以升在1930年曾经做过江苏省水利局局长数月。那年江苏省闹水灾,堤防决口,灾民逾万。茅以升目睹水灾惨状,引咎自责,辞去局长之任,而就北洋大学之聘。

那次水灾事件,让戴传蕙饱受虚惊。这一回,建造钱墉江大桥,大桥建造过程中,时有险情。戴传蕙忧虑失眠,抑郁焦虑,竟患上精神分裂症。戴传蕙常常自言自语,大桥不会修成的,即使修成将来也不会善终。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后来真被她不幸而言中了,1937年11月上海战事爆发,钱塘江大桥被炸断,蒋介石希望借此拖住日军进攻的步伐。晚年的茅以升说过亲手炸桥时的心情,“就如同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一般。”

戴传蕙担心茅以升会完不成桥梁工程大业而患病,好几年中医西医诊治都不见效。

1946年抗战结束后,茅以升接到了修复大桥的命令。戴传蕙听到这个喜讯,一块大石头落下地,她的精神分裂症竟然痊愈了。

病好后,戴传蕙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戴传蕙替茅以升收发书信,按待来访者,管理一应杂务。茅以升回家,看见桌上整整齐齐的报刊、文件、书信以至电话内容的小条子,就满意地夸赞她是个称职的好秘书。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以升戴传蕙和女儿)

04

1946年,茅以升偷偷娶了20岁刚出头的权桂云,两人还生了一个女儿茅玉麟。

权桂云1925年生于苏州,比茅以升小29岁。权桂云父亲曾在苏州某警察局当过局长,但因肺病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姓郝,独自带着五个女儿艰难生活。为了拉扯几个孩子长大,母亲帮人做针线维持生计。

权桂云是家中的老四,性格温顺,外表秀美,身材娇小,操一口吴侬软语。1946年,茅以升当时在上海工作,妻子戴传蕙在南京,处于两地分居状态。茅以升经一位朋友介绍同权桂云相识,见到权桂云后,他立刻对眼前这个妩媚端正的女孩产生了好感。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以升和权桂云)

尽管年龄悬殊,权桂云也非常喜欢茅以升,觉得茅以升对人和善,脾气好,会心疼人,又会讲故事,非常幽默。权桂云文化不高,却温柔体贴,忍辱负重,安于现状,从不提任何过高的要求。

本来茅以升与权桂云的婚姻生活是隐蔽状态的。这在新中国成立前可以理解,也不会有人过问。茅以升对妻子戴传蕙隐瞒了又娶了房小夫人的事,所以家中一直相安无事。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向组织交代了他的“资产阶级生活”(也就是娶了外室的情况),同时也不得不向戴传蕙坦白这一事实。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以升戴传蕙一家人)

戴传蕙从未想过丈夫娶二房,她沉默了。从此在后辈眼里,老人总是眉头紧锁着,心事重重,好像没有高兴过。

1967年1月12日深夜,一群小将敲开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大门,在院中呼啸而过。戴传蕙大受惊吓,以为是来抄家,彻夜惊恐不能成眠。

清晨,茅以升叫她起床,却无答声,掀开被子一看,见戴传蕙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情知不对,赶忙打电话叫急救车。等到车来,医生把脉听诊后说心脏已经停止跳动,没有救了。终年72岁。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以升和女儿)

05

戴传蕙去世后,1968年,权桂云和女儿搬到了茅家,料理家务,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但是她们没有料到的是,茅以升的子女和亲友很难接受她们。

茅以升的子女也认为权桂云是一个好人:她脾气温和,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子女又难以接受父亲曾有外室的事实,他们认为是父亲造成母亲的痛苦并过早离世,父亲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茅以升共有五女两男,同戴传蕙育有六个子女,同权桂云育有一女茅玉麟。茅以升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载了每个子女各个阶段的情况。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以升和权桂云)

茅以升长女茅于美曾回忆说,父亲与其他人不同,从不把家小丢在一边,而是每次调换工作都要全家一起跟着他走。他愿意同全家人在一起。每个子女的入学、工作、婚姻、家庭等情况他都非常关心。特别是对长子茅于越有求必应。

茅以升19岁就有了长子茅于越,由于后来茅以升出国留学,茅于越主要由母亲戴传蕙带大,同母亲的感情自然也更加深厚。茅于越1949年起就在联合国所属的国际电讯联盟工作,解放后他仍旧留在瑞士联合国机构工作。

1972年,茅于越夫妇便带着女儿回国探亲。那时权桂云与女儿茅玉麟已经搬来同茅以升住在一起。茅于越夫妇向茅以升表示,只要权桂云在家,他们便不肯进家门,非要权女士离开不可。茅以升因此非常为难。此次,虽经反复调节且茅以升苦苦恳求,茅于越最终没有原谅茅以升。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自从茅以升偷娶外室的事情暴露,他的家庭生活就变得非常痛苦。茅以升的小女儿茅玉麟回忆说:“母亲就是因为很清楚父亲受到的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她的心情也非常忧郁。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冲她来的。母亲是一个不会反抗的人,逆来顺受,但也许不会反抗更好,如果天天反抗吵闹,我父亲可能更不好受。她还是个非常勤俭克己的人,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母亲每年都会说:‘明年不死我就做一件棉袄。’因为她身上那件黑棉袄穿的时间太长了。可是直到死她也没有做成新棉袄。”

1975年,权桂云因心情抑郁而病逝。

1987年,茅以升因发高烧住院,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主要是小女儿茅玉麟。几十年过去了,茅玉麟仍旧清楚地记得陪伴父亲度过的最后时光。

茅以升:科技大师华丽生命的袍子,也曾经长满了虱子

茅以升一直念念不忘大儿子。据亲友回忆,在他病重住院时,本以为茅于越会原谅他,会给他写封信,但儿子一直没有来信。

1989年,茅以升病危,弥留之际始终念叨着儿子茅于越,无计可施的家人们最终想出了“善意的谎言”:他们编造了一封茅于越的来信,茅老捏着这封信告别了人世。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