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半岛方面,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打破了半岛均势,新罗王国在大唐支持下终于统一半岛,终结了连续数百年的前三国时代,建立起新罗王朝,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公元655年(高宗永徽六年),新罗国派使节向大唐朝廷告状,说高句丽、百济、靺鞨连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文/老张在路上

01

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有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个政权。其中,高句丽名声最大,军力最强。隋炀帝亡国,原因之一就是征高句丽,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对高句丽“遗使称臣”不感兴趣,对臣下说:“高句丽虽臣于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唐太宗时,高句丽内部政变。不久,高句丽、百济二国联合,大举进攻新罗。新罗难以抵挡,向唐朝乞援。众臣商议,最后李绩力劝征辽。此次征伐高句丽,因为唐军将士大都来自关中无法适应辽东寒冷的冬季,而唐军的后勤运输也因辽东寒冷的冬季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唐太宗被迫班师。

到了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本来准备集三十万大军,以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一举击灭高句丽。不料,因太宗病逝而作罢。

公元649年,李世民第九子,晋王李治继位,为唐高宗。

唐高宗继位第十一年,即公元660年。大唐王朝和倭国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真刀真枪的较量。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02

公元655年(高宗永徽六年),新罗国派使节向大唐朝廷告状,说高句丽、百济、靺鞨连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

三国中,高句丽的地盘在现在朝鲜半岛的北部。百济在半岛西南部,新罗在半岛东南部。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顶不住了,只好又一次向大唐朝皇上求援。

唐高宗一开始并不愿介入三国之间的战争。但新罗和大唐关系很好。唐高宗于是就下诏给百济王劝和,百济仗着有高句丽这个大后台,就没理睬唐高宗的诏书,继续进攻新罗国。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唐高宗诏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率兵攻讨。

这次征战过程不再细说。总之结局是: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苍惶遁走,逃入一个小城躲避,被苏定方唐军团团包围。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趁父兄外逃,自立为王,率众固守百济城。

在大唐军队的围困下,扶余泰出降。

灭百济后,唐朝大军撤离回国,留下郎将刘仁愿率数千唐兵留守百济城,并派左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赴任半道上,王文度病死。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03

王文度病死异国,刘仁愿统兵孤悬海外。百济旧将鬼室福信觉得反击唐军的机会来了。

鬼室福信联络了一个百济和尚道琛,兴兵作乱。他们也知道拉大旗作虎皮的道理,想起在倭国有一个做人质的王子叫扶余丰。就派人到对马海峡对岸的倭国请求援助,并将扶余丰迎回做百济王。

当时的倭国是齐明天皇当政,齐明天皇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实际当家人是她的儿子中大兄皇子。

扶余丰回到百济,竖起大旗,和鬼室福信一起带兵包围了刘仁愿留守的百济城。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唐高宗接到战报,下诏:任刘仁轨检校带方刺史,统王文度旧部与新罗军合势救援刘仁愿

唐军和新罗联后,一路厮杀,直扑百济城。百济军不敌,退保任孝城。

百济这边,不久鬼室福信杀了道琛。新王扶余丰又杀了鬼室福信,然后派使节往高句丽和倭国请兵,对抗唐军。

日本那边,中大兄命死党藤原镰足留守朝中,让他母亲齐明天皇御驾亲征,征调全国各路兵马,浩浩荡荡来救百济。齐明老太太刚到福冈就病倒了,加上九州天气炎热,军中瘟疫盛行,女皇撑了两个月,在朝仓山行宫驾崩。

中大兄只得自己亲自上前线,指挥战事。

唐军方面,此时也派出援军,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所部七千余人,与刘仁轨会师。于是,决战开始了。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04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八月,唐军本来要先攻水陆要冲加林城,刘仁轨说:“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

孙仁师、刘仁愿外加新罗王法敏带陆军进逼周留城,而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率水军自熊津入白村江,朔流而上,夹攻周留。

当刘仁轨的水军到达白江口的时候,遭遇了倭国大部队:“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

唐军百七十艘战船在刘仁轨指挥下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

此战唐军参战人数1.3万人,倭国参战人数4.2万人。新罗、百济各5000人。唐军战船170艘,倭国战船1000多艘。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八月二十七日上午,倭军先耐不住,冲向唐军船阵。当时唐倭两国的造船技术相差太大,两军现役战船不止一个代差。唐军战船高大坚固,倭国小船根本不是对手,双方战船一接触,倭军立刻处于劣势。

倭将各率本部战船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军。刘仁轨见倭军军旅不整,蜂拥而至,便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战船围在阵中。倭军被围,战船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

接下来就是一边倒地歼灭战了。

《通鉴纪事本末》写到:“(唐军)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率众降”。《日本书纪》则写到:“日本水师舍身突入唐阵,唐军从容左右迎击,纵火焚日船。。。。。。须臾,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甚众,舮舳不得回旋。”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05

白江口之战带来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东北亚政治局势。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朝鲜半岛方面,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打破了半岛均势,新罗王国在大唐支持下终于统一半岛,终结了连续数百年的前三国时代,建立起新罗王朝,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日本方面,倭国经此次惨败,深知自己的国力远远无法与大唐王朝抗衡。从此放弃了与大唐一争高下的想法。

中国和日本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较量,日本此后服气一千年

公元701年,日本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低下身子向大唐学习,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遣唐使,向唐朝学习,全面引进中国文化。

唐风在日本生根发芽,日本终于迎来了“唐风文化时代”。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翻版。

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以国家名义对中国开战。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