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留下两首诗的人。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文/老张在路上

那天因为和朋友说到如今的诗坛乱像,忽然就想到唐代两个诗坛前辈来。这两个人,一个两首诗,一个一首诗。

01

先说留下两首诗的人。

这人叫张若虚,字、号均不详,扬州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张若虚的生卒年月,按《唐诗选》的说法,生于公元647年,死于公元730年。在唐代那个时候,活这么大,真是长寿老人了。早该拿到最高一档的老年生活补贴每月“十千”钱了。

张若虚也在体制内生活,他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兖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山东省直管,济宁市代管。现在是县级,在唐代州比县级别高。兵曹是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兵曹是管理军队人事任免,大概类似于现在副厅或正处级。

张若虚有朋友圈中有不少名人: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张旭,并且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在唐代诗坛,贺知章是个猛人。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

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高考状元。

贺知章自己是猛人,他朋友圈里猛人很多。他是好几个微信群里的群主,有一个群叫“吴中四士”。刚才已经说过,这个群只有4个人。外人花大钱请客也进不来。

贺知章还是“饮中八仙”群的群主。群员一共8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就当了群主。其他群友有王公、宰相,还有布衣。这个群里的主要活动就是隔几天就聚在一起“拼酒”,然后借着酒劲吹牛逼。

有个叫杜甫的晚辈,也想进群。李白本想让好朋友杜甫也进来,大家表决后,一致决定此群小众化,8人为止。

杜甫很生气,心想不让我进群,我写诗纪录你们的洋相,让别人看看你们这群为老不尊的家伙的私下都是什么模样: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饮中八仙歌》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诗歌理论家王嗣奭说:“此创格,前无所因。”

此诗一出,连李白喝醉了后,都禁不住要说:我连墙都不扶,就扶你,杜小弟弟。

其实,除了上面这两个群以外,贺知章还加入了一个叫“仙宗十友”的群。这个群比刚才那两个群都大,一共10人: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贺知章。

这个群因为里面有些神神道道的人,有些人还互相看不上,平时聚会、见面活动不太多。

贺知章在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86岁那年,贺知章死了。在唐诗江湖上,他留下了著名的绝技“剪刀手”,习成此武功的密藉是: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想当年,还是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那是他还不是网红,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听李白说自己是个诗人,就问他要新作看,李白就不好意思地拿出刚写的《蜀道难》,想不到贺知章看了,惊讶得下巴快要掉下来,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到了饭点,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又不好意思签单或打白条,怕被人举报,得不偿失。就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

贺知章哈哈一笑:身外之物,身外之物。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02

接着说张若虚的正事。

连江湖上的大牛李太白都要在多后还借助当年贺大人的金龟换酒典故,来表扬自己。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贺知章的名头有多么大。而张若虚能和他在一个群里混过,也肯定是唐诗江湖上牛逼烘烘的人物。

他的牛逼诗名叫《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除了这一首,张若虚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对镜后,才看到春晖。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

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03

和贺知章相比,金昌绪只留下一首诗,而且诗还很短,只有20个字。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大中以前在世。

“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号。从公元847年到860年10月,唐懿宗改元咸通止。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李炎驾崩,李忱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

李忱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在对外问题上,李忱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史家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诗人金昌绪就生活这个时代。死后,他留下了一首名为《春怨》的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明代诗歌理论大牛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属于此类;

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一个更加牛逼的和明朝著名官二代严世蕃有过节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这些诗坛的上一言九鼎的大诗评家如此看重的四句诗,应该真的是好诗了。

这首诗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黄梅戏《桃花扇》里,李香君和心上人百年好合后,第二天清早起来,唱道:“黄莺树上声声唱,才觉楼前好春光。”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她的晓梦吗?

这些,不必一一说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04

人总是要死的,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即便达官贵人们保健医生跟着,吃的是特供的没有污染的食物。只不过比一般人多活几十年。最后还是要死,诗人也不例外。

张若虚和金晶绪都要死了。死神快要降临的前夜,他们忽然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创作的诗歌来。想到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诗歌江湖的风风雨雨,如今,一切都要烟消云散了。

死去原知万事空。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可他们不甘心。唐代诗歌江湖,大牛遍地。那么多热爱诗歌的文艺青中老年,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那么多的诗人,那么多的诗歌流派:上半截、下半截;口水诗、放屁诗。

唐诗江湖风云录:两个诗人三首诗,谁敢以多为胜?

还有名篇:

《赶上牛车去要你》、《远看昆仑黑乎乎》、《再没柴也要蒸熟包子》,等等等等。

以下是我的推猜:

张若虚和金昌绪之所以传下来的诗这样少,是不是这两人生前把他们的诗集都烧了,他们不愿意再做诗人,不想和一些诗人为伍,嫌丢人?这两人都是爆脾气,有什么想法就实施行动。

在病榻前的南山木炭炉子里,张金两家的后人抢出了一共3首诗。

我仿佛隔空听到这两个人的大声说:别再叫我诗人,谁再叫我诗人我可要骂人了。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