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2009年12月,全国各地的建设精英齐聚伶仃洋,他们即将用智慧和汗水浇筑一项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创造中国桥梁史上新的奇迹。9年间,中国工程师们以“就高不就低”的技术标准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实力。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将珠澳陆路前往香港的平均时间由3小时缩短为30分钟,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9年间,有这样一群身着橄榄绿的身影,从开工动土的那天起就默默守护这项超级工程的平安建设,用热血和青春护卫地方经济建设。今天就让我们把视线投向这群武警官兵,分享他们9年间栉风沐雨护卫大桥建设的历程。

  

  深明大义,展过硬“红色”作风

  “只要发展有需要,打起背包就出发!”

  随着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开工仪式的举行,紧靠珠海拱北口岸的武警广东总队执勤第二支队红色前哨连营房用地被划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区域。而此时的执勤第二支队也正面临发展建设用地紧张的困难,部队的许多生活、训练、办公用地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的。只有刚刚建成的红色前哨连营房,现代化综合楼、军体馆、多功能影音室等“三基”工程最为完备,一直是其他单位学习和参观的标杆。

  面对“小我”和“大我”的抉择,红色前哨连的官兵二话不说,积极配合征拆工作,涉及征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全部无条件让出,官兵们从独立的滨海新营房搬进了茂生围80年代修建的老营房。

  步入红色前哨连的新营房,除了建筑稍显老旧,但是处处一尘不染,不见一点烟头纸屑,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挂满锦旗和奖牌的荣誉墙。荣誉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悬挂着“红色前哨连”的锦旗,这是1964年红色前哨连命名时,国防部授予的。同期命名的还有享誉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英雄连队。

  1964年6月1日,“红色前哨连”命名大会在公安部礼堂隆重举行

  1964年6月26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红色前哨连官兵代表

  

  恪尽职守,构筑牢固的钢铁长城

  港珠澳大桥在珠澳两地的落脚点位于珠澳口岸人工岛,这座208.87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与珠澳陆路通过珠海、澳门连接线相连,并且经一条施工便桥运送建设人员和施工建材。

  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和建设工地位于红色前哨连的边境管区内,红色前哨连官兵不仅要坚决打击走私、偷引渡等边境违法活动,还要保证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设。为此,中队根据实际情况,将1号哨前移至港珠澳大桥入口处,在人工岛上增派兵力构筑了由固定哨、巡逻哨、潜伏哨和智能监控于一体的防护体系。

  工作量增加了,而中队人手却没有增加,官兵们每天在工地执勤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特别是到了夏天,钢筋混凝土的建设工地上,最高温度能达到50摄氏度,再加上漫天尘土飞扬,那滋味可着实不好受。自嘲为“人肉吸尘器”的官兵们,一天下来不仅要喝光5大壶水,脸上身上都要蒙着一层厚厚的灰。

  经过大型工程机械的碾压,原本平整的道路早已变得坑坑洼洼、泥石满地,运送哨兵的执勤车辆不消一个月就要返厂大修。对于天天在数公里长的巡逻路上往返六七趟的执勤官兵,磕到脚趾淤青,脚底磨破化脓,都是常事。“虽然执勤比以前辛苦了,但是一想到是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做贡献,值!”战士刘明星这句质朴的话,道出了执勤第一线官兵的心声。

  

  便民利民,谱写动人爱民诗篇

  从1952年进驻广东宝安县(今深圳)沙头角,到1969年移防珠海拱北茂生围,红连官兵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尖兵。这54年来,红色前哨连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驻地也换了好几次,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由于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处于珠澳一线,根据规定,所有进入施工便桥的人员和车辆都需要办理《边境地区临时作业卡》。高峰期,每天进出人工岛的人员可达到3600多人次,车辆1800多台次,查验证件时耽误一丝一毫,都可能对工程进度造成不小影响。对此,中队专门将证件快速识别纳入到执勤岗前培训中,人员10秒内、车辆30秒内的查验标准,让每一名官兵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针对施工工人流动性大、办证时间长的问题,中队还在施工便桥桥头设立了临时办证室,只要持有合法证件,符合办证要求,工人就可以随时办证上工,一点都不耽误时间。

  去年8月,53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天鸽”让珠海整个城市海水倒灌,道路被毁、通信中断、人员受困、民房受损。而港珠澳大桥的驻岛施工人员全部安然无恙,工程进度未受影响,这全都得益于头一天晚上红连官兵不眠不休的战斗。

  台风前夕连夜撤离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施工人员

  红色前哨连不仅与港珠澳大桥人工岛8家参建企业签订了党支部联创联建协议,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还会邀请大桥建设者们来部队共同包饺子、吃粽子、话家常,将浓浓的节日氛围带给每一个节日期间坚守一线的工人们。

  官兵们和大桥建设者一同贴春联、迎新春

  

  展望未来,建设特区美好明天

  “一个国家筚路蓝缕、坎坷奋进到今天这一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你们这是最形象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这么走过来的,一国两制就这么走过来的。”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时对所有大桥建设的幕后英雄说。此时,观看电视直播的红色前哨连官兵们已热泪盈眶,多年来默默地守护与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喜悦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心情,港珠澳大桥俨然成为他们军旅生涯一座辉煌的丰碑。

  今年3月份,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区域的边境管理任务移交给了澳门海关,红色前哨连依然肩负珠海口岸区域的边境管控任务。

  珠海口岸项目占地107.33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出入境货检区、旅检区和口岸办公区、交通中心、交通连廊、市政及市政配套工程等,是全国唯一同时连接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口岸,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口岸。未来这里还将建设通关配套的旅游观光、免税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业态,这意味着边境管控的压力将成倍增加。

  面对即将面临的复杂情况,红连官兵们早有准备,在珠海口岸边境一线,已经建成了集高清监控、红外对射报警、广播劝阻、人像识别抓拍追踪等多功能的防入侵系统。新建的执勤工作室,可直接调取全市治安监控,配合高清云台监控和夜间探照,让偷渡、走私分子无处遁形。

  未来,将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等待着这支部队,他们也早已时刻准备着为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贡献他们的无限赤诚。

  记者:黎晓晖 黄中柱

  武警广东总队执勤第二支队

  1、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丨《鹭岛乘风起 强军逐梦圆》

  2、集结号丨武警黄金、森林、水电和公安消防部队已完成移交,海警队伍已整体划归武警部队领导

  3、熄灯号丨一名新排长赴高原之感

  4、将校点兵丨毕春景:提升政治能力 发挥组织功能

  5、这首MV,送给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士——张楠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魏国荣编辑:张彦、王化炜、别特、黄彬彬、李冬冬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