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张悟本是如何倒塌的


张悟本

“养生江湖”这趟浑水

你所不知道的张悟本


鄢良认为,告诉别人怎么吃饭,是不需要特别许可的。“既然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的话,那么他做了,你不能说他违法,这点他是没有违法的。”

“中医食疗第一人”

“绿豆10块钱一斤,超市都12块8了。”五月末的周六,北京管庄附近的一家粮店老板,边称绿豆边说,“我倒没看电视,听买豆子的人说,很多人都是看了电视然后跑来买绿豆的”。

64岁的老张正一下把二十斤绿豆装进拉杆车里,平时省吃俭用的他这回也不心疼了,“贵总得喝啊,谁让它能治我的高血压呢”。

老张不久前刚读了张悟本的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里面是这么说的:过去中国人也长瘤子,为什么慢慢都没有了?用的方法就是喝绿豆汤。绿豆汤是养肝、凉血的。肝是干吗的?西医叫解毒的,中医认为肝是主疏泄、调理气机的,气机不通不就是堵吗?所以要用绿豆汤养肝,达到调理气机的目的。

在这本“上市四个月冲破100万册”的书里,治疗近视、高血压,癌症等诸多疾病的药方,就是最常见的白萝卜、绿豆和长茄子。张悟本声称多次使用它们治好了肺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数十种常见的疑难病症。

根据书中描述,张悟本的身份可谓“权威”: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首席食疗保健推广专家;1981年入读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0年入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2004年获卫生部高级营养师资质。

除此之外,他还在多个场合声称,自己出生于四代中医世家,父亲张宝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给国家领导人看过病。

5月20日,屈先生特地从河南内乡赶到位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东侧的中研健康之家,挂张悟本的号。可让他苦恼的是,就算他愿意出2000元的特需挂号费,他的母亲也要等到2011年3月才能见到张悟本。

中研健康之家的问讯处小姐热情地建议屈先生办一张高级会员卡,参加张悟本的康复训练营,每张2万元。在训练营里,张悟本不仅可以与他的母亲“合影留念”,还会亲自为其制定食疗方案。

员工们统一称呼张悟本为“张教授”。“张教授”的号分两种,普通号500元,预约已排到2012年3月,特需号2000元,已排到2011年3月。另外,挂号前必须办理会员卡,每张200元。

除此之外,张悟本还在奥体中心附近的悟本堂坐诊。他每周工作7天,没有休息。4天在中研健康之家,3天在悟本堂。

杨小姐曾有幸挂上过张悟本的号。据她描述,张悟本给患者看病的时间并不长,每次十分钟左右,时常询问几句身体情况后,话就落在了“这不就对了吗,多吃绿豆,吃生茄子”。

她还发现,不少人的药方上都写着要补钙,出了诊室,马上就能看见一个卖钙片的柜台。

至于价格令人咋舌的训练营,一对前往悟本堂预约挂号的中年夫妇,则从门缝里撇到过一眼,“里面的人双手合十,像是在练什么内功”,还没等看出个究竟,门便被重重地关上了。

张悟本在养生业跌打滚爬十多年了,但真正让他火起来的还是湖南卫视2010年2月份播出的《百科全说》栏目。

2月1日,初次在节目中登台的张悟本,就使《百科全说》挤进了史上同时段收视率的前三甲。后来,不少人一到固定时间,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他的“脱口秀”。他去成都办讲座,凌晨五点就有市民在门外等着,只为能在讲台前排抢到个好座位。

之后的三个月里,他三上湖南卫视,开始红遍全国。“糖尿病80%是误诊”、“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国内肺癌比例升高是因为过辣伤肺”、“酵母发出来的馒头,又白又漂亮,吃得来劲啊,你看,老年痴呆症越来越多”……这些听起来耸人的论断,拥趸却不在少数。

说起有关他的传言时,张悟本总是显得谈性颇高。“说绿豆价格都是我炒上去的,这些事压根儿就没谱,我是说让人喝绿豆汤,但我还让人不吃辣椒呢,可辣椒的价格不也一样翻倍涨?”私底下,他的脖子上挂着根筷子粗的金项链,开着崭新的豪华越野车,还总习惯不时掏出梳子整理头发。

其实,对于自己走红的原因,张悟本比谁都清楚。“谁都不想生病,谁家有了病人都着急,我给他一个简单的方便的方法摆脱疾病,老百姓自然喜欢我了”。同时,他也毫不讳言,医院帮了他大忙,“老百姓想求医问药太难了,这个我不说你们也知道”。

“神医”的倒掉


第一篇质疑稿件刊登在《人民日报》下面的《生命时报》,尽管之前网上已经陆续出现不少理性的声音。

关于这篇文章,张悟本幕后团队中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也是我们推广策划的一部分”。这几乎是一支顶尖的推广团队,从电视到纸媒再到网络,他们已经吊足了受众的胃口,吸引了足够的眼球,眼下正是疯狂“吸金”的关键时刻。

他们原本的设想是,“现在外面有争议了,我们还会继续推出关于张悟本现象调查的书籍,围绕张悟本展开中西医文化的争论,可以保持较高的关注度”。

但这招“危机公关”的险棋,他们显然走错了。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张悟本的“权威”身份。

中华中医药学会证实,“最近,不少群众来电、来信反映,有人以中华中医学会健康分会理事的身份进行宣传。对此,我会特别声明如下:我会所属专科分会中没有健康分会,此人所有行为与我会无关。”

据悉,上述这条声明于4月14日就挂到了该学会的网站上。声明中所揭露的“有人”,指的就是张悟本。

5月2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证实:张悟本不是该院的正式员工,也不是该单位的教授或研究员,“他只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下属单位中医药技术合作中心有合作关系”。

5月24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的马老师说,此前曾专门查过张悟本的信息,北京医科大学1981年入学的学生里,没有找到叫张悟本的人。

另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称,2000年,张悟本在该校就读函授大专班。这个专业不用脱产,主要是自学,开卷考试。

而对于张悟本所说的卫生部高级营养师的资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网站上也搜不到张悟本的名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陈春明表示,绿豆的蛋白质含量的确比较高,所含的膳食纤维也对机体有利,但也不是那么神,而过多地摄入钙质则会直接引起人体代谢紊乱。

5月24日清晨,北京东四环慈云寺桥旁的小树林里,88岁的张宝杨正在慢慢悠悠地锻炼。

老人说自己耳背,在反复的交流中,他提起自己幼年学过武术,会打形意拳,还收过些徒弟。因为练武,他学习了一些跌打损伤的治疗方法,会给人按摩、捏骨。面对他是否当过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师或给领导人看过病的质疑,张宝杨则连称自己耳背听不到。

昔日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的外孙、著名中医师祝肇刚曾与张宝杨在同一家工厂工作过。

“印象中他父亲会按摩,技术也不错。我是农工民主党的,农工民主党办了个诊所,他父亲曾到诊所业余性质地工作过。”祝肇刚说。至于媒体报道的“张悟本在厂里经常与祝肇刚切磋医术”一事,祝肇刚声明,“我对张悟本没有印象,根本谈不上切磋”。

有意思的是,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有一段张宝杨对此书的推荐语,称自己五年前得了结肠癌,没开刀,没化疗,“采用悟本的食疗方案与病魔抗争”,如今“身体硬朗,能吃能睡”。

而眼前的张父却显得虚弱,对于儿子,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他就不在工厂里了,到社会上去了,和一帮朋友卖钙片。他以后干过什么我也不知道……”

张悟本是谁?


“张悟本三个月前还跟我们下棋呢。”5月22日,北京慈云寺1号院内,十多名北京第三针织厂(目前已合并入铜牛集团)的退休工人聚在一起下象棋,他们都是张悟本和张宝杨的前同事。

一名姓寿的老人就住在张悟本家的楼下,和他们做了近三十年的邻居。他说,张悟本发达后并没有忘记邻居,“半年前还给我们买过一张棋桌和一副象棋”,但是在一起住了这么多年,从没听说张悟本是医生。

北京铜牛集团综合管理部潘永生证实,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悟本进入北京第三针织厂工作,一直在编维车间做维修辅助工;妻子于志玲是漂染车间的挡车工;张宝杨是看管库房的库工。

针织厂的效益一直不好,1997年,北京市第三针织厂与第一针织厂合并,张悟本与妻子分别买断工龄下岗。“总共补偿不到一万元。”潘永生说。如今的铜牛集团已经没有张悟本和于志玲的档案了,但张宝杨还在这里领取退休金。

下岗之初,夫妻俩在京广中心卖过小商品,也开过饭店。

“他那时就有点小钱了。”邻居陈大爷说。2000年以后,张悟本已经开上了私家车,比起其他下岗的工友,算是“先富起来的一批”。

据邻居介绍,张悟本从2000年开始销售安利产品,随后又在世纪劲德公司销售钙片。张悟本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特别强调,“在世纪劲德,担任了五年‘华北区经理’”。

邻居们普遍认为,张悟本脑子聪明,比他们那辈下岗工人强,但怎么都和医学专家扯不上关系。陈大爷回忆起,几年前与张悟本一起下棋时,突然面瘫,嘴歪眼斜,这位后来的“神医”张悟本却坐在旁边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家人将他送到了医院。

“法无禁止就是许可的”


当张悟本口中的正统专家、机构、熟人开始纷纷在狂热的养生迷们面前“倒戈”,5月26日,“要认识、接触和了解一个真实的张悟本”,张悟本特别召开了一次媒体恳谈会。

面对2000元高额挂号费的质疑,张悟本还在硬撑:比如说红斑狼疮,红斑狼疮100万好得了吗?世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吃饭给吃好了。2000块钱解决了,贵吗?

之后,他又反复强调,他从事的是营养咨询,而非坐诊看病,因此收的不是挂号费,而是咨询费。“食疗跟行医没有任何关系,我全是饮食,没药,是调。”

张悟本演讲完后,台下听众纷纷上来咨询,数名患者拉上全家与他合影。从主席台上下来的张悟本,却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快把他“憋坏了”。

三天后,张悟本再次在家人及私人律师的陪同下接受了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的独家专访。

在这次专访中,张悟本否认了自己是骗子的说法。“我是骗子还敢在这儿坐着吗。如果对我有误解,那是可以理解的。从历代皇帝到现在,很多伟人都是对错各占一半,这是很正常的。”

他甚至还“建设性”地提议,“大家都在反映绿豆偏贵,有没有可以替代的东西?我也正在趁着这点功夫赶紧从书上查,跟好多专家沟通,怎么找一个更便宜、更让老百姓受益的东西,来替代它。”

这一次,张悟本已经有别于以往在电视中滔滔不绝的形象,面对记者,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局促和紧张,很多时候都把问题推给身旁的律师和公司。

那几天悟本堂以“所在场地举办活动”为由关门停业,中研健康之家暂停预约张悟本的专家号,工作人员表示,已预约到号的人可持有效单据退款。

情势还在急转直下。

湖南卫视表示,《百科全说》将于6月7日起暂时告别荧屏,但否认了停播与张悟本有关,而是正常的节目编排调整。

曾经的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也在全国各大书店纷纷下架,1000万册的宏大目标看来是无法实现了。

最为尴尬的无疑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因为书号的钱是一次性付清的,这家出版社不能从图书的热销中得到太多好处,却不得不承担起“失于审查”的指责。

同时,《人民日报》也对这本自己旗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火力全开”。《养生专家,资质谁来查》一文写道“医术是仁术,行医之人主张‘德行天下’。一些假专家打着‘养生’旗号,干着‘行医’之实,拿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政府部门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切实担负起维护百姓健康权益的职责。”

只有合伙人、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总经理鄢良显得颇为笃定。在5月28日,卫生部出面否认张悟本“高级营养师”资质,卫生、工商部门宣布介入对张悟本的调查后,他肯定地表示“即使放弃张悟本,我们也不会放弃之前的模式,会再找一个新人,继续将食疗、养生做下去。法无禁止就是许可的。”

鄢良始终坚持,告诉别人怎么吃饭,是不需要特别许可的。“既然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的话,那么他做了,你不能说他违法,这点他是没有违法的。”


“神医”张悟本是如何倒塌的


张悟本写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上市6个月销量即突破300万册,红极一时

“神医”张悟本是如何倒塌的


扳不倒的张悟本?13年折腾成“神医”

· 黄玉浩 陈宁一 ·


“毕竟吃绿豆、萝卜和茄子,也吃不死人。外界再质疑,权威部门也没有发现谁吃出毛病来了。没有这样的前提,张悟本是扳不倒的。”

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张悟本经历了13年。

13年间,张悟本从没有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最重要的是,他遇到了几个“贵人”。

“贵人”加盟


张悟本真正以“专家”形象出现,是在三年前。

200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组织了一次活动。正是这个活动,开启了张悟本的“食疗第一人”之路。

据中医科学院一名负责人介绍,合作中心属独立法人,自收自支,除总经理鄢良为中医科学院在编人员,其余均为外聘人员。按内部人士的说法,合作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卖保健品生产技术的公司。

2007年6月,该中心要组织“普及中医知识、治未病”的社区讲座。员工王小雨推荐了自己的朋友张悟本担任主讲。讲座引来了不少“回头客”,合作中心于是成立了收费的“中研健康之家”,由张悟本坐诊。

那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个叫唐燕飞的人。后来参与包装张悟本的中奥纵横(北京)文化传播公司(以下简称:中奥公司),正是由唐燕飞任副总。虽然对养生市场的前景充满了期许,但一开始中奥公司对张悟本的包装并不太见成效。

直到两年后,贺雄飞加盟。

上世纪九十年代,贺雄飞曾被称为“中国民间出版第一人”。他擅长策划出版“学术”书籍,号称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出版家。据称他曾推出汪国真、余杰、孔庆东和摩罗等文化名人。

2009年8月,贺雄飞的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张悟本。“我觉得这个人的观点十分新颖,与我们接触过的所有权威医学专家学者的观点都不一样,而且言辞幽默善于表达。”贺雄飞说。

通过朋友的引荐,他结识了中奥公司的老总姜勇、副总唐燕飞与吴威。

中奥制作了由张悟本演讲的电视光盘,本想卖给地方电视台,但电视台不仅不买,还说要播出就要交钱,“张悟本当时名气太小,没人关注”。于是公司认为要打造张悟本的当务之急是要“使其出名”,要出名就要先出书。中奥公司在找到贺雄飞之前,已经被许多出版商拒绝,包括策划过《中国不高兴》的张小波。

5月26日,张小波告诉记者,不少养生类书籍的稿子找到他,想出版,但“我们的原则是,违背常识或宣扬迷信的一律不碰”。

成名三部曲


据贺雄飞介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文字内容全部来自于中奥公司摄制的名为“大国医道”的张悟本讲演光盘。

据一名参与“包装”张悟本的内部人士介绍,当初为了制作张悟本的光盘,中奥曾招募了一批懂中医和养生并能写文案搞策划的人,来做张悟本的助手。

作为策划人,贺雄飞给这书取了一个口号式的名字:《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他认为,这有助于建立一个“革命性的理念”。

第二步,是要找权威的出版社。

贺雄飞提出,一定要由够主流、够官方和够权威的出版社来出。目前除了少有的几家出版社之外,许多大社的书号都是明码标价的。于是,通过私人关系,贺雄飞很快落实了人民日报出版社的书号。

“只要你这书不是刊登反动违法内容,其内容真伪没人去仔细审核。”贺雄飞说。

2009年11月,《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出版。据称,出版社为了加大宣传就投资了100多万。

该书交由贺雄飞之弟贺鹏飞经营的鹏飞一力公司负责发行,“我对我弟弟说,这本书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宣传,这是一辈子的机会”。

在鹏飞一力的高额广告投入下,两大售书网站,当当网与卓越网先后在首页重点推荐此书,“每天网上销售达到8000多册,所有书店均占销量头名”。

“养生类书现在是个热点,基本上谁做谁火,市场空间大。”贺雄飞称,张悟本这本书,是他出版生涯中“商业效益最好”的。

“你看下北京大小书店的排行榜,这书销售量一直排在榜首,有半年了。”贺雄飞称,书出来半年销量已过三百万册,预计2010年6月底可达500万册,年终目标是1000万册。

“书的销量上去以后,电视台的态度也就转变了,之前是中奥在求着电视台来采访张,还要花钱,书畅销后,电视台纷纷主动邀张去上节目。”贺雄飞说。

2010年初,北京电视台《城市》栏目《民以食为天》邀请张悟本上节目。5月26日,该栏目组李姓副制片人称,张悟本的节目是他们自己制作的,不存在商业合作宣传一说。

2、3、4月,张悟本又三上湖南卫视的脱口秀节目《百科全说》。他言辞诙谐幽默,养生观点“标新立异”,引来无数观众追捧。

《百科全说》的制片人李隽宇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曾了解张悟本养生书籍的情况,也参考了张悟本在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他所讲的是食物的属性和功效性,这也是大众感兴趣的。”而张悟本的健谈、直率,也非常适合一档脱口秀节目。

同时,李隽宇也否认了双方的合作涉及金钱交易,称“双方不是商业推广的合作关系”。

在两家电视台“触电”,给张悟本带来了大量的粉丝,许多观众看了电视后去买张悟本的书和光盘,并按照其中的方子开始食疗。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张悟本在电视节目中的结束语,已被无数观众传诵。

超豪华策划团队


2009年8月,在策划包装张悟本的同时,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朝阳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唐燕飞,出资1.62万元,股东姜勇出资1.08万元、吴威出资3000元。

营业执照显示,该公司成立时经营范围为技术推广活动、经济贸易咨询等,去年12月21日变更登记,增加了批发零售预包装食品、图书电子出版物的零售。

此后,张悟本开始在悟本堂坐诊开方子。

一名参与策划推广“大国医道”的知情者透露,为了包装推广张悟本,中奥公司曾出巨资聘请了超豪华策划团队。参与策划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曾任央视《赢在中国》节目全国推广总监的高强,负责动用自己电视台的人脉,向各大电视台推销张悟本;《人民日报》市场信息中心策划主管吴宗群负责将张悟本的观点梳理成30集讲座,并将文字编撰成书;贺雄飞则整合自己出版和传媒业的资源,扩大该书宣传,进行发行推广。

公司内部人士称:“毕竟吃绿豆、萝卜和茄子,也吃不死人。外界再质疑,没有权威部门说张悟本的方子就是扯淡,把谁谁吃出啥毛病来了。没有这样的前提,张悟本是扳不倒的。”

如今,张悟本做一个讲座,出场费20万元,15分钟看一个患者,收费2000元,还有收费两万元一个月的康复营。

“加上卖书、光碟等,你可以算一下,他一年能帮老板赚多少钱。”贺雄飞说。

有知情者估算,至2010年底,张悟本为该公司创造的收入,不会低于一个亿。而张悟本食疗方子中的绿豆等“食材”引发的农产品涨价背后的利益,更无从估算。

贺雄飞证实,悟本堂正在筹建自己的绿豆种植基地,而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续集也将于不久后面世,“吸金还将继续”。

在网上百度中奥公司,全是这个影视公司招聘理疗师、医务助理等的广告。网上显示其地址,与悟本堂公司注册地址一模一样。

捧红了张悟本的贺雄飞是这样看待曾经的“神医”胡万林的:胡万林让人吃芒硝,结果吃死人了,张悟本顶多让群众吃点绿豆,反正不会死人。他没行医资格却收高额挂号费、收高额培训费的康复营,是否超出了公司经营范围?这些都是卫生部门与工商部门管的事,“媒体炒来炒去有什么用”。

“即使媒体证实了张悟本学历与中医世家的身份是假的,也不会彻底搞垮张悟本的,除非权威部门和专家能证实张悟本的观点是错的。”贺雄飞现在担心的是,张悟本书籍的续集,是否还委托他策划出版。

贺雄飞说,张悟本出书后,悟本堂赚大头,张悟本赚中头,他赚小头。不过他很满足,“赚个几百万,不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吗,谁想过能这么火呢?”

“神医”张悟本是如何倒塌的


养生业乱象:再荒诞的学说也有市场

· 萧东兮 ·


有意思的是,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张悟本几乎伴随着中国养生热的兴起,他只不过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养生迷思”罢了。

五六十年代,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就已蔓延全国。

“我们家附近地段医院的注射室门口,开始排起长蛇般的队伍。人人提着装鸡的篮子或网兜,等待护士小姐出手,一边交流打鸡血的经验与传闻,到处遗留着肮脏的鸡毛和鸡屎,还有鸡的尖声惊叫。它们的恐惧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了整个时代。”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回忆说。

八十年代初,张悟本刚进纺织厂时,全国又开始风靡喝红茶菌。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子,浅褐色的水里泡着些微红的海绵状物体。人们不时往里面倒些放了白糖的茶水,“海绵”自然就喝着糖水长大了。

在那个凭票供糖,全民皆贫的年代,红茶菌以其低廉的成本和传说中“包治百病”的疗效见证了一整代人的“集体狂欢”。

当1997年张悟本从纺织厂下岗,开始卖钙片时,胡万林是当时万人景仰的“中医大师”。

他是那几年的“盖世华佗”,医术如神,包治百病,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癌症,在此“神医”手下竟也有高达90%的治愈率。全国各地患者如朝圣般辗转来到胡万林的周围,直到他用芒硝治死了30多个人,锒铛入狱。

接下来,拥有祖传秘方的“刘太医”、中里巴人、吴清忠等又轮番登场。现在“辉煌一时”的是张悟本,然后,不出意外的,他又尾随着“先师”们倒掉了。

但热门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生活》依旧不断在各大电视台重播。剧中由范伟扮演的主人公“老大”就以养生专家自居,“来,我帮你调调”是他最爱说的一句口头禅。

“调调”,已经成为当下街头巷尾大爷大妈聊天的首选话题,人人都能说出些中医良方、养生门道,连普遍没什么生活规律的年轻人也开始讲究起科学饮食。

中医的药疗和食疗,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从未单独分开过。“几百年来,食疗还是缺乏发展空间。”2009级中医诊断专业博士黄剑雄说,“多数中医对用药物治病比较熟悉,针对性强,见效快,用得顺手。”反之,由于食疗见效慢,患者往往半途而废。

尽管“悟本堂”没有卫生许可证,相关人员也无从医资质,但北京市朝阳区卫生部门依旧对它感到“束手无策”。悟本堂的大门上贴着一行标语,提醒来者这里“并非医疗机构,不把脉,只提供食疗方法”。中研健康之家里也挂了一块匾额,撇清了这个地方与医疗机构的区别。只提供“咨询”、“食疗”,张悟本聪明地规避了医政部门对其监管的风险。

行业内发展不平衡、相关立法缺失,加之“食补”又简单易行,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创造巨额利润的丰沃土壤。

“非典”过后,养生保健类书籍开始在全民中热销,迅速成为与经管类图书、心理自助类图书并驾齐驱的另一个高速发展的畅销板块。

去年,养生类图书同比增长率超过25%,远远超过整体图书零售市场14.23%的增长水平。在不足5年时间里,养生类图书的市场份额从不足0.05%膨胀到如今的5%。

不少电视台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养生节目。北京科教频道全力打造的《健康北京》栏目的制片人施卫平表示,“这类节目的优势在于人才资源”。供不应求,于是一批批养生专家就这么被硬生生“造”了出来。

根据中科院科普所等单位进行的普查,中国公众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在2001年是1.4%,2003年是1.98%,去年,这个数字缓慢“爬升”至了6.48%。这意味着,在接受真假专家们轮番轰炸的受众中,超过90%的人是盲目的。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只有几个百分点,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再虚假的产品、再荒诞的学说都不难找到市场。”学者方舟子无奈地说。

“神医”张悟本是如何倒塌的


神话破灭背后的利益链条

· 陈甘霖 ·


有人说,张悟本太出风头,按照中国人“枪打出头鸟”的惯常逻辑,他的倒掉原为必然。道理没错,只是说得太过笼统。可能的解释是,神话的破灭,仅仅因为需要其破灭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理论在为火爆的养生浇上一勺滚油的同时,亦引爆了张悟本的声名。正如所有曾经盛极一时的流行趋势一样,神话的破灭是迟早的事。然而对于将张悟本言论奉为圭臬的粉丝们来说,偶像的倒掉还是来得快了些。

与之前的各路“神医”相比,张悟本的行事堪称“谨慎”,至今为止,张悟本仍然可以高调宣称自己“从没卖过药”,向患者开具的药方上,只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品。至于其收取的2000元挂号费用,也并非“挂号费”,而是“健康咨询费”。

而张悟本和诸多“神医”最大的一点不同是,他既没有如胡万林那样用芒硝药水药死人,也没有像马悦凌那样劝人吃生泥鳅导致上吐下泻,他只是劝人喝绿豆汤,吃茄子,不论疗效如何,吃不死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张悟本太出风头,按照中国人“枪打出头鸟”的惯常逻辑,他的倒掉原为必然。道理没错,只是说得太过笼统。可能的解释是,神话的破灭,仅仅因为需要其破灭。

张悟本最早通过一部叫做《大国医道》的三十集系列片走红,随后依次走进央视四套和湖南卫视的演播室,尤其是后者的《百科全说》,让节目和张悟本本人一同走向巅峰,达成堪称“双赢”的结局。

正值此时,另一家最近比较火爆的地方卫视某养生节目制片人通过媒体自证清白。据称“张悟本曾两次找到我们想上节目,不过都被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请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专家把关后,认为他不靠谱”。众所周知的是,各个电视台都与捧红张悟本的湖南卫视构成直接的收视率竞争关系。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图书市场,目前,图书市场上卖得最火爆的是养生类书籍,竞争最激烈的也是养生类书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长期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压其他同类书籍的销量,这显然不为其他图书发行商所乐见。

在农产品市场上,绿豆价格的疯狂上涨被很多人归咎于张悟本的“绿豆养生论”,然而这并不能解释,在绿豆上涨的同时,玉米、棉花、花椒等都在同步上扬,排除天气原因,少数不法经营者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才是背后主因。正巧在这个时候张悟本抛出“绿豆养生论”,自然而然被肇事者和监管不力者诿过成了一只“替罪羊”。

张悟本的养生理论,很大程度建立在让民众通过食疗防治疾病的基础之上,其低成本的养生学赚取了无数信任的同时,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切断了医药和保健品行业众多既得利益者的收入来源,其中既包括通过这一暴利行业赚得盆满钵翻的企业,当然也不乏利用医药供应链条监管不力的漏洞赚取大量灰色收入者。

除此以外,张悟本曾根据世卫组织报告,对众多不健康食品(如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烧烤类食品)的伤身之处进行了详细讲解,这些“垃圾食品”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方岂止百万计,如此言论,得罪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神医”张悟本是如何倒塌的


中国人的“信”与“不信”

“神医传说”引爆点

· 陈甘霖 ·


老头老太太们始终没弄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既然是假的,为什么电视台还要播呢?”

这是一个“全民养生”的时代。《现代汉语词典》对“养生”二字的解释很简单——“保养身体”,而实际上,这两个字,已然转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主义、一种狂热。在这种狂热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人“信”与“不信”的悖论。

欢迎收看“养生联播”


每晚7点,中国所有的电视机都变得不会换台了,因为几乎所有的频道都在放着同样的新闻。再往前推7个多小时,电视机们换台也不那么灵光,因为“养生联播”正在播出。

5月31日中午时分,按下电视遥控器上的开机键,你会发现北京卫视《中华文明大讲堂》中,观众们正在中医专家教导下遵循《黄帝内经》练习摸耳朵、叩牙齿;向后换六个频道,生活频道《生活实验室》的专家在给观众看手掌;再往后换若干频道,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的《平衡养生说》……甚至连一向谈“国际大事”的北京卫视《天下天天谈》栏目,也开始把养生作为脱口秀的话题。

“火得一塌糊涂”,某电视台一位频道总监对养生节目的评价简短有力,“这些节目的粉丝以中老年为主。原来我们频道有个做饭的节目,本来很火,但由于和兄弟频道的养生节目同一时间播,收视率已经明显下降了。”

环境威力法则:信媒体不信医院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畅销书《引爆点》中认为,环境是流行趋势发展的温床,一旦环境形成,个人通常会自然不自然地被裹挟其中。

而媒体在塑造环境和设置议程过程中的强势地位无疑让这种流行趋势的进程变得更加迅速,其效果也更容易被放大。

无怪乎中国人对媒体,特别是已成气候的媒体信得死心塌地。无数从早到晚守在电视机旁大碗喝绿豆水大口吃茄子条的老头老太太们始终没弄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既然是假的,为什么电视台还要播呢?”

陷身舆论漩涡的,主要是两家电视台——湖南卫视和央视四套。然而,正是这两家不一般的电视台,让无数电视观众对张悟本深信不疑。

在湖南卫视二月初和三月中旬所连续播出的《百科全说》节目中,张悟本身着中式立领外套,顶着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峰会理事,国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的头衔在镜头前号召“多吃绿豆养肝”,直斥“牛奶不是什么好东西”。

而4月13日的央视四套《天涯共此时》节目所播放的一段视频中,依旧一身唐装的张悟本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告诉学员“吃饭是为了治病”,尽显其早年直销经历所历练的好口才。

众所周知,这不是两家普通的电视台。湖南卫视是中国最大的地方电视台,在众多省级卫视中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而央视四套,则是央视专门面对海外观众的频道,一个普遍的逻辑是,央视怎么可能把假的“著名中医”推向海外?

其实,早在两家电视台用自己的巨大招牌为张悟本的“医道”背书之前,就有另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品牌无形中成为“神医”走向火爆的助力。2009年11月,在那本后来销量过百万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第一次摆上书店柜台的时候,所有的读者都能在封面上看到醒目的出版商名号——“人民日报出版社”。据《百科全说》节目制片人称,他们正是看到这本书销量不错,才动了邀请张悟本上节目的心思。

而湖南卫视相关人士则一再强调,深受张悟本粉丝追捧的《百科全说》,实际上只是一档娱乐节目。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在《天涯共此时》节目播出44天之后,正是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1+1》以一期《“神医”是怎样炼成的》将张悟本打成了全民公敌。

然而,如果将这个“拟态环境”中所有的非理性归咎于片面追求收视率和销量的媒体,显然有失偏颇。如果说对媒体的无条件信任是外在拉力的话,那么对现行医疗体制的“拒绝信任”则是其幕后推力,两者叠加,“全民养生”狂潮的形成显得顺理成章。

在这个去医院挂不着号、看不起病、保不了命的年代,类似“求医不如求己”、“最好的医院就是你家厨房”这样的口号无疑具有让人无法抗拒的煽动力。

“老百姓不想跟医院发生联系。”科普作家方舟子说,既然看病难,看病贵,不生病或者生病不去医院被人们向往,“这种心理被一些人捕捉、放大,最后利用。”

个别人物法则:信“神医”不信专家


《引爆点》中提到,要引爆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即个别人物法则。格拉德威尔说,三种人导致了流行的发生,“联系人”——认识很多人的人、“内行”——什么都懂的人和“推销员”——能够说服任何人的人。

恰好,张悟本貌似同时具备这三种身份。

他的头上顶着许多子虚乌有的光环,然而其中最大最亮的一圈,就是“出身中医世家,父亲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多年来“神医”的层出不穷,使得见惯了“山寨”的中国人对于“理事”、“首批”、“高级专家”这样的头衔选择视而不见,然而,一句压低了声音的“他爸爸当过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却比什么帽子都来得更为管用。

这并非什么高明的谎言,却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畅通无阻。“越是戏说,越喜闻乐见”,有媒体评论称。

此外,众多后来证实并不存在的名校文凭更是为张悟本披上了“内行”的闪亮外衣。

算起来,“推销员”倒是张悟本1997年从北京针织三厂下岗后真正从事的职业。卖过小商品,卖过安利的产品,还卖过钙片的他练就了极强的说服能力。

那么,那些真正的“联系人”、“内行”和“推销员”到哪里去了?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就医经历,当好不容易挂到一个专家号,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自己时,往往几句话就被打发了,很少有医生想起来要提醒病人饮食起居上应注意些什么,而当不甘心的病人自己询问时,得到的又常常是语焉不详的敷衍。对于具体疾病的基本知识,医生总是无暇或不屑告知。

记者曾联系某著名中医院要求采访专家,希望能对有争议的养生理论进行辨析,得到的答复是专家都很忙,而且不屑于搭理这些“大师”:“他们并不严谨,太忽悠了。”

真正的专家放不下架子的结果,是普通百姓日复一日地被“忽悠”下去。

专家们还常常给人“马后炮”的印象。张悟本“神话”被揭露之后,一些先前很少发声的专家们此时都以正义的化身出现在大众面前,纷纷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识剥开张悟本伪科学的画皮,有的专家更是不厌其烦地逐条驳斥张悟本的谎言。“推墙”的英雄姗姗来迟却大量涌现,不免让人感觉颇为“胜之不武”。

附着力法则:信包装不信理论


在《引爆点》一书中,格拉德威尔提到的最后一个原则是“附着力法则”——有些话让我们“左耳进右耳出”,但是另一些却让我们听过了再也忘不掉。当被传播的信息是容易被注意、记忆的,则容易形成流行。

张悟本的火爆便是“附着力法则”运用的一个极佳范例。除了他本人高超的说服技巧和诚恳的人际风格,极易令人形成对其言论的高度信赖以外,对他的包装更是功不可没。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发行方的工作人员称“书的名字起得很成功,对读者很有煽动性”。

而湖南卫视更是把张悟本当成另一种“超男快女”来打造,专门的节目,专门的粉丝群。在一群俊男靓女的高呼声中,“张教授又和观众见面了”。

现场狂热的气氛、推波助澜的音乐,加上张悟本绝不逊色于赵本山的表演,使得观众无法不为其高超的“学识”所折服。难怪湖南卫视的内部人士也承认节目“火得不能再火了”。当然,伴随着在全国同档节目中排名前列的收视率,是天价的广告收益。

耸动的完全肯定或否定句在节目中反复出现,比如“医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补钙过多而得病的”,再比如“不要喝酸奶,里面的增稠剂会堵塞血管”。而大师的疗效也是绝对的,“五天让脊髓横断一年两个月的病人站立行走”,“几个月使红斑狼疮患儿痊愈”。

在电视台和出版社的介绍中,类似张悟本这样的嘉宾和作者不是专家,就是“世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养生节目中,有不少都是“江湖游医”。“专家不一定都愿意出来,我们也要在这些愿意出来的人里面选形象好、口才好的,这样利于包装嘛。”

而“养生热”背后的真实生态就此不言自明:当口才好的“大师”碰上了专事包装的媒体推手,健康就可以“彻底说清楚”,吃出来的病,也能“吃回去”,最终达到“无毒一身轻”的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