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碧色寨——时光易逝 “芳华”依旧

碧色寨,一听此名就惹人无限遐想:“碧空如洗,天水一色”。曾几何时,碧色寨仅是蒙自郊外一个小村庄,静卧山脚,面朝长桥海。因地处半山,人们将它取名为“坡心”。后来,滇越铁路修建至此,设站点。一个法国驻蒙自的官员无意间发现这里依山面海的美景,取名“碧色寨”。从此,“碧色寨”成为小村庄与车站共同的名字,成为蒙自乃至云南近现代史上传奇的一笔。

碧色寨的命运与蒙自紧密相连,所有的故事大约要从蒙自海关成立说起。中法战争结束后,光绪十三年(1887年)10月,为适应对外通商需要,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续议商务专条》,指定开广西龙州和云南蒙自为通商处所。1889年,蒙自海关落成并正式开关,这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也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蒙自海关成立后,蒙自迎来外贸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云南大部分进出口商品都在蒙自集散,商号店铺林立。与此同时,蒙自城区东门外被辟为租界,法,英,意,日,德,美,希腊七国在此设领事馆。洋行,银行,铁路局,监狱,教堂,酒店等相继出现在这座滇南小城中。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碧色寨取代蒙自,成为新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集散地。成批的货物在此上下,上千名搬运工人忙碌往来,钟声、汽笛声、号子声、人群喧闹声……热闹非凡。其繁荣开放程度一度让昆明人、越南人艳羡不已,将其称作“小巴黎”。1938年,部分西南联大师生迁往蒙自分校,通过滇越铁路抵达碧色寨时,不无感慨“东方小巴黎”的繁荣盛况。

1940年9月12日,国民政府下令拆除碧色寨至河口177公里长的铁轨,炸毁中越铁路大桥,防止已占领越南的日军长驱而入,北侵云南腹地。1957年12月,滇越铁路碧色寨至河口段修复通车,但此时的滇越铁路外贸运输不再迫切,碧色寨再难恢复昔日的繁荣景象。

2017年12月,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全国上映,碧色寨作为其中的取景地,再次引发人们关注。如今,人们来到蒙自,寻访碧色寨、西南联大分校、蒙自海关旧址。有的人为《芳华》而来,感慨一代人青春和一个时代的远去;有的人为那段繁荣过往而来,远望消失在尽头的铁轨,在停摆的三面钟和白色站牌前追忆。有人评价《芳华》是“冯小刚编织的一个梦,美轮美奂”。碧色寨的昔日辉煌又何尝不是时代变迁中的一场梦,易逝,惹人追忆……只是这场梦真真切切发生,随后被墙上停摆的时钟永远凝固了时间。

来源:川藏之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