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纸币本身一文不值,所以任何一种有信用的纸币,都必须要有可靠的抵押物。

  那么,什么样的资产能够被央行用作抵押物——换句话说就是,央行到底都用什么作为印钱的基础?

  一般而言,到各大央行网站查询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其“资产(Assets)”类别,就可以知道央行们是拿什么东西作为印钞的基础,每一类资产所占的比例是多少……根据我在世界主要央行网站所看到的资料,日本央行是把纸币抵押品列举得最清晰简洁的一家,所以我们不妨就以日元为例,看看央行拿什么作为抵押物来发行纸币。

  截止2018年10月10日,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高达547万亿日元(见下表),这意味着日本央行发行了547万亿日元货币。

  第一项,黄金,日本依赖于黄金而发行的日元有4400亿日元。

  历史以来,黄金就是各国央行所发行纸币最可靠、最有信用的抵押品——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严格实施金本位,任何一张纸币的发行,央行都必须拥有相应比例的黄金作抵押。

  依赖于这种严格的机制,西方国家实施严格的金本位期间,其社会物价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虽然当时的黄金白银的产量一直都在提高(年增长率2-3%左右),但经济增长得更快,所以物价基本保持平稳还略有下降的趋势(大约100年整体物价下降10%左右)。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台,黄金开始“非货币化”进程,黄金作为货币抵押物占比持续下降,我们可以通过英格兰银行的黄金资产与流通中英镑纸币的对比,来看黄金作为货币抵押物比例300年来的下降情况。

  不过,时至今日,黄金依然是各国央行所储备的唯一的实物类资产。当今美欧中日英五大央行里,欧元用黄金充当抵押品的比例最高——欧元区的黄金/资产负债表的比例约在8%左右。

  第二项,是“Cash”,指的是日本所发行的硬币及其所拥有与货币有关的金属,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纸币现金”,这个项目有2726亿日元。

  19世纪和20世纪初,也有不少国家采用白银来发行纸币,不过,198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白银剔除储备资产统计。所以当代央行的资产中,已经没有白银这一项。

  第三项,政府债券,这个主要是指日本的政府债券。

  日本政府的总债务规模超过1100万亿元,而日本央行则拥有其中的464万亿日元。

  本质上来说,国债是一个社会里信用最好最强大的机构——政府的标准化债务,因为有政府税收作为支持,理论上说,只要一个政府有信用,国债内在价值很容易为所有人所认同,分辨其内在价值的成本也基本为0,所以有信用的政府国债是极好的货币抵押品。

  现代银行成立之后,除了严格的金本位时代,国债一直是政府发行纸币最主要的抵押品之一。到了当代社会,一个政府有足够的信用和自信,国债通常是其发行货币最主要的抵押品,无论美元、欧元、日元乃至英镑都是如此——在2008年以前,国债一直占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的80%以上。

  第四项,日本央行称之为CommercialPaper,这部分抵押品的总价值为2.3万亿日元。

  其实就是商业票据,包括国内企业之间以及外国公司支付的承兑汇票,另外还包括有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例如,房地产公司或房地产投资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就被称为MBS,另外还有信贷资产打包而形成ABS。

  日本央行的商业票据资产并不多,而目前央行资产中商业票据占比最多的是美联储,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救市中,美联储直接印钞,大量购买政府支持企业房利美、房地产的债券,由此导致2008年以后,MBS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商业债券的占比逐渐加重,到2014年已经占到40%左右,目前基本维持这一水平。

  不过,央行上阵购买商业票据,已经偏离了央行的中立原则,是一种明显的利益输送——美联储购入MBS,相当于央行印钞帮助这些地产投资公司融资,压低了房地产行业融资成本,也抬高了这些商业票据的价格。

  第五项,企业债,日本央行的这部分抵押品总价值约3.187万亿元。

  “富可敌国”对如今的企业来说绝非玩笑,苹果公司市值达到1.1万亿美元,而亚马逊、谷歌等也不遑多让,这已经超越G20之外的所有经济体GDP。如苹果这样的企业,现金流每年高达几百亿美元,他们发行债券,信用肯定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评级还要高。

  不仅仅是一个苹果公司而已,许多上市公司也都拥有良好的现金流和利润,他们所发行的债券安全性很高,央行完全可以买下来做抵押品发行货币。

  当然,央行购买信用债和购买商业债券一样,存在着偏离中立性原则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利益输送——压低了市场上信用债的融资成本,也提高了信用债的价格,让一小撮人得到利益而大部分人因货币增发而利益受损。

  广义来说,企业债还包括了众多金融企业所发行的债券,这些企业通常受到央行的监管,其债券的安全性可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央行的购买标的——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所发行的金融债,很多时候和国债一样,被视为中国风险资产定价的基础。

  目前来看,5大央行中在企业信用债购买上走得最远的是欧央行和天朝的央行。

  第六项、第七项,都是信托基金,而透视其底层资产,本质上都是股票。

  第六项是央行出钱入资那些在市场上自由投资的信托机构,转手买股票;而第七项是通过专门的信托基金买入交易所基金(ETF)。前者日本央行持有9400亿元资产,而后者更是持有21.65万亿日本东京225指数基金。

  如果说购买商业债和企业债存在道德风险的话,那么通过购买股票来印钞,简直可以说是无耻了——因为,这相当于让全国民众接受货币价值损失,但是让进入股市的人获取远超其风险承担的收益,而且很大程度地托住了股市本来应有的下跌。

  目前,只有日本央行一家这么做,我认为未来其他经济体也会跟进。

  第八项,也是信托基金,但其背后主要是地产信托。

  这相当于央行印钞直接买入房地产,与买股票的做法性质完全一致,当前日本央行购入的房地产信托基金额度约4900亿日元,这个额度不是很大,但如果额度扩大,将会推升市场上的房地产价格或阻止市场应有的下跌。

  央行直接印钞票买股票和买房子,都一样无耻,也只有日本央行干得出来——当然,美联储的MBS某种程度上说,其背后也是房地产资产。

  第九项,给除存款保险公司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共计46.69万亿日元。

  这个,说白了就是不用抵押物,白白给金融机构送钱,这在中国被称为“再贷款”,虽然说,这个印钞的行为比以上行为都更恶劣——但这个方式,恰恰也是各大银行均在采用的最重要印钞方法之一,特别是中国。除了美国之外,中国、欧洲、日本都有相当比例的“凭空印钞”,送给相关金融机构。

  第十项——外汇资产,日本央行拥有外汇资产6.75万亿日元。

  前面我提到——有信用的政府可以通过抵押自己的国债印钞,有人问了,那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信用不行,该怎么办——仅次于黄金的抵押资产,是外汇。

  这6.75万亿日元包括了日本央行在其他国家央行的外币存款、外币共同基金、拥有的外币债券、外币贷款债权等等。因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信用不足,美欧日英瑞等这些“国际货币”就成为了这些国家发行货币的抵押品,某些国家和地区为了贴上美元的信用,甚至放弃自身货币政策主导权,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如香港)。

  就在2007-2015年,中国80%以上的人民币也是依赖于美元、欧元、日元等外汇作抵押印刷出来。

  注意,日本的外汇储备高达1.26万亿美元,但其用作抵押的外汇储备价值仅有6.75万亿日元,这说明日本并不依赖于外汇储备抵押来印钞,整个国家对于政府债券有着足够的信任。

  第十一项是持有机构持有的存款,这部分额度不大,只有130亿日元。

  第十二项是其他,总额为7377亿日元。

  日本央行没有解释“其他”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也无法解读给你。

  ------------

  以日本资产负债表为例,同时考虑美联储、欧央行和英格兰央行,我把四大罪恶的帝国主义国家现在的钞票到底是怎么印出来的,都给你解答完毕了。

  但我猜你仍然很不满意——

  还没说中国的下一步可能采用什么印钞呢?!

  先给大家看一张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以来的资产结构变化图。

  对比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项目,你会发现——

  天朝的资产,除外汇、黄金之外,都是些什么对存款银行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全都不知道到底是啥玩意儿!

  对!要的就是让你看不懂,就没法像我这样瞎逼逼了。

  日本的那种,叫分析性资产负债表,相当于告诉你,我上街买了肉买了青菜还买了2两酒,你知道我要做顿好吃的;咱们天朝这种呢,叫职能性资产负债表——就是告诉你我上街去买东西了,但你要问买了啥,对不起,无可奉告!

  从图上能看出来的是,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比最大的“外汇”,但其比重自2014年以来在迅速下降,而“对存款银行债权”却在不断扩大。

  关于中国将来印钞可能采用什么做抵押,我写过一篇文章“这下让你把央妈看个透!”

  不过,这里可以再梳理一次——下面的排名有先后顺序,可能性大的往前排。

  1)目前以及接下来2年,外汇很可能还是货币抵押品的第一主力,目前约占60%左右;

  2)国债+地方债(均属政府债务)会逐渐接力,在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目前约占15-20%左右(纯靠猜);

  3)这两年“棚改”“三农”建设的钱花了不少,国开行、农发行均发行很多债券,政策性金融债肯定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央妈的麻辣粉、酸辣粉、逆回购的印钞工具箱,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虽然说,因为这两家银行太特殊,用他们的债券印钞相当于给自己印,但特色主义应该不在乎这种情况;

  4)铁老大现在债务缠身,现在快到了连利息都还不上的地步了,如果真到了这一步,就和地方债一样,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铁路债)肯定会被纳入央行抵押品;

  5)高等级的企业信用债,其实我们各种粉和逆回购,估计一直都在抵押,但因为中国债券市场不发达,这部分量估计早就给利用得差不多了;

  6)中国银行间的各种商业票据、承兑汇票等,我们的各种粉和逆回购应该也是一直在用,但这种期限都很短,要来回搞公开市场操作;

  7)直接印,就是由央行根据各大银行规模,直接分配额度,美其名曰“再贷款”;

  8)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这块儿中国还没有开始证券化,目前看有点难,当年美帝就是因为MBS引发了次贷危机,我们的领导从来都是躲着蛇走——当然,也有可能领导突然出一个政策,大家一哄而上,N个万亿的商业机构债券就出来了;

  9)与地方政府关系紧密的城投债、中小企业债以及其他相对靠谱点儿的企业债券,6.1的时候不就说了要放宽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债券的抵押资格么?

  10)股市若跌到2000点以下,央妈有很大可能直接印钞买股票;

  11)用更多黄金或其他实物资产作抵押印钞,不过信用货币时代这个可能性实在有点小;

  ……

  差不多就这11种印钞抵押模式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