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人民日报官微发布了《深圳一分钟》视频。视频中OPPO被“点名”:一分钟,311台OPPO手机完成生产,销往35个国家和地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透露出了很多关键信息,让我们看到了OPPO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强大。

  OPPO率先实现智能化生产,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

  200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12亿部,但前五无一是国产品牌。201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超过14亿部,前五有三家是国产品牌,华为、OPPO、小米分别排第三、四、五,三家的出货量占了全球出货量的24.3%,不到十年就完成了颠覆。

  而在这其中,OPPO在全球出货量已达1.12亿。巧合的是,OPPO做手机也刚好是从2018年开始的,从2008-2018这十年,OPPO品牌完成了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壮大,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全球年轻人最喜爱的手机品牌之一。

  那OPPO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我们熟知的营销外,其实还有两大重要原因。一个是更高标准的制造产业。一个是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在制造方面,OPPO目前在全球有9大高端制造基地,国内有东莞一厂、二厂、三厂、五厂、成都工厂、重庆工厂,国外有印度工厂、印尼工厂、阿尔及利亚工厂,提供30000+工作岗位,保障了OPPO手机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可靠性。在产能高峰期,OPPO一天可生产70万台手机,一分钟约600台,与人民日报的说法相符。

  随着手机行业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如今手机已演化为“一机多用”的智能分身,拍照、音乐、视频、充电快、高颜值等,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的快速迭代也对手机生产线的迭代速度提出了要求,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智能制造。

  然而,由于手机生产线标准化不一,各个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又是独立的,想在手机制造中推行智能制造难度非常高。许多下游的手机厂商由于没有话语权,正在沦为组装厂。但OPPO却勇于变革,率先实现了“自主研发+智能制造”。

  换言之,OPPO不止研究手机,还研究生产手机的过程。如今OPPO智能工厂的手机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很高,以SMT表面组装为例,自动化已经覆盖了90%以上的工序。OPPO自动化生产线还能“一机多用”,可以生产不同的机型。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根本,OPPO多次反哺手机行业

  在技术研发方面,OPPO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在创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前不久,OPPO正式成立OPPO研究院,在全球先后建立了北京、深圳、美国硅谷等六个研发中心,而截止2018年上半年,OPPO发明专利量已经达到1520件。

  2018年是OPPO手机大爆发的一年,也是OPPO黑科技频出的一年。比如为了给FindX的双轨潜望结构,OPPO对FindX内部进行了空间重组,主板整体下移,主板面积减少11.2%,电池、扬声器、天线也采用了更精密的布局。为了保证可靠性,FindX中的升降结构件通过了可靠性测试、积灰测试等,最终的产品相当惊艳。

  又比如后来发布OPPOR17系列,创造性采用了水滴屏设计,额头、下巴和边框的宽度进一步减小,屏占比达91.5%。其中OPPOR17Pro还采用了竖排三摄的设计,其中有一颗是TOF3D立体摄像头,能让拍照从2D领域向3D领域延伸。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如今OPPO的智能生产线成为了行业学习研究的对象,每年都有很多OEM厂商来OPPO参观学习。前不久,FindX量产后,就有几十家媒体和厂商来OPPO参观生产线,OPPO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反哺行业。

  有一个典型例子是OPPO极窄边框的点胶技术。2016年,OPPO为实现最小边框,通过定制化设备实现窄边框自动化喷胶,推出的R9系列边框仅1.66mm。后来这一定制化设备得到了业界认可,很多厂商也采用了这一技术和设备。再比如闪充和美颜的概念,也是OPPO第一个提出来的并实现的,如今已经被所有厂商所认可。

  一次又一次,OPPO用颠覆传统的技术创新,推动中国手机制造业走向世界前沿。如今,OPPO已经成为了全球两亿年轻人最喜爱的手机品牌之一。但如果要把“之一”变成“第一”,OPPO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地创新并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在任何行业,创新都不能复制,只能不断向前。智能制造的创新、普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因此,OPPO肩上责任沉重,需要不断面临、攻克新挑战,并积极在全球布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手机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强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