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开创并推动了我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导并参加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智人化石和古人类进化材料。对大荔、淅川、阿拉戈(法国)、柯布尔(澳大利亚)等地人类化石进行专门研究综合研究我国古人类的发展规律。

院士简介

吴新智,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创并推动我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导并参加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智人化石和古人类进化材料。对大荔、淅川、阿拉戈(法国)、柯布尔(澳大利亚)等地人类化石进行专门研究综合研究我国古人类的发展规律。他提出“多地区进化”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做出重要贡献。

- 吴智新院士在做研究 -

沧海桑田,万物更迭,板块漂移,人类迁徙。在这个动态的世界中,我们中国人从哪里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话题,更是了解我们自己的必要过程。

吴新智先生,学过医,当过老师,后来终于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结缘,繁荣了这个学科的理论与发展。

他开创并推动了我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导并参加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智人化石和古人类进化材料。对大荔、淅川、阿拉戈(法国)、柯布尔(澳大利亚)等地人类化石进行专门研究综合研究我国古人类的发展规律。

- 吴智新院士在做科普介绍 -

他与同事总结了我国古人类的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特征,如面部和鼻梁扁平,眼眶呈长方形,上门齿呈铲形等等。他发现我国直立人与智人之间有形态镶嵌的现象,维护了直立人的祖先地位。

他研究我国古人类与境外人群之间的关系,发现基因交流在形态上的表现。1984年与国外学者对“现代人的起源”提出“多地区进化”假说,成为国际上两大假说之一。对我国古人类发展过程提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

虽然吴先生今年已经91周岁高龄了,但是身体状况良好,他说自己每餐的食物都会进行认真称重,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很是了解,可能与自己从过医有关系。

- 吴智新院士在给人大附小的学生上课 -

现在他依然坚持每周工作两天,每周二、周四会准时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科研与科普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采访吴先生时得知,他第二天还会参加北京一所小学的邀请去做讲座,而且平时也会接受国外学术机构的邀请,坐飞机去做报告。

- 吴智新院士在接受科米直播采访 -

他对我们的采访很配合,他的和蔼可亲深深打动了我们,采访内容很是精彩,正片会在后续的《院士面对面》栏目播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