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纵横,两日绸缪,富是它起脚,累是它起头。

——题记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田者,农之本也;农者,天下之本也。”我想,这就是对《天下粮田》一书主旨最好的诠释了。

  乾隆年间,一场饥荒在大清国泛起了惊涛巨浪,一场“金殿验鸟”又引出匿灾不报、贪绩婪财的大案。而以刘统勋、谷山、唐思训为代表的忠臣们,舍生忘死,誓为大清国的粮田奋斗终生。

读完这本书,我最震撼的竟不是书中人物的伟大精神,而是书中对粮田的定义——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高山多雪,平地多霜。禹贡之田,本属穷农……碑版大律,光耀八方。保住粮田,方有粮仓。”这是书中杜霄所写的《救田疏》,听到这些话的乾隆和众大臣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而我则想在之后再添上一句:“守住粮田,方得民心。守住民心,方有天下!”

  是啊,自古国之兴亡,有哪个和百姓疾苦没有关系?而百姓疾苦谓何?实谓粮田也!就如同乾隆帝在书中所说:“这个‘飯’字,左边是‘食’,右边是‘反’,如果没有了粮食,就只剩下‘反’字了。”

就像书中,农民的粮田都被横行霸道的贪官污吏霸占了,广大农民只有靠星星点点的“鱼鳞田”维持生计,几十个这样的“鱼鳞田”甚至不足一亩!良田都种上了黄烟,农民们只有去垦荒,等到他们用血淋淋的双手开垦出一片土地,但还未种上一粒粮食时,那些个可恶的官员又前来清丈征税,害得百万农民无从生存,只好举家跳崖自尽!最终,天下民心大乱,国家的经济连连倒退。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国家的本是什么?是人民,也是占据人民大部分的农民!农民的本又是什么?是粮食,是大米白面!而粮食的本是什么?是粮田!天下如果没有了粮田,又从何谈起安居乐业?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就拿我们新中国来说吧。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正式开展“土改”运动,打倒地主恶霸,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1978年,邓小平又组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土地呢?是因为土地就是粮田,粮田就是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啊!

  或许你会说,如今的生活,粮田业已得到保障,国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我们国家的本又是什么呢?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大雪纷飞、寒风彻骨之际,有一群人,他们奔忙在大街小巷,为我们的城市抚去伤痕;在烈日炎炎、天似蒸笼之时,也有一群人,仍然走在路边,承担着城市的保洁工作。没错,这就是我们的城市环卫工人。他们工作在社会的最底层,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较低的收入,或许只够养家糊口,但是,我们的生活一旦离开了他们,将是肮脏的,甚至是不堪的。这是我们国家的一本!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国家的边境线上,不管风吹雨打,不管雨雪冰雹,总有人民解放军坚毅的身影,矗立在国界之上,守望着祖国人民的安宁与稳定。你可知,他们的心中,或许还有熟悉的家乡,心爱的父母、爱人和小孩,但他们坚守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理念,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和主权,为此,他们义无反顾!这,同样也是我们国家的本!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岗位上时刻待命的人民警察、消防官兵,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白衣天使”,为人类文明传薪接火的人民教师,还有那些悬崖之上的架桥师傅,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事业的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以及那些默默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其实,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本啊!现今我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祖国的富强,哪能离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呢?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或许,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有一项终会不变,那就是能承担起“本”字的,必将是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康息息相关的人或事物。而对于我们来讲,也只有守住我们的本,我们才能去发展;不忘本来,我们才能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下粮田何为本?今我人民愿国富。“田”字当头粮最重,“人”字做主民最强!

感悟粮田·天下家国何为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