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廷万指挥卞庄阻击战,不仅保卫了临沂,配合了宿北战役,首创我军一举击毁击伤坦克多辆,以不及百人伤亡,歼敌一千二百多人的光辉战绩,而且初步获得了对敌军机械化部队的作战经验,为鲁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依照保卫临沂,配合宿北战役的双重目的,郭廷万决定带领部队在卞庄外围,以运动防御手段,迟滞敌军前进。

郭廷万:卞庄阻击战显神威

宿北战场

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宿北战役期间,时任滨海警备旅副旅长郭廷万,受命给进犯卞庄的敌二十六师以强力阻击,以劣势兵力和装备给敌以重大杀伤,并创我军首战坦克的光辉战例。

战役进行前夕,陈毅到滨海警备旅视察,给连以上指战员作了形势报告,并分析了当时的情况。

当时国民党的总兵力共有430万人;占有3亿以上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国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份铁路交通线;接收了侵华日军100万人投降的全部装备,并获得了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援助。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约有120万人,装备落后,武器不足,又无外援;解放区虽有一亿多人口,但由于土地改革尚未进行,我军的后方还不巩固。因此,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力量上占着明显的优势。

党中央,毛主席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战况,一方面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和国民党内部的重重矛盾等政治因素,指出敌人存在的致命弱点和我军占有的巨大优势,鼓励全党全军和解放区人民树立敢于斗争的决心,并发出了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进攻的号召;另一方面,又审慎地对待敌人在军事上的暂时优势,为我军制定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引导全党全军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最终消灭敌人。陈毅强调全体指战员要“在强敌面前,要从战场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振作精神,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不惜任何代价,守住临沂南大门,配合宿北战役的胜利。

当时,滨海警备旅刚组建不到一年,虽下辖三个团,但连队缺员,装备低劣,没有独立担当过作战任务。而敌军是经过美国顾问训练,全副美械装备的所谓“国军精华”。卞庄阻击,关系苏北和鲁南的战局,关系着临沂的安危。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郭廷万曾一度感到心情沉重。但是,陈毅的期望和教导,使他和全旅的指战员提高了勇气,下定了坚决挫败强敌的决心。依照保卫临沂,配合宿北战役的双重目的,郭廷万决定带领部队在卞庄外围,以运动防御手段,迟滞敌军前进。

11日夜,郭廷万率三团进入傅山口前的东新兴、大青奎、大青套;一团进入尚岩南的陈桥、杨桥。郭廷万要求部队,初战的关键,不在于消灭敌人多少,而在于熟悉了解敌军,通过阻击反击,迅速摸透敌机械化部队联合作战的规律和特点,为阵地防御奠定良好基础。

12日中午,郭廷万和政委刘伟等刚刚察看完阵地回到指挥所,敌军便开始疯狂炮击,三团十几里的防御阵地,笼罩在一片烟雾火海之中。正当部队严阵以待反击敌兵进攻时,一串串火球又在空中爆炸,那尖厉怪异的响声,震得脑袋阵阵发麻。郭廷万和刘伟急忙跑到山顶一看,原来西南方向上空有六七架飞机,地面十几辆坦克,掩护着约两个团的步兵从傅山口、王楼方向向三团阵地扑来。坦克如入无人之境,窜沟越坡,推屋倒树,枪打不透,手榴弹也炸不动。

坦克的出现给部队增加了很大压力。郭廷万立即下达命令,注意对坦克体态性能进行全面观察,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敌军,并由一团一营派出臧百锡为队长的侦察小分队对坦克的活动规律和性能进行实地观察。

战斗开始后,我军守备点的几次小规模出击,都遭到了敌军强大火力的压制,傅山口很快被突破。三团逐步抗击退至大青山一线。下午三时,左翼古城崮失守,由于三团阵地过于突出,不便继续坚持,遂撤至凰山、三里庄待机。这时,臧百锡率领的小分队,急匆匆地返回,郭廷万马上召开“诸葛亮会”。根据他们的汇报,研究制订了断路、埋设真假地雷,特别还普遍推广了埋设小包炸药、集束手榴弹、引信汽油瓶等办法,开展了以爆破坦克为主要手段的打坦克活动,提高指战员们的战术和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

13日,宿北战役拉开序幕,敌整编二十六师再次派出两个步兵团,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卞庄以西的向城进犯。我守卫在向城以南陈桥、杨桥的一团,经三小时激战,给敌军以重大杀伤。但由于北路敌人突入向城,8辆坦克沿公路窜至卞庄西3公里的地仓谷屯。滨海警备旅遂收缩至卞庄一线,巧设防御阵地,进行阵地作战。

上午8时,敌整编两个精锐团,在野炮、山炮和二十四辆坦克、七架飞机配合下,从临枣铁路南北两侧,呈扇形对卞庄进攻。敌西北方向之一路抢占了俯视卞庄的铁角山高地后,即掩护公路上的主攻部队,向我第一防御中心大官庄进攻。在大官庄阵地前沿,敌坦克横冲直闯,一连二排的几位战士被压在工事里,形势相当严峻。但由于指战员坚决阻击,敌军损失惨重。不久,敌军发现公路两侧是我防御重点,即与从南翼高家屯绕来的另一路敌军会合,从大官庄向卞庄突击,待十几辆坦克进入我前沿阵地后,我隐蔽在阵地上的两门三七战防炮突然射击,击中坦克两辆,一辆起火,一辆炸坏履带被拉走。

敌人受挫后,集中兵力向卞庄南翼一公里处的戴家村进攻。作为我军主阵地侧应点的戴家村,实际上只有80多人守卫。敌军重兵拥向侧翼薄弱环节,郭廷万一面抽调后备力量紧急赴援,一面向前沿阵地运送了一大批手榴弹作为近战之用。

敌军一个步兵团,是由装甲车直接护送到我前沿阵地的。我军以树林里伸出的两个火力点,一个因视野不开阔,致敌军接近树林后突然发起攻击,扑到我阵地上,九班班长立即跃出工事冲入敌群,一连捅倒九个敌人,终因兵力悬殊撤回村内;另一个火力点在阵地前沿,6班的10位战士在坦克炮的点射下全部牺牲了,五班11位战士有9位被坦克轧在工事里,参军只50天的翻身农民艾学生、王法池,从压塌的工事里钻出来,一面拉响炸药导火线,一面甩出集束手榴弹和汽油瓶,接连击中两辆坦克。冲锋的坦克被打击后,敌军的步兵在密集炮火和飞机配合下,连续向戴家村猛攻,妄图从侧翼突破我卞庄防线。三连指战员连续打退了敌军的9次进攻。

敌军的又一次冲锋被打退后,戴家村前500米开阔地上,躺着300多具敌尸。两辆冒着黑烟的坦克,翻倒在我前沿阵地上。这时,敌军又把突击方向转回到大官庄一线。下午5时,敌坦克冲到一连阵地前,张开塔盖,连声叫喊“共军赶快投降”。四班班长、共产党员李洪召跃出工事,跃上坦克,把手榴弹塞到塔里。与此同时,副班长刘绍胜也用集束手榴弹击中另一辆坦克。敌军的进攻一直持续到深夜。三团二营在接换一团三连白家村阵地时,趁黑夜与敌军短兵相接,未发一枪一弹,俘敌军一个排,胜利完成阻击任务。

18日清晨,新华社邯郸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17日,临沂前线我军在卞庄一举击毁击伤蒋军坦克七辆,创我军打坦克的光辉战例。美械装备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被阻于卞庄一线。

郭廷万指挥卞庄阻击战,不仅保卫了临沂,配合了宿北战役,首创我军一举击毁击伤坦克多辆,以不及百人伤亡,歼敌一千二百多人的光辉战绩,而且初步获得了对敌军机械化部队的作战经验,为鲁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6年3月至1947年8月这一段时间,郭廷万自己做了小结:“我到山东滨海警备旅任副旅长后任华野三纵队九师师长,当时的环境是自卫战争,大部份处在行军作战的情况中,这一段工作是积极负责的,团结同志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作战勇敢。因为当时我的思想是抱着向人学习的态度,工作方法比较认真,也比较细心,但工作不够大胆,怕做错。任了师长后,工作就比较大胆起来了,指挥能力、组织能力上也比较熟练了,困难问题也减少了,自己工作情绪也很安定。但缺点是对各个时期的战斗总结还不够重视,而自己老是强调没有时间等原因。”

1948年1月至1948年9月,郭廷万到豫皖苏一分区任司令员,因身体不好,组织批准到华东十四院休养,病好后,分配到华东后备兵团一师任师长。1949年3月,郭廷万调到南下干部纵队。1949年6月,上海解放后分配到上海军管会北四川路区任接管专员。郭廷万认为自已没有地方工作经验,特别是上海这样大的城市,工作难度大,于是他认真学习政策法规,保持清醒头脑,注意政策,处理问题慎重,与区长和区委的同志团结协作做接管工作,使接管工作顺利进行。1949年10月,组织调郭廷万到福建军区,分配到第二军分区任司令员。(杨易凌 整理)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