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馥制定家训6条18字:培心地、积阴功、祛隐恶、端家范、谨言语、慎举动。有人说过,周氏家族出来的人,教授学者特别的多,涉及学科也特别的广,办一所大学也绰绰有余,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六代读书人,近代第一文化世家;十八字家训,成就百年书香门第

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东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

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它就是东至周氏家族。

周氏家族六代人,在官、商、学各领域都有卓越表现,是打破“富不过三代”这一千古“魔咒”的成功范例,而它成功的原因不过是遵循了“读书积德,行善积福”的古训。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代长。

从清末一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周氏家族从来是诗书传家。

虽然历史上周家一直富贵发达,但是子弟都是以文化见长,所以周家从来是学者辈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影响很大。

有人说过,周氏家族出来的人,教授学者特别的多,涉及学科也特别的广,办一所大学也绰绰有余,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六代读书人,近代第一文化世家;十八字家训,成就百年书香门第

六代读书人,近代第一文化世家

第一代:

周氏家族的奠基人是周馥。

周馥幼年勤于读书,青年时期正赶上太平军的战乱,投笔从戎,因为一笔好字被李鸿章留用,又因为办事干练被李鸿章器重,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达30多年,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一员;先后担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成为一代封疆大吏。

周馥五福俱全,终年84岁,有诗文集流传,家训著作《负暄闲语》最有名。

第二代:

周馥有六子三女,其中四子周学熙成就最大,曾经创办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的前身),担任第一任校长;又两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被当时日本人称为“中华第一流理财家”。

周学熙后来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煤矿,奠定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基础,他创办和经营的企业占据着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半壁江山,和状元企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称。

周馥的长子周学海进士出身,是晚清名医;七子周学渊是个诗人,也曾担任过山东大学堂的校长。

六代读书人,近代第一文化世家;十八字家训,成就百年书香门第

第三代:

周叔弢是著名实业家,古籍文物收藏家,曾经官至天津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达是数学家,中国数学会创始人之一;周志辅是易学家、史学家,著名京剧史专家;周叔迦是中国佛学研究三大家之一。

第四代:

周一良是世界知名史学家;周炜良是数学家,20世纪世界代数几何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名词就多达7个;周以良是林学家,在植物学界能发现1个新物种都是很大的成就,而他发现了70多个;等等。

第五代

周启成是浙江大学的古典文学专家;周启乾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的日本史专家;周启鸣是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教授;周启登是文学翻译家,乌尔都语专家;周启昆是新西兰生物学家;周启晋是澳门先达国际集团总裁;周琪华是盲人歌唱家,《我爱你塞北的雪》的原唱者;等等。

第六代:

遍布海内外大学、科研机构,从事于各行各业,多有佼佼者。时有海外的周氏后裔来周村存根。

六代读书人,近代第一文化世家;十八字家训,成就百年书香门第

十八字家训,成就百年书香门第

周氏家族由周馥开始,下沿五代,他们在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将自己融入民族前进的潮流,人才荟萃,集于一门。

究其原因,家风家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周馥制定家训6条18字:培心地积阴功祛隐恶端家范谨言语慎举动

家训的核心是“培心地”,后面几条是这个核心的延伸。

周馥说:“人生求福,以培养心地为先。心地若坏,百事皆坏,无可指望矣。”

用句通俗的话说,意思就是“心中长存善念,到处都是福地”。

只有培养心中的善念,才能积阴功(做慈善)、祛隐恶(不算计别人)。

而“培心地”的具体做法就是端家范(做家人的模范)、谨言语(说话谨慎有礼)、慎举动(举止端正,行为正派)。

周学熙曾说,无论世界如何乱,人心风俗如何改变,“道德者千古不磨”,这是立人涉世之根本。

六代读书人,近代第一文化世家;十八字家训,成就百年书香门第

周馥1909年写下的《负暄闲语》,是在他和孙子周叔弢之间的答问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由于是祖孙之间的亲切对话,虽说是家训,但并不是严肃刻板的,反而是亲切好读的。

书中讲事说理,谈天说地,信息量丰富,旁征博引,解释很详细,并且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道理,确实可信。

同时由于周馥是做洋务的,接触到许多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所以虽然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又能不拘泥于中国传统文化,视野开阔,立足于实际。

比如他强调读书不能读死书,资质不佳,宁愿少读,但求读通,而不是逼着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去读书,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损害孩子的精气神。

又比如他强调读书人不能只是读圣贤书,治生(即赚钱)也很重要,因为作为家庭的一员,你还要养妻活儿,不能只顾自己,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