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晓明最后说,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定西将紧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近年来,定西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生态治理进入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时代,探索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治山治水、种草种树、改善生态助推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

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介绍定西70年发展成就。金奉乾 摄

每日甘肃网兰州9月10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定西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在发布会上用“四个历史性转变”,回顾总结了定西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接近小康”的转变

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定西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宣战贫困、决胜贫困的扶贫史,也是一部产业由弱到强的发展史。“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田是三跑田,年年人发愁”曾是改革开放以前定西人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勤劳勇敢的定西人民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不甘落后、不畏艰险,大力发扬领导苦抓、群众苦干、社会苦帮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战天斗地,改变山河,治穷致富,一代接着一代干。经过救济式扶贫、区域性开发式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等阶段的持续攻坚,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修出了层层梯田,在荒山秃岭上建起了生态家园,在千山万壑间铺就了通达道路,建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引洮工程,圆了定西人民的百年梦想,彻底解决了整体性温饱问题。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定西视察指导,提出了“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的明确要求,并作出了“咱们一块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开启了定西脱贫攻坚的全新大幕。近年来,定西市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为重点,抓政策体系、抓责任落实、抓资金整合、抓力量聚焦、抓到户举措,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成就,贫困人口由1983年底170万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23.9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8%下降到9.12%,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今年,定西市将有17.76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36%,5个县实现脱贫摘帽。在此基础上,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善,彻底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并即将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大步奔向全面小康。

实现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转变

改写了“干旱缺水灾贫叠加”的历史

定西境内60%是山坡沟壑,十年九旱,生态脆弱,灾害、贫困问题叠加,且互为因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定西人民持续实施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定西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生态治理进入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时代,探索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治山治水、种草种树、改善生态助推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通渭县榜罗镇许志刚、许志强兄弟48年义务植树400多亩的“旱塬愚公”。2018年,全市林地总面积100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3%,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不足6.1%增加到1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7.1%。

实现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的转变

改写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历史

7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做大做强中医药、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对定西的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定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2元,这里面60%以上来自产业收入。全市组建龙头企业1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0多个,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以“三变”改革等在全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增收。全市18个农产品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定西马铃薯”“扶正”中药材产品和“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定区和陇西县分别创建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定西已成为全国区域性马铃薯和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及薯制品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道地中药材药源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定西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加快绿色发展崛起,聚焦实体经济,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十大生态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从“贫穷积弱”到“安居乐业”的转变

改写了“出门两脚泥进门煤油灯”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定西农村基本上都是土坯房、烂泥路,80%以上的行政村不通电,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真可谓“贫穷积弱,百业待兴”。

70年来,定西市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从不通火车到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纵横贯通,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全部通油路,建制村均通沥青(水泥)路,乡、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城乡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彻底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6%;29.15万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全住房得到全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续5年突破万人,2019年文化课二本上线率达到76.88%;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7%,全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3%。社会大局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连续三年度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的地级市。

“定西取得的每一分成绩,凝结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饱含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浸透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唐晓明最后说,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定西将紧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