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是唐初著名将领,原名徐世勣,小说中也称他为徐茂公,前知300年,后知500载,为大唐朝开疆拓土,出将入相,功勋卓著。因此也被封为“英国公”。

李勣为官一生,兵权印把子在手,却不被皇帝所猜忌,这说明他有有很高的政治智慧。而有一个故事,也很能看出这一点来。

李勣的孙子,名叫徐(或李)敬业,也是李勣“英国公”的第三代传人,此人仿佛继承了爷爷的才能似的,有勇有谋,远非常人可比。

唐高宗时,蛮夷一些人聚众为寇,成了当地大患,政令不行,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朝廷派兵征讨,却屡屡失败,不得已,只得派徐敬业为当地刺史,负责平乱。

当地乱哪,新刺史赴任,出了事怎么办?所以为保证徐敬业的安全,当地政府竟派出军队迎接。谁知徐敬业胆子大的很,摆摆手,把他们全赶了回去,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郡府办公室。

贼寇听说新刺史到了,还是李勣的孙子,大有来头,纷纷严阵以待,做好战斗准备。徐敬业却先办公,把郡府中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处理完毕,才发问道:“贼兵在哪里?”下属回答:“在南岸。”徐敬业便带了两个手下,坐船去南岸“收拾”贼寇,胆子就是这么的大,可把旁观的属下吓的够呛。

徐敬业到南岸贼寇地盘时,贼寇也是非常紧张,伸长了脖子张望,却发现徐敬业的船上也就那么几个人,并没有带着军队,这才放了心,关起了营门不让他进。

徐敬业推开营门,径直便走了进去,朗声道:“朝廷知道你们是朴实民众,实在是被贪污官吏所害,不得已才走上的这条路,如果你们放下武器,回到田里去,我既往不咎。而最后离开的人就真正是贼寇了。”又把几个首领招过来,责备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投降?”说着便下令每人各打几十大板,并将他们遣送回家。从此,当地贼患便消除了。

由此可见,徐敬业不仅胆子大,而且很有谋略,盗贼首领,砍头的大罪却被他几十大板了事,这也客观上减轻了盗贼的反抗程度,其聪明才智令人佩服。然而他的祖父李勣听说这件事后,却破口大骂:“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也!”~将来败坏我家的,一定是这家伙。

果然,武则天称帝后,徐敬业不服,起兵反抗,终于兵败被杀,李勣也受到牵连,被掘墓砍棺,封爵被撤,赐姓李也被收回。

徐敬业单枪匹马平定贼寇,本是一件有勇有谋大喜事,却被祖父骂要“破我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